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045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一螺纹杆上,活动件滑动的连接至凹槽柱上,活动件与第一螺纹杆相配合,支撑件可拆卸的连接至活动件的上端,安装板上连接用于调节活动件高度的高度调节机构;支撑件包括固定座、底板和支撑板,固定座可拆卸的连接至活动件的上端,底板固定连接至固定座的上端,支撑板可转动的连接至底板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动支撑板,使得支撑板的上表面朝下,对支撑板上表面的杂物进行清理,在支撑板清理后向上转动支撑板,使得支撑板位于底板的上端,支撑板的上端清理方便,提高支撑板对建筑模板的支撑效果。的支撑效果。的支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


[0001]本技术涉及木工程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

技术介绍

[0002]在工程施工方面都需要用到建筑支柱,如桥梁、高楼大厦、隧道修路等建筑方面都会使用到建筑支柱,建筑支柱起到的作用是针对现浇楼层或现浇面提供一个或若干个支撑稳固的点,因为水泥、混凝土凝固需要一定时间,主要作用就是在凝固之前起到承重的作用。
[0003]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模板内部浇筑混凝土之后,需要在底部进行支柱支撑,在使用支柱对建筑模板进行支撑时,支柱的支撑端会附着较多的建筑颗粒杂物,在支柱的支撑端对建筑模板支撑时,在建筑颗粒杂物的影响下,影响支柱对建筑模板的支撑效果,支柱的支撑端朝上设置,不方便对支撑端进行清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建筑颗粒杂物的影响下,影响支柱对建筑模板的支撑效果,支柱的支撑端朝上设置,不方便对支撑端进行清洁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设计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包括安装板、凹槽柱、第一转轴、第一螺纹杆、活动件、支撑件和高度调节机构,其中:
[0007]所述凹槽柱固定连接至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至所述凹槽柱的内部底端,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螺纹杆上,所述活动件滑动的连接至所述凹槽柱上,所述活动件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相配合,所述支撑件可拆卸的连接至所述活动件的上端,所述安装板上连接用于调节所述活动件高度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
[0008]所述支撑件包括固定座、底板和支撑板,所述固定座可拆卸的连接至所述活动件的上端,所述底板固定连接至所述固定座的上端,所述支撑板可转动的连接至所述底板的上端。
[0009]优选的,所述活动件包括活动条和连接柱,所述活动条可滑动的连接至所述凹槽柱的上端,所述活动条的底端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相配合,所述活动条的上端固定连接至所述连接柱上,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固定座。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垫。
[0011]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箱体、第二转轴、第一齿轮、敞口和第二齿轮,所述箱体固定连接至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至所述箱体的内部底端,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外,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敞口开设至所述凹槽柱上,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齿轮
穿过所述敞口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
[0012]优选的,还包括加固机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连接杆、第二螺纹杆、螺纹管和底环,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连接柱上,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螺纹杆上,所述螺纹管连接至所述第二螺纹杆上,所述底环固定连接至所述螺纹管的底端。
[0013]优选的,所述螺纹管和所述底环为一体结构。
[001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有益效果在于:
[0015]通过转动支撑板,使得支撑板的上表面朝下,对支撑板上表面的杂物进行清理,在支撑板清理后向上转动支撑板,使得支撑板位于底板的上端,支撑板的上端清理方便,提高支撑板对建筑模板的支撑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中加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安装板1、凹槽柱2、第一转轴3、第一螺纹杆4、活动件5、支撑件6、高度调节机构7、加固机构8、活动条51、连接柱52、固定座61、底板62、支撑板63、弹性垫64、箱体71、第二转轴72、第一齿轮73、敞口74、第二齿轮75、连接杆81、第二螺纹杆82、螺纹管83、底环84。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0022]参照图1

3,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包括安装板1、凹槽柱2、第一转轴3、第一螺纹杆4、活动件5、支撑件6和高度调节机构7,其中:
[0023]凹槽柱2固定连接至安装板1上,凹槽柱2用于对活动件5的移动进行导向限位,第一转轴3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至凹槽柱2的内部底端,第一转轴3用于带动第一螺纹杆4转动,第一转轴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一螺纹杆4上,第一螺纹杆4转动后使得活动件5在竖直方向移动,活动件5滑动的连接至凹槽柱2上,活动件5用于带动支撑件6在竖直方向移动,活动件5与第一螺纹杆4相配合,支撑件6可拆卸的连接至活动件5的上端,支撑件6用于对建筑模块进行支撑,安装板1上连接用于调节活动件5高度的高度调节机构7;
[0024]支撑件6包括固定座61、底板62和支撑板63,固定座61可拆卸的连接至活动件5的上端,固定座61用于固定底板62,底板62固定连接至固定座61的上端,底板62用于连接支撑板63,支撑板63可转动的连接至底板62的上端,支撑板63用于对建筑模板进行支撑,支撑板6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垫64,弹性垫64为橡胶垫;
[0025]活动件5包括活动条51和连接柱52,活动条51可滑动的连接至凹槽柱2的上端,活动条51用于带动连接柱52在竖直方向移动,活动条51的底端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与第一
螺纹杆4相配合,活动条51的上端固定连接至连接柱52上,连接柱52用于带动固定座61在竖直方向移动,连接柱52连接固定座61。
[0026]工作过程:将安装板1安装在地面上,转动支撑板63,使得支撑板63的上表面朝下,对支撑板63上表面的杂物进行清理,在支撑板63清理后向上转动支撑板63,使得支撑板63位于底板62的上端,支撑板6的上端清理方便,通过高度调节机构7带动第一转轴3转动,第一转轴3带动第一螺纹杆4转动,第一螺纹杆4转动后通过活动条51带动连接柱52向上移动,连接柱52通过固定座61带动底板62向上移动,底板62带动支撑板63向上移动,支撑板63对建筑模板进行支撑,通过转动支撑板63,使得支撑板63的上表面朝下,对支撑板63上表面的杂物进行清理,支撑板6的上端清理方便,提高支撑板63对建筑模板的支撑效果。
实施例2
[0027]参照图1

3,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高度调节机构7包括箱体71、第二转轴72、第一齿轮73、敞口74和第二齿轮75,箱体71固定连接至安装板1上,第二转轴72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至箱体71的内部底端,第二转轴72的另一端延伸至箱体71外,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支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凹槽柱(2)、第一转轴(3)、第一螺纹杆(4)、活动件(5)、支撑件(6)和高度调节机构(7),其中:所述凹槽柱(2)固定连接至所述安装板(1)上,所述第一转轴(3)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至所述凹槽柱(2)的内部底端,所述第一转轴(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螺纹杆(4)上,所述活动件(5)滑动的连接至所述凹槽柱(2)上,所述活动件(5)与所述第一螺纹杆(4)相配合,所述支撑件(6)可拆卸的连接至所述活动件(5)的上端,所述安装板(1)上连接用于调节所述活动件(5)高度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7);所述支撑件(6)包括固定座(61)、底板(62)和支撑板(63),所述固定座(61)可拆卸的连接至所述活动件(5)的上端,所述底板(62)固定连接至所述固定座(61)的上端,所述支撑板(63)可转动的连接至所述底板(62)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木工程建筑支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5)包括活动条(51)和连接柱(52),所述活动条(51)可滑动的连接至所述凹槽柱(2)的上端,所述活动条(51)的底端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与所述第一螺纹杆(4)相配合,所述活动条(51)的上端固定连接至所述连接柱(52)上,所述连接柱(52)连接所述固定座(61)。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超李海锋孙发兴周浩何会凯杨艺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