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菌锅上压止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0602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灭菌锅上压止开结构,包括缸体、锅盖,所述缸体的上口外圈上设置有若干凸形牙,所述锅盖的下口外圈上设置有若干凹形牙,所述缸体上的若干凸形牙与所述锅盖上的若干凹形牙交替布置配合,还包括有固定架、开合机构、止开阀,所述开合机构设置在固定架上且能够带动锅盖绕竖直方向轴旋转,所述止开阀设置在锅盖上,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与止开阀上下对应的止开孔,当止开阀受到缸体内工作压力时能够锁止止开孔。当灭菌锅开始工作并达到一定工作压力时,止开阀柱被灭菌锅内的压力顶起,穿入固定架上的止开孔内,形成销连接,限制锅盖转动,防止灭菌锅在灭菌工作过程中被用户打开,起到安全保护作用,保障用户人身安全。保障用户人身安全。保障用户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灭菌锅上压止开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灭菌锅
,具体为一种灭菌锅上压止开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手提式灭菌锅用途广泛,适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科研、生命科学、农业等领域,对医疗器械、敷料、玻璃器皿、溶液培养基等进行消毒灭菌,是生物工程领域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这种灭菌方法是基于水在煮沸时所形成的蒸汽不能扩散到外界,而聚集在密封的容器内,在该密闭情况下,随着水的煮沸,蒸汽压力升高,温度也相应增高。温度越高,需时越短,热穿透能力越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灭菌消毒,即使是对培养基的消毒、对其成分也不会产生破坏。
[0003]现有的手提式灭菌锅采用螺栓连接锅盖与承压缸体,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可轻易地打开螺栓,而灭菌锅是通过高压提升水蒸气温度的一种高压容器,在灭菌过程中,如果贸然打开锅盖,会导致炸锅,烫伤用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灭菌锅上压止开结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灭菌锅上压止开结构,包括缸体、锅盖,所述缸体的上口外圈上设置有若干凸形牙,所述锅盖的下口外圈上设置有若干凹形牙,所述缸体上的若干凸形牙与所述锅盖上的若干凹形牙交替布置配合,还包括有固定架、开合机构、止开阀,所述缸体的顶部两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架的两端可拆卸式的固定在固定座上,所述开合机构设置在固定架上且能够带动锅盖绕竖直方向轴旋转,所述止开阀设置在锅盖上,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与止开阀上下对应的止开孔,当止开阀受到缸体内工作压力时能够锁止止开孔。
[0008]优选的,所述止开阀包括套筒和止开阀柱,所述套筒固定在锅盖上,所述止开阀柱竖向滑动适配在套筒内,且上下两端贯穿锅盖上下,所述止开阀柱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为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止开阀柱的底部,所述密封圈的外径大于套筒的内径。
[0010]优选的,所述开合机构包括提手、旋转盘、转盘齿轮、开盖齿轮,所述旋转盘转动连接在固定架上,且与锅盖同圆心,所述转盘齿轮同圆心设置在旋转盘上,所述开盖齿轮横向枢接在固定架上且与转盘齿轮形成锥齿轮啮合,所述提手与开盖齿轮的转轴同轴相连,所述旋转盘的底部开设有传导孔,所述锅盖上竖直固定连接有可插入传导孔的传导柱。
[0011]优选的,所述开合机构还包括两组弧形的限位槽、导向柱,两组所述限位槽对称开设在固定架的两侧,且绕锅盖旋转方向设置,所述导向柱竖直固定在锅盖上且与限位槽滑
动适配;当导向柱位于限位槽的一端边缘时,凸形牙与凹形牙交替对应;当导向柱位于限位槽的另一端边缘时,凸形牙与凹形牙叠合对应。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凸起的定位凸块,所述固定架的两端底部设有与定位凸块相适配的定位槽。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灭菌锅上压止开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灭菌锅上压止开结构,当灭菌锅开始工作并达到一定工作压力时,止开阀柱被灭菌锅内的压力顶起,穿入固定架上的止开孔内,形成销连接,限制锅盖转动,防止灭菌锅在灭菌工作过程中被用户打开,起到安全保护作用,保障用户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锅盖盖合状态轴测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凸形牙与凹形牙对应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架与固定座对应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开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侧面剖视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锅盖打开状态轴测图;
