矩阵式电磁锁控制电路和智能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130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15
矩阵式电磁锁控制电路和智能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电磁锁按照矩阵式分布,通过输入行控制信号和列控制信号来实现对某行某列电磁锁的单个控制,能够有效的节省芯片I/O资源和简化电磁锁驱动电路。最重要的是,单片机的一接口采用不少于10个端子,通过行控制模块和所述列控制模块输出一行输出信号和一个列输出信号,以共同驱动该行该列对应的电磁锁,即10*10,可以共同驱动100个电磁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IC的资源,减少了控制电路的数量,有效降低了控制板的成本。板的成本。板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矩阵式电磁锁控制电路和智能柜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柜领域,尤其涉及一矩阵式电磁锁控制电路及智能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网购为快递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智能柜的出现解决了物流末端派送问题。此外,金融、水电、通信等行业的各类帐单以及交通、税务、法院等部门的行政司法文书或单据的投递量也日益增长,各式各样的智能柜层出不穷。
[0003]但是,目前智能柜的电磁锁控制一般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即一个锁对应一路控制电路,当柜子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其控制电路占用的I/O资源则成倍增加,很不方便且很难依靠单颗芯片进行控制,不利于产品的设计和成本控制。
[0004]宁德聚能动力电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在专利号为202021151369.X中公开了一种矩阵式电磁锁控制和检测电路,它包括单片机模块、电磁锁控制模块、电磁锁检测模块、电源转换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单片机模块分别与电磁锁控制模块、电磁锁检测模块、电源转换模块和通讯模块连接;各电磁锁含有四根线,分别为电源正极连接线、电源负极连接线、第一检测线和第二检测线,当电磁锁闭合时,第一检测线和第二检测线导通;所述电磁锁控制模块的正极接线有n路,负极接线有m路,电磁锁控制模块按矩阵方式与n
×
m个电磁锁接线;所述电磁锁检测模块的输出接线有n路,输入接线有m路,电磁锁检测模块按矩阵方式与n
×
m个电磁锁接线。该电路第一次提到利用矩阵特性,通过电磁锁控制模块和电磁锁检测模块按矩阵方式与电磁锁接线,实现电磁锁的控制和检测,提高了电磁锁控制和检测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电磁锁的安全性。
[0005]但是上述矩阵式电磁锁控制和检测电路一般只能对4*4个电磁锁进行控制,即16个箱子进行控制。当智能柜超过16个箱子时,需要增加矩阵式电磁锁控制和检测电路,而现有的智能柜一般很少只有16个箱子,如需要设置10*10个电磁锁,即控制100个柜体上的箱子打开或关闭时,需要备7套上述矩阵式电磁锁控制和检测电路,至少购买7个单片机,另外还需额外的控制电路控制这7个单片机的工作,成本高且控制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矩阵式电磁锁控制电路和智能柜,以解决现有技术控制的电磁锁只有4*4个的技术缺陷。
[0007]一种矩阵式电磁锁控制电路,用于控制n*m个电磁锁,包括单片机、电磁锁控制模块、电磁锁检测模块、电源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单片机分别与电磁锁控制模块、电磁锁检测模块、电源模块和通讯模块连接,各电磁锁含有四根线,分别为电源正极连接线、电源负极连接线、检测正极线和检测负极线,单片机的一接口采用不少于10个端子,
[0008]所述电磁锁控制模块包括行控制模块和列控制模块,行控制模块有n个孔座,同一行上的所有行电磁锁的电源正极连接线连接在一起,插入对应的一孔座:第一行上的所有列电磁锁的电源正极连接线连接在一起,插入第1个孔座,第二行上的所有列磁锁的电源正
极连接线连接在一起,插入第2个孔座

第n行上的所有列磁锁的电源正极连接线连接在一起,插入第n个孔座上,其中n≤10;
[0009]列控制模块有m个孔座,同一列上的所有行的电磁锁的电源负极连接线连接在一起,插入对应的一孔座:第一列上的所有行电磁锁的电源负极连接线连接在一起,插入第1个孔座,第二列上的所有行磁锁的电源负极连接线连接在一起,插入第2个孔座

