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支座抗拉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071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隔震支座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震支座抗拉检测装置,用以检测隔震支座的抗拉强度,隔震支座具有上、下相对的两个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套设在隔震支座上,支撑装置的上部和隔震支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支撑装置的下部和隔震支座的下端面间隔设置;压力转换装置,压力转换装置套设在隔震支座上,压力转换装置的下部位于隔震支座与支撑装置的下部之间,隔震支座的下端面和压力转换装置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压力转换装置的上部为承压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隔震支座抗拉检测装置,通过将隔震支座放入加工而成支撑装置和压力转换装置的内部,对压力转换装置施加压力,通过力的转换,将压力转换为拉力,即可实现隔震支座受拉检测的目的,装置简单,易于操作。易于操作。易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震支座抗拉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隔震支座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隔震支座抗拉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国内外地震频发,导致建筑物存在安全稳定性问题,为抵抗地震和减小荷载冲击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减隔震技术应运而生,在众多减隔震措施中,减隔震支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桥梁、房屋等重要结构构件中,荷载循环作用下,减隔震支座长期使用会导致其性能退化,因此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测以确定其安全工作状态,现阶段支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0003](a)支座竖向抗压刚度及承载力高,抗拉刚度及受拉承载力低。
[0004](b)其抗压强度的检测得到了重点关注而忽视了其抗拉强度的检测。
[0005](c)现有抗拉检测主要是通过将支座分别与上下压板固定进行检测,操作较为复杂,检测手段和方法的局限性,其抗拉强度的检测存在一定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对减隔震支座的检测手段和检测方法存在局限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隔震支座抗拉检测装置,通过将隔震支座放入加工而成支撑装置和压力转换装置的内部,对压力转换装置施加压力,通过力的转换,将压力转换为拉力,即可实现隔震支座受拉检测的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隔震支座抗拉检测装置,用以检测隔震支座的抗拉强度,隔震支座具有上、下相对的两个端面,包括:
[0007]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套设在所述隔震支座上,所述支撑装置的上部和所述隔震支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装置的下部和所述隔震支座的下端面间隔设置;
[0008]压力转换装置,所述压力转换装置套设在所述隔震支座上,所述压力转换装置的下部位于所述隔震支座与所述支撑装置的下部之间,所述隔震支座的下端面和所述压力转换装置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压力转换装置的上部为承压面。
[0009]本技术的隔震支座抗拉检测装置,通过将隔震支座放入加工而成支撑装置和压力转换装置的内部,对压力转换装置施加压力,通过力的转换,将压力转换为拉力,即可实现隔震支座受拉检测的目的,检测方法简单,便于操作,且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隔震支座的检测。
[0010]进一步地,为了便于使用,所述支撑装置包括:
[0011]底座;
[0012]若干第一框体,若干第一框体依次沿底座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且若干所述第一框体均固定设置在底座的上方,所述隔震支座设置在若干第一框体上。
[0013]进一步地,为了增加装置的稳定性,若干所述第一框体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以及相对设置在第一纵板和第二纵板,所述第一纵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板
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板的两端,所述第一纵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横板的两端,所述第二横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0014]具体地,所述隔震支座的上端面固定设置在第一横板上,所述隔震支座的前端面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纵板的上部,所述隔震支座的后端面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纵板的上部。
[0015]进一步地,为了增加装置的稳固性,所述底座上,且位于相邻的第二横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0016]进一步地,所述压力转换装置包括:
[0017]至少两个第二框体,两个所述第二框体沿隔震支座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两个所述第二框体位于承压面的下方,并且两个所述第二框体和所述承压面固定连接。
[0018]进一步地,为了增加装置的稳固性,所述第二框体包括:
[0019]相对设置的第三横板和第四横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纵板和第四纵板,所述第三纵板的一端和所述第四纵板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三横板的两端,所述第三纵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纵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四横板的两端,所述第三横板固定连接所述承压面。
[0020]具体地,所述隔震支座的前端面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纵板的上,所述隔震支座的后端面固定设置在所述第四纵板上,所述隔震支座的下端面通过法兰环和第四横板固定连接。
[0021]进一步地,所述法兰环的法兰面和第四横板固定连接,所述隔震支座的下端面和法兰面相对的环面固定连接。
[0022]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安装,所述法兰环由两个法兰半环组成。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隔震支座抗拉检测装置,通过将隔震支座放入加工而成支撑装置和压力转换装置的内部,对压力转换装置施加压力,通过力的转换,将压力转换为拉力,带动隔震支座向下拉,即可实现隔震支座受拉检测的目的,检测方法简单,便于操作,且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隔震支座的检测。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的隔震支座抗拉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的隔震支座抗拉检测装置的压力转换装置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的隔震支座抗拉检测装置的支撑装置和隔震支座配合示意图。
[0028]图中:
[0029]10、隔震支座;11、上端面;13、前端面;20、支撑装置;21、底座;211、加强筋;22、第一框体;221、第一横板;222、第二横板;223、第一纵板;224、第二纵板;30、压力转换装置;31、承压面;32、第二框体;321、第三横板;322、第四横板;323、第三纵板;324、第四纵板;33、法兰环;331、法兰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0]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隔震支座抗拉检测装置,用以检测隔震支座10的抗拉强度,隔震支座10具有上、下相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震支座抗拉检测装置,用以检测隔震支座(10)的抗拉强度,隔震支座(10)具有上、下相对的两个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装置(20),所述支撑装置(20)套设在所述隔震支座(10)上,所述支撑装置(20)的上部和所述隔震支座(10)的上端面(1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装置(20)的下部和所述隔震支座(10)的下端面间隔设置;压力转换装置(30),所述压力转换装置(30)套设在所述隔震支座(10)上,所述压力转换装置(30)的下部位于所述隔震支座(10)与所述支撑装置(20)的下部之间,所述隔震支座(10)的下端面和所述压力转换装置(30)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压力转换装置(30)的上部为承压面(3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支座抗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20)包括:底座(21);若干第一框体(22),若干第一框体(22)依次沿底座(2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且若干所述第一框体(22)均固定设置在底座(21)的上方,所述隔震支座(10)设置在若干第一框体(22)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震支座抗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框体(22)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横板(221)和第二横板(222)以及相对设置在第一纵板(223)和第二纵板(224),所述第一纵板(2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板(224)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板(221)的两端,所述第一纵板(2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板(22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横板(222)的两端,所述第二横板(222)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21)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震支座抗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支座(10)的上端面(11)固定设置在第一横板(221)上,所述隔震支座(10)的前端面(13)固定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露江王义川王韬孙茹茹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