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供冷供热的装配式低能耗围护结构及围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043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保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供冷供热的装配式低能耗围护结构及围护系统,包括:外保温层、外结构层、中隔热层、内结构层、内散热层,内结构层内穿行布设有供水支管,外结构层内穿行布设有回水支管,通过将建筑结构外墙设置为三层实体层隔离出两层密闭夹层空腔,并在两密闭夹层空腔内布设供冷供热管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装配式外墙需根据不同使用地区确定不同保温层厚度和材料及结构的问题,即仅采用同一种统一材料的结构形式厚度尺寸,在实现能量梯级利用的情况下,提高了冷热源设备的运行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低能耗低成本、省时省力省保温材料。省时省力省保温材料。省时省力省保温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供冷供热的装配式低能耗围护结构及围护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保温
,涉及一种可供冷供热的装配式低能耗围护结构及围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由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管线系统和内装系统四个系统集成的整体。虽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但目前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在于装配式建筑围护结构系统的发展。建筑外墙热损失占建筑总能耗较高,而提高建筑物外墙系统的保温隔热性能,能够有效减少建筑物的热量损失,降低建筑使用能耗,提高居住舒适度。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装配式建筑保温具有以下缺陷:现有外围系统都是通过添加不同厚度或不同材料的保温层来满足墙体对于最小传热系数限值的要求,以此克服外界温度波动对室内温度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热惰性。即需要根据建筑类型、建筑所在地区的不同而预制不同的保温层厚度和保温方式或选取不同的保温材料,因而导致其保温效果相对较差、能耗大、节能型差、费时费力费保温材料且生产运输成本高。因此需要一种低能耗低成本、省时省力省保温材料的装配式建筑保温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供冷供热的装配式低能耗围护结构,包括:建筑结构外墙自外向内依序分布的外保温层、外结构层、中隔热层、内结构层、内散热层,外保温层、中隔热层为隔热材料制成,内散热层为导热材料制成,外结构层、内结构层分别为夹持在中隔热层与外保温层之间、中隔热层与内散热层之间的密闭夹层空腔;
[0005]内结构层内穿行布设有供水支管,外结构层内穿行布设有回水支管,供水支管及回水支管由导热材料制成,供水支管、回水支管管路均连通至供冷供热源;本技术将建筑结构外墙设置为多层夹心结构,通过三层实体层隔离出两层密闭夹层空腔,并在两密闭夹层空腔内布设供热管路,即在装配式外墙的结构层中埋入供水支管和回水支管,由于在供回水管道之间设置有中隔热层,以防止管道之间发生冷热互换,同时将建筑结构外墙的外围护系统与设备管线系统相结合,应用地板辐射/毛细管辐射供热/供冷的原理,将管道提前埋入外围护墙体中,在保证其结构安全性、防火性能及耐久性等方面要求的同时,满足建筑内部供热/供冷的需求,无需根据所在地区的不同而预制不同的保温层厚度和保温方式或选取不同的保温材料,因而省时省力省保温材料。
[0006]优选的,所述供水支管、回水支管在围护结构内串联,供水支管内的供冷供热水流经串联处后自回水支管返回供冷供热源形成一个供冷供热循环;串联装配式围护结构的优势在于其系统结构较为简单,且供回水管间相互连通,便于统一进行开关控制,其在供热季时运行效果较为明显,在向室内供热和抵消室外冷负荷的情况下,供回水温差最大可达15
℃,冷热源的运行COP得到有效提高。
[0007]优选的,所述供水支管、回水支管在围护结构内并行,供水支管、回水支管分别连通至供冷供热源的不同温度供水口形成两个互相独立的供冷供热循环;并行装配式围护结构的优势在于其室内外两侧的供水系统可实现独立控制,水温和温差可灵活选取和控制。另外,在用户冷/热需求不高时,可通过仅运行室内侧的供水管路降低机组的运行能耗。
[0008]优选的,所述供水支管贴靠在内散热层的侧壁上,供水支管与中隔热层预留有间隙;供水支管靠近内散热层而远离中隔热层,能够更有效的对室内进行供冷供热,同时减小向室外侧的冷热损失。