第m列上的所有行磁锁的电源负极连接线连接在一起,插入第m个孔座上,其中m≤10;
[0010]电磁锁检测模块有n个孔座,同一行上的所有电磁锁的检测正极线连接在一起,插入到所述行控制模块对应的行孔座上,同一行上所有电磁锁的检测负极线连接,插入对应的电磁锁检测模块的孔座上,
[0011]所述单片机通过所述行控制模块和所述列控制模块输出一行输出信号和一个列输出信号,以共同驱动该行该列对应的电磁锁。
[0012]较佳地,n*m个电磁锁为10*10个电磁锁。
[0013]较佳地,单片机采用PIC24EP512GU814

I/PH集成电路(IC)MICROCHIP/微芯封装NA。
[0014]较佳地,n*m个电磁锁中n,m其中有一个大于10时,采用多个单片机进行级联。
[0015]较佳地,行控制模块、列控制模块和电磁锁检测模块分别采用10个pin孔座的插头、接口或连接器。
[0016]较佳地,每一电磁锁边上设置一LED灯,所述控制电路上还包括一光电状态反馈模块,单片机连接所述光电状态反馈模块,光电状态反馈模块进一步包括该些LED灯分别连接的光电定位接插件、U10芯片、U12芯片,所述光电定位接插件一端连接该些LED灯,另一端的每一pin引脚通过一电阻连接U10芯片、U12芯片的1B至7B中的一输入引脚,对应地,U10芯片、U12芯片的1C

7C中的一输出引脚分别连接3.3V后连接单片机。
[0017]电源模块还包括2.4V转3.3V的电源转换电路。
[001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智能柜,包含上述任何一项所述的矩阵式电磁锁控制电路。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将电磁锁按照矩阵式分布,通过输入行控制信号和列控制信号来实现对某行某列电磁锁的单个控制,能够有效的节省芯片I/O资源和简化电磁锁驱动电路。最重要的是,单片机的一接口采用不少于10个端子,通过所述行控制模块和所述列控制模块输出一行输出信号和一个列输出信号,以共同驱动该行该列对应的电磁锁,即10*10,可以共同驱动100个电磁锁。还有,电磁锁检测模块有n个孔座,同一行上的所有电磁锁的检测正极线连接在一起,插入到所述行控制模块对应的行孔座上,同一行上所有电磁锁的检测负极线连接,插入对应的电磁锁检测模块的孔座上,检测状态时,以“行”为颗粒度获得该行上的电磁锁状态,一般来说,一行上的某一电磁锁发生状态改变,本技术通过电磁锁检测模块即可获知,这种颗粒度虽然初一些,但是降低了IC的资源,减少了控制电路的数量,有效降低了控制板的成本。
[0020]本实用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使用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矩阵式电磁锁控制电路的一原理框图;
[0022]图2为MCU的一个原理连接框图;
[0023]图3为锁控柜与电磁锁的连接一实例图;
[0024]图4为MCU的一种接口示例;
[0025]图5为光电状态反馈模块的一电路实例图;
[0026]图6A为一个24V转5V的电源转换电路;图6B为一个5V转3.3V的电源转换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矩阵式电磁锁控制电路,用于控制n*m个电磁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电磁锁控制模块、电磁锁检测模块、电源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单片机分别与电磁锁控制模块、电磁锁检测模块、电源模块和通讯模块连接,各电磁锁含有四根线,分别为电源正极连接线、电源负极连接线、检测正极线和检测负极线,单片机的一接口采用不少于10个端子,所述电磁锁控制模块包括行控制模块和列控制模块,行控制模块有n个孔座,同一行上的所有行电磁锁的电源正极连接线连接在一起,插入对应的一孔座:第一行上的所有列电磁锁的电源正极连接线连接在一起,插入第1个孔座,第二行上的所有列磁锁的电源正极连接线连接在一起,插入第2个孔座

第n行上的所有列磁锁的电源正极连接线连接在一起,插入第n个孔座上,其中n≤10;列控制模块有m个孔座,同一列上的所有行的电磁锁的电源负极连接线连接在一起,插入对应的一孔座:第一列上的所有行电磁锁的电源负极连接线连接在一起,插入第1个孔座,第二列上的所有行电磁锁的电源负极连接线连接在一起,插入第2个孔座

第m列上的所有行电磁锁的电源负极连接线连接在一起,插入第m个孔座上,其中m≤10;电磁锁检测模块有n个孔座,同一行上的所有电磁锁的检测正极线连接在一起,插入到所述行控制模块对应的行孔座上,同一行上所有电磁锁的检测负极线连接,插入对应的电磁锁检测模块的孔座上,所述单片机通过所述行控制模块和所述列控制模块输出一行输出信号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艳华张弘超殷超许博信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万物集工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