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转体系统的试验拼装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045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转体系统的试验拼装结构,属于桥梁转体技术领域。其主要由主体装置以及辅助装置组成;主体装置为数套驱动装置;辅助装置主要由中心支承模型、模拟滑道、环向连接型钢、轴向连接型钢、拉索以及配重混凝土结构组成;数套驱动装置围绕中心支承模型均布设置,驱动装置之间设置有环向连接型钢,驱动装置与中心支承模型之间设置有辐射状的轴向连接型钢;此外,中心支承模型与驱动装置之间还连接有拉索;在环向连接型钢与轴向连接型钢交接位置处均设置有配重混凝土结构;模拟滑道设置在辅助装置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潜在的转体质量风险前置,将前期各环节的质量偏差进行纠正,对桥梁转体施工的顺利安全进行具有重要意义。重要意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转体系统的试验拼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桥梁转体系统的试验拼装结构,属于桥梁转体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桥梁转体是在同桥轴线某一角度的位置预先浇筑或拼装部分桥跨结构,借助转动装置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通过将跨高速、铁路或高山峡谷桥体的施工地点转移,能有效减少施工对道路运营的影响,且能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进度。桥梁转体平转系统分为单点支承平转系统和多点支承平转系统。
[0003]CN216515189U公开了一种用于桥梁梁体转动支撑装置,包括减速机架,减速机架的中部设置有驱动机构,减速机架的一侧设置有台车架,驱动机构包括减速机,减速机的底端设置有保护壳,减速机底部的传动端设置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的一侧与保护壳内部边侧活动连接的两个从动齿轮啮合连接,两个从动齿轮的一侧与齿条啮合连接。本方案通过设置的电机和减速机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主动齿轮啮合带动两个从动齿轮在齿条上进行转动,方便带动台车架上的上承台进行转动,省时省力;通过台车架底部的滚轮小车和环形滑道的相互配合,便于桥梁梁体进行环形转动调节,通过导向轮和导轨的相互配合便于对梁体进行转动,避免发生偏移。但上述桥梁转体装置应用施工前,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因安装调试不足引起的潜在问题,需要对转体装置进行试验拼装,进而对其整体转体性能进行充分测试,才能判定是否满足初设要求和使用要求。单点支承转体系统因其结构简单,较少涉及试验拼装过程;多点支承转体系统包含多个电机齿轮齿条驱动的辅助支承,转体时多个辅助支承需同步稳定转动,需多点联动;多个辅助支承的转体系统能否实现同步联动,就需在应用施工前,进行试验拼装试运行,即类比设备出厂前试装试用,挖掘和解决潜在隐性问题,以确保后续施工的顺利和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桥梁转体系统的试验拼装结构,其能有效判定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并有效避免转体质量隐患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桥梁转体系统的试验拼装结构,所述试验拼装结构主要由主体装置以及辅助装置组成;所述主体装置为数套驱动装置,为转体系统提供转体动力;所述辅助装置用于模拟实桥受力及使用情况,主要由中心支承模型、模拟滑道、环向连接型钢、轴向连接型钢、拉索以及配重混凝土结构组成;数套所述驱动装置围绕所述中心支承模型均布设置,驱动装置之间设置有环向连接型钢,驱动装置与中心支承模型之间设置有辐射状的轴向连接型钢;此外,中心支承模型与驱动装置之间还连接有所述拉索,所述拉索对驱动装置施加有一定的拉力;在所述环向连接型钢与轴向连接型钢交接位置处均设置有所述配重混凝土结构,用于模拟辅助装置受压的实桥工况;所述模拟滑道设置在辅助装置底部,用以实现辅助装置在其上面行走时的平稳匀速。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支承模型由上球铰和下球铰组成,上球铰中心顶面设置有立柱,立柱上设置有拉环,拉索穿过立柱上的拉环与驱动装置上的拉环,对驱动装置施加一定的拉力,使驱动装置轴向受拉,用于模拟实桥时因辅助装置受压造成驱动装置产生的轴向拉力。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球铰和下球铰均设置有加强筋板;下球铰设置了底部基板,底部基板上设置有与基础连接的锚固孔,通过锚固螺栓可将下球铰固定在基础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模拟滑道由一定厚度的基层钢板构成,基层钢板间拼焊,焊缝处打磨平整。
[0010]进一步地,所述基层钢板底面设置有干砂找平层,用于模拟平整度,以实现辅助装置在上面行走时的平稳匀速。
[001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加载结构、台车架、限位块、橡胶垫、滚轮小车、电机减速机、减速机架、齿轮齿条、导向轮和支撑轮以及滑道。
[0012]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围绕中心支承模型均布分布的4