[0009]本技术还公开一种可供冷供热的装配式低能耗围护系统,围护系统采用上述的围护结构装配构成,围护系统包括:蒸发式冷水机组、集中供热系统,蒸发式冷水机组分别连接至供水支管、回水支管,集中供热系统通过换热器连接至供水支管、回水支管;供水支管、回水支管可通过集中供热系统统一供热或通过建筑自带的空调系统自行供冷供热,或者将集中供热系统与自带空调系统接合起来进行供冷供热。
[0010]优选的,所述蒸发式冷水机组与供水支管、回水支管的连接处设有水阀,换热器与供水支管、回水支管的连接处设有水阀,水阀的能够根据建筑内的冷热需求调整控制冷热源及供冷供热温度。
[0011]优选的,所述围护系统还设有新风装置,新风装置的进排风处设有新风热交换器,新风装置的进风口处设有过滤消声器;新风系统及过滤消声器用于对建筑内进行温度调节的同时进行空气质量的改良提升。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将建筑结构外墙设置为三层实体层隔离出两层密闭夹层空腔,并在两密闭夹层空腔内布设供冷供热管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装配式外墙需根据不同使用地区确定不同保温层厚度和材料及结构的问题,即仅采用同一种统一材料的结构形式厚度尺寸,通过选择通入不同温度的冷热水即可满足当地室外气象参数不同时室内供冷供热的要求,在实现能量梯级利用的情况下,提高了冷热源设备的运行效率,因此本技术低能耗低成本、省时省力省保温材料。
[0014]2、本技术通过将围护结构与暖通设备水路、新风系统相结合,将管道提前埋入外围护墙体中的方式,在保证其结构安全性、防火性能及耐久性等方面要求的同时,满足建筑内部保温及空气净化的需求,维持舒适的室内环境。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一种可供冷供热的装配式低能耗围护结构及围护系统的墙体结构图;
[0016]图2是供水支管与回水支管串联示意图;
[0017]图3是供水支管与回水支管并行示意图;
[0018]图4是围护系统示意图。
[0019]图中:1、外保温层;2、外结构层;3、中隔热层;4、内结构层;5、内散热层;6、供水支管;7、回水支管;8、蒸发式冷水机组;9、集中供热系统;10、换热器;11、新风装置;12、新风热交换器;13、过滤消声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相关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参考图1~4,一种可供冷供热的装配式低能耗围护结构,包括:建筑结构外墙自外向内依序分布的外保温层1、外结构层2、中隔热层3、内结构层4、内散热层5,外保温层1、中隔热层3为隔热材料制成,内散热层5为导热材料制成,外结构层2、内结构层4分别为夹持在中隔热层3与外保温层1之间、中隔热层3与内散热层5之间的密闭夹层空腔;
[0022]内结构层4内穿行布设有供水支管6,外结构层2内穿行布设有回水支管7,供水支管6及回水支管7由导热材料制成,供水支管6、回水支管7管路均连通至供冷供热源;本技术将建筑结构外墙设置为多层夹心结构,通过三层实体层隔离出两层密闭夹层空腔,并在两密闭夹层空腔内布设供热管路,即在装配式外墙的结构层中埋入供水支管6和回水支管7,由于在供回水管道之间设置有中隔热层3,以防止管道之间发生冷热互换,同时将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供冷供热的装配式低能耗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结构外墙自外向内依序分布的外保温层(1)、外结构层(2)、中隔热层(3)、内结构层(4)、内散热层(5),所述外保温层(1)、中隔热层(3)为隔热材料制成,所述内散热层(5)为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外结构层(2)、内结构层(4)分别为夹持在中隔热层(3)与外保温层(1)之间、中隔热层(3)与内散热层(5)之间的密闭夹层空腔;所述内结构层(4)内穿行布设有供水支管(6),所述外结构层(2)内穿行布设有回水支管(7),所述供水支管(6)及所述回水支管(7)由导热材料制成,所述供水支管(6)、回水支管(7)管路均连通至供冷供热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供冷供热的装配式低能耗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支管(6)、回水支管(7)在围护结构内串联,所述供水支管(6)内的供冷供热水流经串联处后自所述回水支管(7)返回所述供冷供热源形成一个供冷供热循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供冷供热的装配式低能耗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支管(6)、回水支管(7)在围护结构内并行,所述供水支管(6)、回水支管(7)分别连通至供冷供热源的不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昊周敏侯占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