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和导管管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0930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11
本申请涉及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和导管管件。增强导管尖端、包括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RICC)的导管及其方法减少了将导管引入患者体内所涉及的步骤和医疗器械的数量。在导管的实施例中,RICC可以包括导管管件、联接至导管管件的近侧部分的导管衬套和从导管衬套延伸的多个延伸腿。导管管件可以包括位于导管管件的远侧部分中的第一区段和位于第一区段近侧的第二区段。导管管件的第一区段可以在远侧终止于导管尖端,利用导管尖端中的增强带强化该导管尖端。从导管衬套延伸的多个延伸腿在数量上可以等于延伸穿过RICC的多个内腔。量上可以等于延伸穿过RICC的多个内腔。量上可以等于延伸穿过RICC的多个内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和导管管件
[0001]优先权
[0002]本申请要求2022年1月2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3/302,838号的优先权权益,该申请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申请。


[0003]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和导管管件。

技术介绍

[0004]中心静脉导管(CVC)通常通过塞尔丁格技术引入患者体内并通过其脉管系统推进。塞尔丁格技术利用了许多步骤和医疗器械(例如,针、手术刀、导丝、导引器护套、扩张器、CVC等)。虽然塞尔丁格技术是有效的,但是大量步骤是耗时的,处理大量医疗器械是困难的,并且上述两者都会导致患者创伤。另外,由于在塞尔丁格技术期间需要更换的大量医疗器械,存在相对高的接触污染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减少将诸如CVC的导管引入患者体内并将导管通过其脉管系统推进所涉及的步骤和医疗器械的数量。
[0005]本文公开了增强导管尖端、包括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RICC)的导管及其方法,其减少了将导管引入患者体内所涉及的步骤和医疗器械的数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文公开了一种RICC,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RICC包括导管管件、联接至导管管件的近侧部分的导管衬套、以及从导管衬套延伸的多个延伸腿。导管管件包括位于导管管件的远侧部分中的第一区段以及位于第一区段近侧的第二区段。导管管件的第一区段在远侧终止于导管尖端,利用导管尖端中的增强带强化该导管尖端。从导管衬套延伸的多个延伸腿在数量上等于延伸穿过RICC的多个内腔。
[000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增强带跨越其长度是足够刚性的,以支持穿过RICC的抽吸,而不使导管尖端塌陷。
[000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增强带跨越其长度是足够刚性的,以在RICC(可选地,在进入导丝之上)插入通向血管内腔的针道时,防止导管尖端的屈曲。
[000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增强带由热塑性聚合物或金属形成,导管管件的第一区段在增强带之上模制或挤出。
[001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增强带由热塑性聚合物形成。热塑性聚合物选自热塑性聚氨酯、碳酸盐基热塑性聚氨酯、聚酰胺以及聚酰胺

嵌段

聚醚共聚物。
[001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增强带由金属形成。金属选自不锈钢、钛和镍钛诺。
[001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ICC是三内腔导管,该三内腔导管包括作为导管衬套的三叉导管衬套和用于该多个延伸腿的三个延伸腿。三个延伸腿中的每个延伸腿包括联接至延伸腿的近侧部分的鲁尔连接器。
[001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ICC包括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第一内腔从第一鲁
尔连接器的近端中的开口延伸至导管尖端中的开口。第二内腔从第二鲁尔连接器的近端中的开口延伸至导管管件的第二区段的远侧部分中的第二内腔开口。第三内腔从第三鲁尔连接器的近端中的开口延伸至导管管件的第二区段的远侧部分中位于第二内腔开口近侧的第三内腔开口。
[001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中的每个内腔终止于导管管件的第二区段的远端处。
[001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导管管件的第一区段的近端结合至导管管件的第二区段的远端。
[001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导管管件的第一区段由具有第一硬度的第一聚合物材料形成,并且导管管件的第二区段由具有小于第一硬度的第二硬度的第二聚合物材料形成。
[001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聚合物材料和第二聚合物材料中的每种聚合物材料是聚氨酯。
[001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中的每个内腔终止于导管管件的第一区段的中间部分内。
[001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导管管件的外层在导管管件的内层之上挤出。导管管件的内层包括位于其之上的增强带。
[002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导管管件的第一区段从导管管件的第二区段向导管尖端渐缩。不同的是,导管管件的第二区段具有恒定的外径。
[0021]本文还公开了一种导管管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其包括位于导管管件的远侧部分中的第一区段以及位于第一区段近侧的第二区段。导管管件的第一区段具有穿过其中的单个导管管件内腔。另外,导管管件的第一区段在远端终止于导管尖端,利用导管尖端中的增强带强化该导管尖端。导管管件的第二区段具有穿过其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导管管件内腔,该两个或更多个导管管件内腔包括与穿过导管管件的第一区段的导管管件内腔相同的导管管件内腔。
[002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增强带跨越其长度是足够刚性的,以支持穿过导管管件的抽吸,而不使导管尖端塌陷。
[002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增强带跨越其长度是足够刚性的,以在导管管件(可选地,在进入导丝之上)插入通向血管内腔的针道时,防止导管尖端的屈曲。
[002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增强带由热塑性聚合物或金属形成,导管管件的第一区段在增强带之上模制或挤出。
[002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增强带由热塑性聚合物形成。热塑性聚合物选自热塑性聚氨酯、碳酸盐基热塑性聚氨酯、聚酰胺以及聚酰胺