8套。特别的,所述驱动装置为围绕中心支承模型均布分布的6套。
[0013]进一步地,每套驱动装置与中心支承模型之间均设置两根轴向连接型钢,两根轴向连接型钢顶点在中心支承模型处交汇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环向连接型钢包括内圈和外圈平行设置的两根环向连接型钢。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的一种桥梁转体系统的试验拼装结构,主要用于桥梁转体系统应用前的试验监测。具体的,试验拼装结构可对如下影响转体质量的关键核心点进行检测,判定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并有效避免转体质量隐患:
[0017]1、通过试验拼装,多点支承转体系统,对一定数量的电机转动时,结构转动的平稳性进行检测;对各辅助支承转动的同步性进行检测;并对控制柜上总电流与电机工作的数量匹配性进行检测。
[0018]2、对转动过程中滚轮小车有没有明显的高度变化,有没有跳动现象及滚轮小车转动平稳性等方面进行检测。
[0019]3、检测转动过程中,从动齿轮与齿条间是否有啃齿现象的发生,齿条高度方向是否完全啮合。
[0020]4、转动过程中及转动后,结构有没有开焊、裂纹和变形等方面进行检测,并对结构强度和刚度是否满足要求进行判定。
[0021]5、对转体系统转体性能进行检测,检测是否能够实现预设的转动角度,线路长度是否满足要求。
[0022]本技术是多点支承转体系统实桥应用前的试验拼装,是对转体装置各部件配合度的检测和纠偏过程,是对转体装置转体性能的检测及调试过程,可进一步确保后续实桥转体顺利安全和稳定。试验拼装结构是在转体系统主体结构基础上增设辅助装置,实现主体结构模拟实桥的受力及运行工况;辅助装置是试验拼装设计的创新点、难点和重点。
[0023]此外,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其试验拼装过程可将一些未知的潜在的转体质量风险前置,及时发现寻找解决方案;可将前期各环节的质量偏差进行纠正,避免带入实桥施工环节,对桥梁转体施工的顺利安全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桥梁转体系统的试验拼装结构平面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桥梁转体系统的试验拼装结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1

2,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如图1

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桥梁转体系统的试验拼装结构,试验拼装结构主要由主体装置以及辅助装置组成。
[0028]主体装置为数套驱动装置1,为转体系统提供转体动力,驱动装置为现有技术,包括加载结构、台车架、限位块、橡胶垫、滚轮小车、电机减速机、减速机架、齿轮齿条、导向轮和支撑轮以及滑道等,具体结构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转体系统的试验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拼装结构主要由主体装置以及辅助装置组成;所述主体装置为数套驱动装置(1),为转体系统提供转体动力;所述辅助装置用于模拟实桥受力及使用情况,主要由中心支承模型(2)、模拟滑道(3)、环向连接型钢(4)、轴向连接型钢(5)、拉索(6)以及配重混凝土结构(7)组成;数套所述驱动装置(1)围绕所述中心支承模型(2)均布设置,驱动装置(1)之间设置有环向连接型钢(4),驱动装置(1)与中心支承模型(2)之间设置有辐射状的轴向连接型钢(5);此外,中心支承模型(2)与驱动装置(1)之间还连接有所述拉索(6),所述拉索(6)对驱动装置(1)施加有一定的拉力;在所述环向连接型钢(4)与轴向连接型钢(5)交接位置处均设置有所述配重混凝土结构(7),用于模拟辅助装置受压的实桥工况;所述模拟滑道(3)设置在辅助装置底部,用以实现辅助装置在其上面行走时的平稳匀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转体系统的试验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支承模型(2)由上球铰(21)和下球铰(22)组成,上球铰(21)中心顶面设置有立柱(23),立柱(23)上设置有拉环,拉索(6)穿过立柱(23)上的拉环与驱动装置(1)上的拉环,对驱动装置(1)施加一定的拉力,使驱动装置(1)轴向受拉,用于模拟实桥时因辅助装置受压造成驱动装置(1)产生的轴向拉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梁转体系统的试验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球铰(21)和下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红贾双双王坤坤张群发李文松王兆琪刘建波王广业鲍新艳赵存树刘永生刘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衡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