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耳夹紧构件和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0391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极耳夹紧构件和电池,其中极耳夹紧构件包括:第一夹紧部,沿极耳夹紧构件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预设长度;第二夹紧部,和第一夹紧部平行设置;圆弧部,两侧分别和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连接;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对极耳进行夹紧,使极耳的根部冗余部分被固定在一起;圆弧部的内壁贴合极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预防锂离子电池极耳倒插风险。用新型有效预防锂离子电池极耳倒插风险。用新型有效预防锂离子电池极耳倒插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耳夹紧构件和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尤其是指一种极耳夹紧构件和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自己的交通工具,但是近年来的电池燃烧事件时有发生,因此电池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0003]为了解决人们对续航里程的焦虑,各大电池制造商逐渐增大单体电芯的容量,并且采用高镍体系来增大单体能量密度,这对单体电芯的安全要求更高。单体电芯往往是由单个或数个裸电芯组成,通常裸电芯是通过卷绕方式制成的,同一侧出阴极和阳极两种极耳,其中主要的装配方式是极耳通过超声波焊接与转接片结合,然后通过激光焊接将转接片焊接在顶盖上。
[0004]其中在极耳与转接片超声波焊接过程中,为了满足更大的容错率,人们往往会预留足够长度的极耳以满足极耳与转接片的超声波焊接,这也造成焊印与极片之间的距离冗余,这也造成极耳在电芯组装过程中走向不一致,导致部分极耳倒插到裸电芯内部,阴阳极接触导致短路,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风险。
[0005]随着锂离子电池设计容量的不断增大,极耳的层数变多,若没有非常有效的措施,极耳倒插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0006]目前,中国技术专利(CN216872206U)公开了一种全极耳电芯和电池,包括隔膜、正极片、负极片及绝缘极耳保护套,其中绝缘极耳保护套可以对全极耳进行支撑和保护,还可以避免极耳在装配过程中产生翻折倒插到电芯中,有效避免电芯的短路。
[0007]然而,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该绝缘极耳保护套的材质为高纯度铝合金板组成的铝塑保护套,且该保护套为一边开口两边夹角为90
°
的矩形形状,这种直角矩形在接触极耳过程中极易产生金属颗粒,进而造成电芯长期自放电不良;(2)该方法适用于叠片电芯,并未考虑卷绕电芯存在极耳错位现象,极耳错位的卷绕电芯在接触到该绝缘极耳保护套后,非常容易造成极耳的割伤,极耳割伤除了会产生金属粉尘之外,还会降低电芯的导流面积、增加电芯阻值和温升,进而影响电芯长期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极耳夹紧构件和电池。
[0009]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一种极耳夹紧构件,包括:
[0011]第一夹紧部,沿极耳夹紧构件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预设长度;
[0012]第二夹紧部,和所述第一夹紧部平行设置;
[0013]圆弧部,两侧分别和所述第一夹紧部和所述第二夹紧部连接;
[0014]所述第一夹紧部和所述第二夹紧部对极耳进行夹紧,使所述极耳的根部冗余部分
被固定在一起;所述圆弧部的内壁贴合所述极耳。
[0015]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部和所述圆弧部之间设有第一过渡部。
[0016]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部在所述第一夹紧部和所述圆弧部之间呈倾斜设置。
[0017]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紧部和所述圆弧部之间设有第二过渡部。
[0018]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渡部在所述第二夹紧部和所述圆弧部之间呈倾斜设置。
[0019]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部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夹紧部的长度相同。
[0020]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部、所述圆弧部和所述第二夹紧部为一体成型。
[0021]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夹紧构件本体的长度为30mm

50mm;所述圆弧部直径为0.5mm

1.0mm。
[0022]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夹紧构件本体由PET材料制成。
[0023]一种电池,包括电芯、壳体和两个如上述所述的极耳夹紧构件;
[0024]两个所述极耳夹紧构件分别夹紧所述电芯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
[0025]所述电芯容纳于所述壳体。
[002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7]1、本技术所述的极耳夹紧构件同时适用于卷绕电芯和叠片电芯,可以对极耳进行有效捆扎,使极耳根部冗余部分被固定在一起,因此极耳在翻折过程中的走向一致,保证极耳不倒插至裸电芯内部,从而电芯的安全性可以明显提升。
[0028]2、本技术所述的极耳夹紧构件的圆弧部为U型结构,当遇到极耳错位电芯时,由于U型形状,极耳在宽度方向的走向可以很好地被引导,且圆弧部的内壁不会割伤极耳,进而可以保证电芯的电性能。
[0029]3、本技术所述的极耳夹紧构件由具有弹性的PET硬塑料制成,当极耳在接触到极耳夹紧构件时,不会产生金属颗粒,进而不会影响电芯的长期自放电性能。
附图说明
[0030]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1]图1是本技术中极耳夹紧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单个裸电芯进行一侧U型捆扎/两侧U型捆扎的示意图。
[0033]图3是两个裸电芯进行一侧U型捆扎/两侧U型捆扎的示意图。
[0034]图4是极耳U型捆扎夹具的捆扎位置的示意图。
[0035]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极耳夹紧构件本体;11、第一夹紧部;12、第一过渡部;13、圆弧部;14、第二过渡部;15、第二夹紧部;2、电芯;3、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37]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0038]实施例1:
[0039]参照图1所示,一种极耳夹紧构件,包括:
[0040]第一夹紧部11,沿极耳夹紧构件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预设长度;其中,预设长度是指技术人员根据极耳夹紧构件所要夹持的极耳的尺寸进行设计。
[0041]第二夹紧部15,和第一夹紧部11平行设置;
[0042]圆弧部13,两侧分别和第一夹紧部11和第二夹紧部15连接,则可以理解的是,极耳夹紧构件的一侧为开口,极耳夹紧构件的另一侧为闭口。
[0043]第一夹紧部11和第二夹紧部15对极耳3进行夹紧,使极耳3的根部冗余部分被固定在一起;圆弧部13的内壁贴合极耳3。
[0044]上述提供了一种极耳夹紧构件,解决现有的极耳与转接片超声波焊接后极耳倒插的问题。
[0045]在本实施例中,叠片式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相邻的正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耳夹紧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紧部(11),沿极耳夹紧构件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预设长度;第二夹紧部(15),和所述第一夹紧部(11)平行设置;圆弧部(13),两侧分别和所述第一夹紧部(11)和所述第二夹紧部(15)连接;所述第一夹紧部(11)和所述第二夹紧部(15)对极耳(3)进行夹紧,使所述极耳(3)的根部冗余部分被固定在一起;所述圆弧部(13)的内壁贴合所述极耳(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夹紧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部(11)和所述圆弧部(13)之间设有第一过渡部(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夹紧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部(12)在所述第一夹紧部(11)和所述圆弧部(13)之间呈倾斜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夹紧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紧部(15)和所述圆弧部(13)之间设有第二过渡部(1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耳夹紧构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树翰魏建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