嵌段

聚醚共聚物。
[002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增强带由金属形成。金属选自不锈钢、钛和镍钛诺。
[002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导管管件是三内腔导管管件,该三内腔导管管件包括第一导管管件内腔、第二导管管件内腔和第三导管管件内腔。第一导管管件内腔对应于穿过导管管件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的导管管件内腔。第一导管管件内腔从导管管件的第二区段的近端中的开口延伸至导管尖端中的开口。第二导管管件内腔从导管管件的第二区段的近端中的开口延伸至导管管件的第二区段的远侧部分中的第二内腔开口。第三导管管件内腔从导管管件的第二区段的近端中的开口延伸至导管管件的第二区段的远侧部分中位于第二
内腔开口近侧的第三内腔开口。
[002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导管管件内腔和第三导管管件内腔中的每个导管管件内腔终止于导管管件的第二区段的远端处。
[002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导管管件的第一区段的近端结合至导管管件的第二区段的远端。
[003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导管管件的第一区段由具有第一硬度的第一聚合物材料形成,并且导管管件的第二区段由具有小于第一硬度的第二硬度的第二聚合物材料形成。
[003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聚合物材料和第二聚合物材料中的每种聚合物材料是聚氨酯。
[003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导管管件内腔和第三导管管件内腔中的每个导管管件内腔终止于导管管件的第一区段的中间部分内。
[003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导管管件的外层在导管管件的内层之上挤出。导管管件的内层包括位于其之上的增强带。
[003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导管管件的第一区段从导管管件的第二区段向导管尖端渐缩。导管管件的第二区段具有恒定的外径。
[0035]本文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导管管件的方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内层形成步骤、捆包步骤、牵拉步骤、外层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管件,所述导管管件包括:第一区段,其位于所述导管管件的远侧部分中,所述导管管件的第一区段在远侧终止于导管尖端,利用所述导管尖端中的增强带强化所述导管尖端;和第二区段,其位于所述导管管件的第一区段近侧;导管衬套,其联接至所述导管管件的近侧部分;和多个延伸腿,其从所述导管衬套延伸,在数量上等于延伸穿过所述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的多个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带跨越其长度是足够刚性的,以支持穿过所述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的抽吸,而不使所述导管尖端塌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带跨越其长度是足够刚性的,以在所述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被插入通向血管内腔的针道时,防止所述导管尖端的屈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在进入导丝之上被插入通向血管内腔的针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带由热塑性聚合物或金属形成,所述导管管件的第一区段在所述增强带之上模制或挤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带由热塑性聚合物形成,所述热塑性聚合物选自热塑性聚氨酯、碳酸盐基热塑性聚氨酯、聚酰胺和聚酰胺

嵌段

聚醚共聚物。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带由金属形成,所述金属选自不锈钢、钛和镍钛诺。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是三内腔导管,包括作为所述导管衬套的三叉导管衬套和所述多个延伸腿的三个延伸腿,所述三个延伸腿中的每个延伸腿包括联接至所述延伸腿的近侧部分的鲁尔连接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包括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从第一鲁尔连接器的近端中的开口延伸至所述导管尖端中的开口,所述第二内腔从第二鲁尔连接器的近端中的开口延伸至所述导管管件的第二区段的远侧部分中的第二内腔开口,所述第三内腔从第三鲁尔连接器的近端中的开口延伸至所述导管管件的第二区段的远侧部分中位于所述第二内腔开口近侧的第三内腔开口。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腔和所述第三内腔中的每个内腔终止于所述导管管件的第二区段的远端处。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管件的第一区段的近端被结合至所述导管管件的第二区段的远端。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腔和所述第三内腔中的每个内腔终止于所述导管管件的第一区段的中间部分内。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管件的外层在所述导管管件的内层之上挤出,所述导管管件的内层包括在其之上的所述增强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管件的第一区段由具有第一硬度的第一聚合物材料形成,并且所述导管管件的第二区段由具有小于所述第一硬度的第二硬度的第二聚合物材料形成。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物材料和所述第二聚合物材料中的每种聚合物材料是聚氨酯。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插入式中心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
申请(专利权)人:巴德阿克塞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