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风组件和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0518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出风组件和风扇,其中,出风组件包括:壳体,其上形成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发热件,其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处;切换机构,其设置在壳体内,具有开启第一出风口并关闭第二出风口的第一状态和开启第二出风口并关闭第一出风口的第二状态,当切换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切换机构适于阻止风流经发热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出风组件在使用过程中无需移动沉重的发热件,降低了对调节机构的力矩的要求,有助于提升风扇的可靠性,降低风扇的成本。由于出冷风和暖风各用一个出风口,保证了每个出风口的高度能够根据其使用需求进行独立设置,避免了风扇的出风接口的位置设置的较低,导致冷风难以吹到人的上半身。导致冷风难以吹到人的上半身。导致冷风难以吹到人的上半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风组件和风扇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出风组件和风扇。

技术介绍

[0002]风扇是热天借以生风取凉的用具。目前市场上的风扇大多只有吹冷风一种功能,只能用于天气炎热时,使用时间段有限。现有技术中能够同时吹出冷风和热风的风扇一般在风扇内增设了驱动机构和发热件,当需要使用风扇吹热风时,驱动机构能够将发热件移动到风扇的出风口处,从而使发热件能够对吹出的气流进行加热,当需要使用风扇吹凉风时,驱动机构能够将发热件移走,使风扇能够吹出凉风。然而,由于发热件的重量较重,导致了对驱动机构的力矩要求较高,成本较高,且风扇的可靠性也相对较差,且为了保证暖风的出风效果,多数风扇的出风口的位置被设置的较低,这就导致了冷风难以吹到人的上半身,降温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风扇成本较高,可靠性较差,冷风难以吹到人的上半身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成本较低,可靠性较好,且降温效果更好的出风组件和风扇。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出风组件,包括:壳体,其上形成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发热件,其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处;切换机构,其设置在壳体内,具有开启第一出风口并关闭第二出风口的第一状态和开启第二出风口并关闭第一出风口的第二状态,当切换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切换机构适于阻止风流经发热件。
[0005]进一步地,切换机构包括:
[0006]第一转动源,其设置在壳体上;
[0007]挡板,其设置在壳体内并与壳体的侧壁铰接,第一转动源与挡板相连,挡板具有遮挡第一出风口的第一状态和遮挡第二出风口的第二状态。
[0008]进一步地,挡板通过铰接轴与壳体铰接,壳体的侧壁上和铰接轴中的一个上形成有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壳体的侧壁上和铰接轴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抵接部,当挡板处于第一状态时,抵接部与第一止挡部相抵接,当挡板处于第二状态时,抵接部与第二止挡部相抵接。
[0009]进一步地,壳体的侧壁上形成有连接孔,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为形成在连接孔内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铰接轴的端部形成有D型柱,抵接部形成在D型柱的曲面侧的相对侧。
[0010]进一步地,第一转动源位于壳体的外侧。
[0011]进一步地,挡板和壳体中的一个上形成有滑动凸部,另一个上形成有适于容纳滑动凸部的导向滑槽。
[0012]进一步地,挡板的两端均形成有滑动凸部,壳体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形成有导
向滑槽。
[0013]进一步地,当挡板处于第一状态时,滑动凸部与导向滑槽的第一端相抵接,当挡板处于第二状态时,滑动凸部与导向滑槽的第二端相抵接。
[0014]进一步地,壳体由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对接形成,挡板设置在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之间。
[0015]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形成在壳体的前侧,在竖直方向上,第二出风口位于第一出风口的上方。
[0016]本技术第二方面涉及了一种风扇,包括:蜗壳;第二转动源,其固定设置在蜗壳上;风轮,其设置在蜗壳内,并与第二转动源的转轴相连接。如本技术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出风组件,出风组件的进风口与蜗壳的出风口相连。
[0017]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出风组件在切换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切换机构能够开启第一出风口并关闭第二出风口,使风经过第一出风口处的发热件加热后再向外吹出,能够对室内进行升温。在切换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切换机构能够阻止风流经发热件,使风通过第二出风口流出,并对室内进行降温。因此,本技术的出风组件在使用过程中无需移动沉重的发热件,降低了对调节机构的力矩的要求,有助于提升风扇的可靠性,降低风扇的成本。由于出冷风和暖风各用一个出风口,保证了每个出风口的高度能够根据其使用需求进行独立设置,避免了风扇的出风接口的位置设置的较低,导致冷风难以吹到人的上半身。另外,本技术的出风组件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便于实施推广应用。
[0019]2、本技术第二方面的风扇包括或使用了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出风组件,因此具有了其有益效果,即技术第二方面的风扇在使用过程中无需移动沉重的发热件,降低了对调节机构的力矩的要求,有助于提升风扇的可靠性,降低风扇的成本。由于出冷风和暖风各用一个出风口,保证了每个出风口的高度能够根据其使用需求进行独立设置,避免了风扇的出风接口的位置设置的较低,导致冷风难以吹到人的上半身。另外,本技术的风扇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便于实施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风扇的爆炸图;
[0022]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风扇的侧视图;
[0023]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风扇的出风组件的第一半壳;
[0024]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风扇的出风组件的第二半壳;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风扇的挡板在一个角度下的立体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风扇的挡板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立体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00、出风组件;1、壳体;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13、第一止挡部;14、第二
止挡部;15、安装孔;16、导向滑槽;2、发热件;31、第一转动源;32、挡板;33、铰接轴;331、抵接部;333、滑动凸部;4、第二转动源;5、风轮;6、蜗壳;61、左蜗壳;62、右蜗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其上形成有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发热件(2),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11)处;切换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具有开启所述第一出风口(11)并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12)的第一状态和开启所述第二出风口(12)并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11)的第二状态,当所述切换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切换机构适于阻止风流经所述发热件(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源(31),其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挡板(32),其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并与所述壳体(1)的侧壁铰接,所述第一转动源(31)与所述挡板(32)相连,所述挡板(32)具有遮挡所述第一出风口(11)的所述第一状态和遮挡所述第二出风口(12)的所述第二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2)通过铰接轴(33)与所述壳体(1)铰接,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和所述铰接轴(33)中的一个上形成有第一止挡部(13)和第二止挡部(14),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和所述铰接轴(33)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抵接部(331),当所述挡板(32)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抵接部(331)与所述第一止挡部(13)相抵接,当所述挡板(32)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抵接部(331)与所述第二止挡部(14)相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形成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止挡部(13)和第二止挡部(14)为形成在所述连接孔内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铰接轴(33)的端部形成有D型柱,所述抵接部(331)形成在所述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宇强黄少杰张佩雯袁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