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插管测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0265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5
一种气管插管测压装置,其包括气管导管管体,气管导管管体靠近端部位置处设置的套囊,缓冲气囊一端设置的注射器连接口以及气管导管管体另一端设置的呼吸机连接口,还包括第二连接管和压力监测机构,所述气管导管管体靠近一端位置处设置有与套囊连通的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压力监测机构;所述压力监测机构包括圆筒和第二标识区,圆筒与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通,圆筒的内部设置有活塞腔,活塞腔内安装有活塞,活塞一侧的中部安装有圆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在对套囊充气时进行观察监测,使得套囊处于合适的压力值内,避免套囊压力过大对气管内壁造成损伤,便于使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管插管测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气管插管辅助装置,具体为一种气管插管测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管插管已普遍应用于全麻手术,呼吸衰竭等需要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
[0003]现有的气管插管套囊需要压力表监测压力,压力太小机械通气可能会漏气,不能达到目标潮气量,压力过大,可能会造成气管壁粘膜的压力性损伤,而压力表每测一次压力会释放一部分气体,且需要经常监测,也就需要随时给套囊补充气体维持目标压力,操作麻烦且增加工作量,以往监测套囊压力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测压表监测,方法略繁琐。另一种是手捏缓冲气囊,通过感受缓冲气囊的软硬程度,估计套囊的压力,此方法需要经验,且感受比较主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气管插管测压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气管插管套囊需要压力表监测压力,压力太小机械通气可能会漏气,不能达到目标潮气量,压力过大,可能会造成气管壁粘膜的压力性损伤,而压力表每测一次压力会释放一部分气体,且需要经常监测,也就需要随时给套囊补充气体维持目标压力,操作麻烦且增加工作量,以往监测套囊压力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测压表监测,方法略繁琐.两一种是手捏缓冲气囊,通过感受缓冲气囊的软硬程度,估计套囊的压力,此方法需要经验,且感受比较主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气管导管管体,气管导管管体靠近端部位置处设置的套囊,气管导管管体靠近端部设置的与套囊连通的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一端安装的缓冲气囊,缓冲气囊一端设置的注射器连接口以及气管导管管体另一端设置的呼吸机连接口,还包括第二连接管和压力监测机构,所述气管导管管体靠近一端位置处设置有与套囊连通的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压力监测机构;
[0006]所述压力监测机构包括圆筒、活塞腔、活塞、圆杆、弹簧、通过孔、第一标识区和第二标识区,圆筒与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通,圆筒的内部设置有活塞腔,活塞腔内安装有活塞,活塞一侧的中部安装有圆杆,活塞一侧的圆杆上套接有弹簧,圆杆上靠近中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标识区,第一标识区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标识区。
[0007]优选的,所述圆筒对应圆杆位置处开设有通过孔。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标识区表面喷涂红色颜料,第二标识区的表面喷涂绿色颜料。
[0009]优选的,所述圆杆的直径小于活塞的直径。
[0010]优选的,所述弹簧的直径小于活塞的直径,且大于通过孔的直径。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为一种医用材质的塑料管。
[0012]有益效果:本技术使用时,将气管插管插入气道达到目标深度时,通过注射器