[0022]图7为本技术的止开机构未受压状态图;
[0023]图8为本技术的止开机构受压状态图。
[0024]图中:1缸体、2锅盖、3固定架、4固定座、5开合机构、6定位凸块、7定位槽、8凸形牙、9凹形牙、10止开机构、11套筒、12止开阀柱、13止开孔、14密封圈、51旋转盘、52转盘齿轮、53提手、54开盖齿轮、55限位槽、56导向柱、57滑槽、58滚珠、59传导柱、60传导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灭菌锅上压止开结构,如图1

8所示,包括缸体1、锅盖2,缸体1的上口外圈上设置有若干凸形牙8,锅盖2的下口外圈上设置有若干凹形牙9,缸体1上的凸形牙8外径略小于锅盖2上的凹形牙9外径,两者间隙配合。凸形牙8与凹形牙9的数量可为六个或八个,缸体1上的若干凸形牙8与锅盖2上的若干凹形牙9交替布置配合。当锅盖2盖至缸体1上时,锅盖2凹形牙9穿过缸体1上的凸形牙8后,旋转一定的相位角,使得缸体1上的凸形牙8被锅盖2在竖直方向约束,不可脱出,起到锅盖2合上作用。
[0026]本技术还包括有固定架3、开合机构5、止开阀10,缸体1的顶部两侧设置有固定座4,固定架3的两端可拆卸式的固定在固定座4上,开合机构5设置在固定架3上且能够带动锅盖2绕竖直方向轴旋转,开合机构开合时只实现锅盖转动。减少用户操作程序,提升用户体验,增加产品附加值。
[0027]如图4

5所示,开合机构5包括提手53、旋转盘51、转盘齿轮52、开盖齿轮54,旋转盘51转动连接在固定架3上,且与锅盖2同圆心,转盘齿轮52同圆心设置在旋转盘51上,开盖齿轮54横向枢接在固定架3上且与转盘齿轮52形成锥齿轮啮合,当开盖齿轮54转动时能够带动转盘齿轮52环向旋转。提手53为U型,提手53总共有两个轴,这两个轴同轴心,两个提手53的轴两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架3上,其中一个提手53的轴与开盖齿轮54的转轴同轴相连。
[0028]提手53常态下如图1所示,提手53处于与水平面平行状态。如图6所示,当提手53旋转向上提起至垂直状态时,提手53联动开合机构5打开锅盖2。
[0029]旋转盘51的底部开设有传导孔60,锅盖2上竖直固定连接有可插入传导孔60的传导柱59。当提手53向上提时带动开盖齿轮54转动,开盖齿轮54带动与其啮合的转盘齿轮52以及旋转盘51旋转,旋转盘51转动时带动与焊接在锅盖2上的开盖传导柱59转动,传导柱59带动锅盖2转动。
[0030]如图4所示,开合机构5还包括两组弧形的限位槽55、导向柱56,两组限位槽55对称开设在固定架3的两侧,且绕锅盖2旋转方向设置,导向柱56竖直固定在锅盖2上且与限位槽55滑动适配;当导向柱56位于限位槽55的一端边缘时,凸形牙8与凹形牙9交替对应;当导向柱56位于限位槽55的另一端边缘时,凸形牙8与凹形牙9叠合对应。
[0031]如图5所示,固定架3的底部位于旋转盘51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凹形滑槽57,凹形滑槽57内滑动设置有若干滚珠58,滚珠58的顶面与旋转盘51接触。当旋转盘51发生转动时,其底面与滚珠58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菌锅上压止开结构,包括缸体(1)、锅盖(2),所述缸体(1)的上口外圈上设置有若干凸形牙(8),所述锅盖(2)的下口外圈上设置有若干凹形牙(9),所述缸体(1)上的若干凸形牙(8)与所述锅盖(2)上的若干凹形牙(9)交替布置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固定架(3)、开合机构(5)、止开阀(10),所述缸体(1)的顶部两侧设置有固定座(4),所述固定架(3)的两端可拆卸式的固定在固定座(4)上,所述开合机构(5)设置在固定架(3)上且能够带动锅盖(2)绕竖直方向轴旋转,所述止开阀(10)设置在锅盖(2)上,所述固定架(3)上开设有与止开阀(10)上下对应的止开孔(13),当止开阀(10)受到缸体(1)内工作压力时能够锁止止开孔(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菌锅上压止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开阀(10)包括套筒(11)和止开阀柱(12),所述套筒(11)固定在锅盖(2)上,所述止开阀柱(12)竖向滑动适配在套筒(11)内,且上下两端贯穿锅盖(2)上下,所述止开阀柱(12)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灭菌锅上压止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密封圈(14),所述密封圈(14)套设在止开阀柱(12)的底部,所述密封圈(14)的外径大于套筒(11)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晶羽王梁梁沈林斌
申请(专利权)人:力辰邦西仪器绍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