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托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061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芯托盘,包括底座和至少四个夹持臂,夹持臂的数量为偶数,每个夹持臂设置L形夹持角,每个夹持臂垂直设置在底座上,四个相邻的L形夹持角和底部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沿着底座长度方向的两个相邻夹持臂之间设置第一预设间距,沿着底座宽度方向的两个相邻夹持臂之间设置第二预设间距,底座上设置开口。上述开口、第一预设间距、第二预设间距的结构,使得电芯放入电芯托盘后电芯的大部分面积仍然裸露,在等离子清洗工段,可以直接清洗裸露在外的电芯外壳,不需要采用夹爪取出电芯进行等离子清洗,提高等离子清洗工作效率的同时防止因电芯在夹取过程中划损电芯的外壳。时防止因电芯在夹取过程中划损电芯的外壳。时防止因电芯在夹取过程中划损电芯的外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托盘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电芯托盘。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生产长方形电池的过程中,需要储存、周转成品和半成品,电芯托盘在储存、周转的过程中是常用的工具。现有的电芯托盘包括基体和基体上表面向内凹设形成的电芯收容槽,电芯收容槽与电芯的外部轮廓一致,当电芯放置于电芯收容槽中时,电芯的上表面裸露在外,电芯的底壁和电芯托盘的底壁紧密结合,电芯的外周侧壁和收容槽的内侧壁紧密结合,并且托盘底部为密封结构,在等离子清洗等工序工需要反复将电芯夹住后取出再放入,在夹住取出过程中由于电芯和收容槽出现空气负压使得需要施加更大的加持力才能将电芯从收容槽内取出,夹住取出的过程较为费力所造成的不便问题;同样,将电芯放入收容槽的过程中需要将收容槽内的空气逐渐排出后才能将电芯完全放入收容槽内,造成放置过程耗时较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托盘,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储存或转运电芯的过程中需要将电芯反复从电芯托盘内取出或放入造成电芯外壳磨损的问题。
[0004]一种电芯托盘,包括底座和至少四个夹持臂,夹持臂的数量为偶数,每个夹持臂设置L形夹持角,每个夹持臂垂直设置在底座上,四个相邻的L形夹持角和底部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沿着底座长度方向的两个相邻夹持臂之间设置第一预设间距,沿着底座宽度方向的两个相邻夹持臂之间设置第二预设间距,底座上设置开口,该开口位于四个相邻的夹持臂围设形成收容空间的下方,开口的尺寸小于收容空间横截面的尺寸形成供承载电芯底部的承载部。
[0005]优选的,开口为长方形开口、或为正方形开口、或为圆形开口、或为椭圆形开口。
[0006]优选的,底座两端的夹持臂上端面为L状,该底座两端指的是沿着底座伸长的两端,其余的夹持臂的上端面为凸字状,凸字状夹持臂两两相对设置,四个相邻的夹持臂分别包覆电芯的四个棱角从而将电芯固定在收容空间内。
[0007]优选的,每个夹持臂的内壁上设置第一缓冲层,底座的上表面设置第二缓冲层,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均具有弹性使得电芯装入收容空间或从收容空间内取出的过程中减少对电芯四个棱角的磨损。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有硅胶制作形成。
[0008]优选的,底座的两端各设置一个红外测高仪对安装在收容空间内的一个或多个电芯上端面的是否处于同一个平面内进行检测,该底座两端指的是沿着底座伸长的两端。
[0009]优选的,底座的两端各设置一个支撑杆,每个支撑杆的上端安装一个红外测高仪。
[0010]优选的,每个支撑杆的上端设置外螺纹,每个红外测高仪的壳体下端设置螺纹孔,支撑杆的上端和红外测高仪壳体的螺纹孔配合连接使得能够调整红外测高仪的相对高度。
[0011]上述电芯托盘中,上述开口、沿着底座长度方向的两个相邻夹持臂之间设置第一
预设间距、沿着底座宽度方向的两个相邻夹持臂之间设置第二预设间距的结构,使得电芯放入电芯托盘后电芯的大部分面积仍然裸露,在等离子清洗工段,可以直接清洗裸露在外的电芯外壳,不需要采用夹爪取出电芯进行等离子清洗,提高等离子清洗工作效率的同时防止因电芯在夹取过程中划损电芯的外壳。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电芯托盘的立体图。
[0013]图2是电芯托盘的俯视图。
[0014]图3是电芯放置于电芯托盘的状态图。
