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113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发热主体、以及固设于发热主体的导热盖板,导热盖板开设有入水口和出汽口,发热主体设有加热元件,发热主体开设有流道和汽道,发热主体还开设有第一蒸发室、第二蒸发室和第三蒸发室,入水口与第一蒸发室通过流道连通,第一蒸发室与第二蒸发室之间通过汽道连通,第二蒸发室与第三蒸发室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具有结构紧凑、蒸汽发生量大、不易积垢使用寿命长、高密封性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蒸汽发生
,特别涉及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蒸汽发生器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蒸汽类家电,例如蒸汽熨斗、蒸汽式挂烫机、蒸汽地拖等的广泛使用使人们的生活变得非常方便,在这些蒸汽类家电中,核心部件是产生蒸汽的锅炉。
[0003]现有公告号为CN21557036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及蒸汽护理工具,其包括加热主体、与加热主体一体浇铸的加热管、和可拆卸地封闭加热主体一端的盖板,其中所述加热主体包括对水进行加热的加热腔、位于加热腔中的一端且对所输入的水进行临时存储的储水室、设置在储水室外侧且对加热腔进行间隔的流道隔墙、以及由流道隔墙间隔加热腔而形成的输水流道,其中所述输水流道从所述储水室由内向外流至所述加热腔另一端的连接孔,位于加热腔下方且经连接孔相连通的蒸汽腔、设置在蒸汽腔内的若干个蒸汽腔隔墙设置在蒸汽腔内且被蒸汽腔隔墙间隔形成的输汽流道116、与输汽流道输出相连的集汽腔位于蒸汽腔内且与连接孔相邻且具有第一蒸汽腔隔墙的第一间隔件以及位于蒸汽腔内且与集汽腔相邻并具有第二蒸汽腔隔墙第二间隔件,其中储水室的最低水位位于输水流道的最低水位下方,输水流道从储水室由内向外流至加热腔另一端的连接孔。盖板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盖板设置有出汽孔和温控器孔,第二盖板设置有进水孔和连成一体且与流道隔墙密封配合的密封槽,进水孔被密封槽所围绕,第一蒸汽腔隔墙和第二蒸汽腔隔墙至少部分延伸方向相反。
[0004]但上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存在以下缺点:该蒸汽发生装置通过第一间隔件和第二间隔件围设成两个蒸发室,两个蒸发室的递级蒸发量有限,导致出来的蒸汽带有少量的水,影响蒸汽的熨烫效果,另外液态水残留容易导致该蒸汽发生装置生锈积垢,长时间使用后装置容易超温且出蒸汽量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具有结构紧凑、蒸汽发生量大、不易积垢使用寿命长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发热主体、以及固设于所述发热主体的导热盖板,所述导热盖板开设有入水口和出汽口,所述发热主体设有加热元件,所述发热主体开设有流道和汽道,所述发热主体还开设有第一蒸发室、第二蒸发室和第三蒸发室,所述入水口与第一蒸发室通过所述流道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室与所述第二蒸发室之间通过所述汽道连通,所述第二蒸发室与所述第三蒸发室连通。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热元件通电对发热主体进行加热,发热主体将热量传递给导热盖板,然后从入水口通水,水通过入水口经过流道流向第一蒸发室,第一蒸发室对
液态水进行加热使其受热部分蒸发,蒸发上升的蒸汽携带部分液态水通过汽道进入第二蒸发室,第二蒸发室对进入的液态水进行进一步的加热使之受热蒸发,然后第二蒸发室内的蒸汽继续进入第三蒸发室,第三蒸发室对携带有少量液态水的蒸汽进行进一步的加热蒸发,经过三级加热蒸发的水蒸气从出汽口喷出,当入水口断水后,通过发热主体和导热盖板的余热能够将蒸汽发生装置内的残余液态水进行加热蒸发掉,第一蒸发室、第二蒸发室和第三蒸发室均上下呈S形分布于发热主体上,加热面积更大,且不占用额外的空间,使本技术具有结构紧凑、蒸汽发生量大、不易积垢使用寿命长的效果。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热主体开设有两个流道,两个所述流道的一端相互贯通并与所述入水口相连通,两个所述流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室的两侧,且所述发热主体对应所述入水口开设有缓冲槽。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入水口流入的液态水通过缓冲槽的缓冲作用后,向两侧分散并通过两侧的流道进入到第一蒸发室内进行加热蒸发,防止水流直接落入第一蒸发室导致飞溅引起本技术的温度分布不均,进而影响蒸汽发生量的情况发生。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热主体设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与所述加热元件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器设于所述发热主体中部且位于所述流道与所述第二蒸发室之间。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控器设于流道和第二蒸发室之间,可以有效对入水口和第二蒸发室之间的温度差进行捕捉,从而调控加热元件的温度,实现对蒸汽发生量的有效调控,达到最佳蒸汽转换率。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蒸发室通过两侧所述汽道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室的两侧,且所述发热主体开设有连通槽,所述第三蒸发室通过所述连通槽连通所述第二蒸发室。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蒸发室加热生成的蒸汽依次通过两侧的汽道上升至第二蒸发室,然后经过连通槽进入第三蒸发室,在蒸汽流经的过程中,汽道的侧壁和第二蒸发室及第三蒸发室均对蒸汽进行了进一步的汽化,提高了蒸汽转化率。