与注射器连接口连接,通过注射器进行打气,打入的气体经第一连接管进入到套囊的内部,套囊变大进行定位,同时注射的气体经第二连接管进入到圆筒的活塞腔内,加压的过程中,气体推动活塞克服弹簧的弹力移动,活塞移动推动圆杆移动,圆杆由圆筒内伸出,在对套囊打气的过程中,当圆杆上的第二标识区伸出时,此时显示第二标识区内的绿色,为合适压力,当打气时,第一标识区伸出时,此时显示第一标识区内的红色,则表示压力过大,易对气管内壁造成损伤,便于在对套囊充气时进行观察监测,便于使用。
[0013]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在对套囊充气时进行观察监测,使得套囊处于合适的压力值内,避免套囊压力过大对气管内壁造成损伤,比较直观的显示压力,且无需使用压力表,所以不会造成漏气也就不需要补气。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压力监测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图2中A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圆杆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1、管导管管体;3、套囊;4、第一连接管;5、缓冲气囊;6、注射器连接口;7、呼吸机连接口;8、第二连接管;9、压力监测机构;901、圆筒;902、活塞腔;903、活塞;904、圆杆;905、弹簧;906、通过孔;907、第一标识区;908、第二标识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实施例一,由图1

4给出,本技术提供一种气管插管测压装置,包括气管导管管体1,气管导管管体1靠近端部位置处设置的套囊3,气管导管管体1靠近端部设置的与套囊3连通的第一连接管4,第一连接管4一端安装的缓冲气囊5,缓冲气囊5一端设置的注射器连接口6以及气管导管管体1另一端设置的呼吸机连接口7,还包括第二连接管8和压力监测机构9,气管导管管体1靠近一端位置处设置有与套囊3连通的第二连接管8,第二连接管8的一端设置有压力监测机构9;
[0022]压力监测机构9包括圆筒901、活塞腔902、活塞903、圆杆904、弹簧905、通过孔906、第一标识区907和第二标识区908,圆筒901与第二连接管8的一端连通,圆筒901的内部设置有活塞腔902,活塞腔902内安装有活塞903,活塞903一侧的中部安装有圆杆904,活塞903一侧的圆杆904上套接有弹簧905,圆杆904上靠近中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标识区907,第一标识区90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标识区908,第一标识区907和第二标识区908的设置需预先对套囊3进行充气,充气至合适压力范围时,标记成第二标识区908,充气至压力超过合适范围时,标记成第一标识区907。
[0023]具体使用时:本技术使用时,将气管导管管体1插入气道达到目标深度时,通过注射器与注射器连接口6连接,通过注射器进行打气,打入的气体经第一连接管4进入到套囊3的内部,套囊3变大进行定位,同时注射的气体经第二连接管8进入到圆筒901的活塞
腔902内,加压的过程中,气体推动活塞903克服弹簧905的弹力移动,活塞903移动推动圆杆904移动,圆杆904由圆筒901内伸出,在对套囊3打气的过程中,当圆杆904上的第二标识区908伸出时,此时显示第二标识区908内的绿色,为合适压力,当打气时,第一标识区907伸出时,此时显示第一标识区907内的红色,则表示压力过大,易对气管内壁造成损伤,便于在对套囊3充气时进行观察监测,便于使用。
[0024]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在对套囊3充气时进行观察监测,使得套囊3处于合适的压力值内,避免套囊3压力过大对气管内壁造成损伤,比较直观的显示压力,且无需使用压力表,所以不会造成漏气也就不需要补气。
[0025]实施例二
[0026]实施例一中圆杆904通过不便,参照图2和图3,作为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插管测压装置,包括气管导管管体(1),气管导管管体(1)靠近端部位置处设置的套囊(3),气管导管管体(1)靠近端部设置的与套囊(3)连通的第一连接管(4),第一连接管(4)一端安装的缓冲气囊(5),缓冲气囊(5)一端设置的注射器连接口(6)以及气管导管管体(1)另一端设置的呼吸机连接口(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管(8)和压力监测机构(9),所述气管导管管体(1)靠近一端位置处设置有与套囊(3)连通的第二连接管(8),第二连接管(8)的一端设置有压力监测机构(9);所述压力监测机构(9)包括圆筒(901)、活塞腔(902)、活塞(903)、圆杆(904)、弹簧(905)、通过孔(906)、第一标识区(907)和第二标识区(908),圆筒(901)与第二连接管(8)的一端连通,圆筒(901)的内部设置有活塞腔(902),活塞腔(902)内安装有活塞(903),活塞(903)一侧的中部安装有圆杆(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