[0015]图4是电芯托盘的部分组装立体图。
[0016]图中:底座10、开口11、第二缓冲层12、夹持臂20、第一缓冲层21、收容空间30、红外测高仪40、支撑杆50。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0018]请参看图1至图4,电芯托盘包括底座10和至少四个夹持臂20,底座10在本实施例中为长方形板体,夹持臂20的数量为偶数,每个夹持臂20设置L形夹持角,每个夹持臂20垂直设置在底座10上,四个相邻的L形夹持角和底部围设形成收容空间30,收容空间30的横截面和所需放置的电芯200横截面相匹配,沿着底座10长度方向的两个相邻夹持臂20之间设置第一预设间距L1,沿着底座10宽度方向的两个相邻夹持臂20之间设置第二预设间距L2,底座10上设置开口11,该开口11位于四个相邻的夹持臂20围设形成收容空间30的下方,开口11的尺寸小于收容空间30横截面的尺寸形成供承载电芯底部的承载部。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10可以为正方形板体。上述开口11、沿着底座10长度方向的两个相邻夹持臂20之间设置第一预设间距L1、沿着底座10宽度方向的两个相邻夹持臂20之间设置第二预设间距L2的结构,使得电芯200放入电芯托盘后电芯200的大部分面积仍然裸露,在等离子清洗工段,可以直接清洗裸露在外的电芯200外壳,不需要采用夹爪取出电芯200进行等离子清洗,提高等离子清洗工作效率的同时防止因电芯200在夹取过程中划损电芯200的外壳。进一步的,上述开口11、第一预设间距L1、第二预设间距L2的结构,使得电芯进入收容空间30内很容易将收容空间30内的空气通过开口11、第一预设间距L1、第二预设间距L2排出,进而将电芯200快速的放置在电芯托盘内;同样,将电芯从电芯托盘内取出过程中,电芯托盘周围的空气随着电芯的取出及时从开口11、第一预设间距L1、第二预设间距L2进入电芯托盘内,取出电芯的过程中只需克服电芯200自身的重力即可完成,使得取出电芯200的过程较为容易。
[0019]进一步的,开口11为长方形开口、或为正方形开口、或为圆形开口、或为椭圆形开口。
[0020]进一步的,底座10两端的夹持臂20上端面为L状,该底座10两端指的是沿着底座10伸长的两端,其余的夹持臂20的上端面为凸字状,凸字状夹持臂20两两相对设置,四个相邻的夹持臂20分别包覆电芯的四个棱角从而将电芯固定在收容空间30内。
[0021]进一步的,每个夹持臂20的内壁上设置第一缓冲层21,底座10的上表面设置第二
缓冲层12,第一缓冲层21和第二缓冲层12均具有弹性使得电芯装入收容空间30或从收容空间30内取出的过程中减少对电芯200四个棱角的磨损。第一缓冲层21和第二缓冲层12由硅胶制作形成。
[0022]进一步的,底座10的两端各设置一个红外测高仪40对安装在收容空间30内的一个或多个电芯上端面的是否处于同一个平面内进行检测,该底座10两端指的是沿着底座10伸长的两端。
[0023]进一步的,底座10的两端各设置一个支撑杆50,每个支撑杆50的上端安装一个红外测高仪40。
[0024]进一步的,每个支撑杆50的上端设置外螺纹,每个红外测高仪40的壳体下端设置螺纹孔,支撑杆50的上端和红外测高仪40壳体的螺纹孔配合连接使得能够调整红外测高仪40的相对高度。
[0025]使用时,将电芯200对准容置空间30的上端口逐渐放入,容置空间30内的空间内的空气从开口11、第一预设间距的空间、第二预设间距的空间排出,便于将电芯200顺畅的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至少四个夹持臂,夹持臂的数量为偶数,每个夹持臂设置L形夹持角,每个夹持臂垂直设置在底座上,四个相邻的L形夹持角和底部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沿着底座长度方向的两个相邻夹持臂之间设置第一预设间距,沿着底座宽度方向的两个相邻夹持臂之间设置第二预设间距,底座上设置开口,该开口位于四个相邻的夹持臂围设形成收容空间的下方,开口的尺寸小于收容空间横截面的尺寸形成供承载电芯底部的承载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托盘,其特征在于,开口为长方形开口、或为正方形开口、或为圆形开口、或为椭圆形开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托盘,其特征在于,底座两端的夹持臂上端面为L状,该底座两端指的是沿着底座伸长的两端,其余的夹持臂的上端面为凸字状,凸字状夹持臂两两相对设置,四个相邻的夹持臂分别包覆电芯的四个棱角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胡雄刘斌刘争光谷秋雨刘晨南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宝丰昱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