[0014]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流道与所述汽道在所述发热主体的拐角处设有光滑弧形面进行圆滑过渡。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汽道和流道的拐角处最容易积垢,通过对拐角进行圆滑处理,可以避免水垢在拐角处积聚从而堵塞蒸汽的流通。
[0016]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发热主体在所述第二蒸发室与所述第三蒸发室之间开设有加长通道,所述加长通道的中部通过所述连通槽与所述第二蒸发室连通,所述加长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三蒸发室的两侧。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长通道可以提高蒸汽流经的有效距离,在蒸汽流经加长通道的过程中,加长通道的侧壁同时对流经的蒸汽进行进一步的汽化,另外也能够对水流起到缓冲效果,提高汽化效率,进而提高蒸汽的转化率。
[001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蒸发室两侧开设有储水槽。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水槽可以对进入第三蒸发室内的液态水进行积聚,同时储水槽可以提高第三蒸发室与液态水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第三蒸发室内的蒸汽发生量。
[002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蒸发室内壁凸设有若干导热凸起。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凸起可以提高第三蒸发室内的蒸汽的有效受热接触面积,提高蒸汽的输出量。
[0022]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热盖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发热主体上,且所述发热主体与所述导热盖板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进行密封配合。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密封圈可以有效提高发热主体与导热盖板之间的密封性,防止蒸汽从缝隙窜出导致烫伤的情况发生。
[0024]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热盖板侧壁一体成型有入水管和出汽管,所述入水管一端连通所述入水口,所述出汽管一端连通所述出汽口。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发热主体受到加热元件的加热时,一体成型于导热盖板侧壁的入水管和出汽管同样具有较高的温度,可以对进入入水管的水和从出汽管喷出的蒸汽进行加热蒸发,提高蒸汽转化量。
[002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在发热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主体(1)、以及固设于所述发热主体(1)的导热盖板(2),所述导热盖板(2)开设有入水口(21)和出汽口(22),所述发热主体(1)设有加热元件(11),所述发热主体(1)开设有流道(31)和汽道(32),所述发热主体(1)还开设有第一蒸发室(13)、第二蒸发室(14)和第三蒸发室(15),所述入水口(21)与第一蒸发室(13)通过所述流道(31)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室(13)与所述第二蒸发室(14)之间通过所述汽道(32)连通,所述第二蒸发室(14)与所述第三蒸发室(1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主体开设有两个流道(31),两个所述流道(31)的一端相互贯通并与所述入水口(21)相连通,两个所述流道(31)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室(13)的两侧,且所述发热主体(1)对应所述入水口(21)开设有缓冲槽(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主体(1)设有温控器(12),所述温控器(12)与所述加热元件(11)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器(12)设于所述发热主体(1)中部且位于所述流道(31)与所述第二蒸发室(14)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蒸发室(14)通过两侧所述汽道(32)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室(13)的两侧,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佰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天翔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