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钢管桩的集水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0295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钢管桩的集水井,该基于钢管桩的集水井包括桩身和桩底,桩身设置有第一中空部。桩底连接于桩身从而形成钢管桩集水井的主要的井体结构,在桩底的承托封盖下,第一中空部可以用于汇集和存蓄地下水或者渗漏水。由于该钢管桩的桩身和桩底均采用机械性能较好的钢材,能够克服土质和地下水位的限制,在打桩机施加的载荷作用下进入土层,无需修筑占地空间较大的基坑,使得该基于钢管桩的集水井能够建造在邻近旧建筑物的地方、土质松软易坍塌的场地以及山坡坡脚开挖易产生滑坡等区域。滑坡等区域。滑坡等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钢管桩的集水井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钢管桩的集水井。

技术介绍

[0002]集水井是用以汇集和存蓄地下水或者渗漏水的水井,设置在较深水井池周围的集水井往往深度可以达到8

10m。传统建造工程中,对于深度较深的集水井,为了防止集水井在建造过程中土壁塌方,确保施工安全,需要在集水井的边沿放出的足够空间体积的边坡基坑。然而在邻近旧建筑物的地方、土质松软易坍塌的场地以及山坡坡脚开挖易产生滑坡的区域难以进行放坡开挖基坑。
[0003]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210216475U公开了一种集水坑防水结构,在现有建造集水井的基坑(集水坑)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请参阅图1所示,该集水坑防水结构内修筑有集水井基础结构9,集水井基础结构9内设置有集水井10。在平面布置上,该集水井基础结构9的截面坑宽尺寸均比集水井10径向尺寸更宽,集水井基础结构9呈大面积环形布置在集水井四周;在高程布置上,集水井基础结构9的深度比集水井的深度更深。由此,使得整个集水井基础结构9所占用的空间体积较大,所以当需要建造集水井的地方附近有建筑物或者需要将集水井建造在场地狭小的地段时,难以有足够的空间进行上述集水井基础结构9的建造,难以进行放坡开挖,施工难度较大,不利于集水井的施工建造且不利于场地的综合规划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钢管桩的集水井,能够利用较小的空间完成集水井的建造,且不受土质和地下水位的影响,能够降低集水井的施工难度,且有利于场地的综合规划利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所述一种基于钢管桩的集水井,包括:
[0006]钢管桩,所述钢管桩包括桩身和桩底,所述桩身设置有第一中空部、连通于所述第一中空部的顶端口以及底端口,所述第一中空部用于容纳液体,所述桩底封盖于所述底端口;以及
[0007]井盖,所述井盖封盖于所述顶端口。
[000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桩底为桩尖,或者,所述桩底为所述桩底的背向所述桩身的底面为平面的平面桩底结构。
[000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所述桩底为桩尖时,所述桩底为锥形桩尖或桩靴;
[0010]当所述桩底为锥型桩尖时,所述锥型桩尖设置有第二中空部,所述底端口与所述第二中空部连通,所述集水井还包括找平层,所述找平层设置于所述锥型桩尖的所述第二中空部中。
[00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桩身具有位于所述第一中空部外的第一外周面,所述第一外周面设有第一螺纹;和/或,
[0012]所述桩底具有第二外周面,所述第二外周面设有第二螺纹。
[001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钢管桩还包括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环绕设置在所述桩身的外周,且所述加强结构靠近所述顶端口设置并用于与地面连接,所述加强结构还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于容纳所述井盖。
[001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紧固部件和加强带,所述紧固部件连接于所述桩身的外周并靠近所述顶端口设置,所述加强带连接于所述桩身的外周并包裹在所述紧固部件外,且所述加强带用于与所述地面连接,所述加强带设置有所述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于容纳所述井盖。
[001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井盖的外周侧面与所述避让槽的槽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井盖朝向所述避让槽的一侧面凸设有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与所述避让槽的底面抵接,且所述凸出部分环绕设置在所述桩身的外周。
[001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桩身具有位于所述第一中空部中的内壁面,所述内壁面设有攀爬部件。
[001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桩身具有位于所述第一中空部中的内壁面和与所述内壁面相背设置的第一外周面,所述内壁面和/或所述第一外周面设有防水涂层。
[001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桩身的所述第一中空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或等于800mm。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钢管桩的集水井,该基于钢管桩的集水井包括桩身和桩底,桩身设置有用于容纳液体的第一中空部,且桩身和桩底相连接以形成相当于传统集水井容纳液体的主体结构。该集水井能够利用钢管桩的第一中空部汇集和存蓄液体,且在建造该集水井时,可以直接利用打桩机将钢管桩置于地下,无需放坡开挖,能够利用较小的空间完成集水井的建造,施工难度较小,有利于场地的综合规划利用。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的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CN210216475U公开的一种集水坑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钢管桩的集水井的一种钢管桩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图2钢管桩的集水井的剖视图;
[0025]图4是图3A处的放大图;
[002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钢管桩的集水井的另一种钢管桩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图5钢管桩的集水井的剖视图;
[002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钢管桩的集水井的第三种钢管桩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标:10、基于钢管桩的集水井;1、钢管桩;11、桩身;11a、第一中空部;11b、顶端口;11c、底端口;111、第一外周面;111a、第一螺纹;112、内壁面;113、攀爬部件;12、桩底;121、第二中空部;122、第二外周面;123、第二螺纹;2、井盖;21、凸出部分;22、外周边缘;23、间隙;3、找平层;4、加强结构;41、避让槽;41a、槽壁;42、紧固部件;43、加强带;5、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完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0032]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钢管桩的集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钢管桩的集水井包括:钢管桩,所述钢管桩包括桩身和桩底,所述桩身设置有第一中空部、连通于所述第一中空部的顶端口以及底端口,所述第一中空部用于容纳液体,所述桩底封盖于所述底端口;以及井盖,所述井盖封盖于所述顶端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管桩的集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底为桩尖,或者,所述桩底为平面桩底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钢管桩的集水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桩底为桩尖时,所述桩底为锥形桩尖或桩靴;当所述桩底为锥型桩尖时,所述锥型桩尖设置有第二中空部,所述底端口与所述第二中空部连通,所述集水井还包括找平层,所述找平层设置于所述锥型桩尖的所述第二中空部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管桩的集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具有位于所述第一中空部外的第一外周面,所述第一外周面设有第一螺纹;和/或,所述桩底具有第二外周面,所述第二外周面设有第二螺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钢管桩的集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桩还包括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环绕设置在所述桩身的外周,且所述加强结构靠近所述顶端口设置并用于与地面连接,所述加强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曹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