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0098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及电池模组。一种下塑胶件,包括:第一塑胶件,第一塑胶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第二塑胶件,第二塑胶件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一连接端适配连接的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长度大于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相互连接后,在连接处具有第一间隙;以及应用了此下塑胶件的顶盖组件,顶盖组件应用于电池模组。此结构的下塑胶件,结构简单,加工操作便捷,避免下塑胶件收缩过大引起的芯包破裂;此种顶盖组件提高了安全性能,结构简单;此电池模组内部稳定,电池安全性高。电池安全性高。电池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及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设备
,特别是一种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一般包括电芯、用于容纳电芯的电池壳体和电池顶盖。其中,现有的电池顶盖组件一般包括顶盖片、极柱、上塑胶件、下塑胶件等。
[0003]下塑胶件是将顶盖片和电芯绝缘隔开,目前市面上的下塑胶件多为一体式设计。但是根据电池实际的设计长度,下塑胶件越长越易收缩,且收缩越大,从而挤压芯包,导致发生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中下塑胶件过长时可能会发生较大收缩,从而挤压芯包,安全性无法保证这一问题,提供一种收缩较少的下塑胶件,同时还提供了一种顶盖组件及电池模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下塑胶件,包括:
[0007]第一塑胶件,所述第一塑胶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
[0008]第二塑胶件,所述第二塑胶件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适配连接的第二连接端;
[0009]所述第一连接端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相互连接后,在连接处具有第一间隙。
[0010]由所述第一塑胶件和所述第二塑胶件结合得到的所述下塑胶件,是在总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分段设置,减小了所述下塑胶件中每一段的长度,避免所述下塑胶件累计总收缩长度过长;同时所述第一连接端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端时,二者连接的过程中设置为存在第一间隙,该所述第一间隙能够作为预留的所述第一塑胶件和所述第二塑胶件连接处可能出现的收缩冗余值。
[0011]本技术的一种下塑胶件,相较于传统下塑胶件过长,从而收缩过大,挤压芯包,导致安全问题而言,本技术的下塑胶件,采用分段式设计,将整体的下塑胶件进行拆分,减少下塑胶件的收缩;同时设置了第一间隙,对第一塑胶件和第二塑胶件收缩过大进行补足。此结构的下塑胶件,结构简单,加工操作便捷,避免下塑胶件收缩过大引起的芯包破裂。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l范围为2mm

10mm。
[0013]所述第一间隙是所述第一塑胶件与所述第二塑胶件连接处朝向所述芯包的一面上所存在的缝隙,由于所述第一间隙是对第一塑胶件和第二塑胶件收缩过大进行补足,因此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l范围在2mm

10mm之间是一个较优的选择。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端上设置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截面
为U字形,所述内凹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连接的一面相贴合,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两个侧面与所述内凹部的两个内侧壁间分别具有第二间隙。
[0015]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处于连接状态,截面为U字形的所述内凹部,可以防止与截面为方形的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失效时,限制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左右移动。所述第二间隙,是所述第一塑胶件和第二塑胶件之间预留的横向收缩距离。
[001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间隙的宽度a范围为2mm

10mm。
[0017]所述第二间隙的宽度a,是指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贴合时,所述第一连接端侧壁与相近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内侧壁之间的距离。
[001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端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卡接部卡合连接的通孔。
[0019]由于与所述卡接部卡合连接的是通孔,因此所述卡接部的形式可以为凸包、凸起或是任何外凸且最大截面尺寸小于通孔截面尺寸的形状。所述卡接部与所述通孔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塑胶件与第二塑胶件。
[002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卡接部为凸包,所述通孔为沿所述下塑胶件长度方向设置的腰孔。
[0021]设置所述通孔为腰孔,腰孔的尺寸是根据所要移动的零部件的行程来确定的,比如行程是20mm,那么腰孔一般要加工成22mm

25mm的,多出2mm

5mm的误差是为了防止加工误差造成的安装问题,此处只要是为了所述第一塑胶件与所述第二塑胶件形变收缩时,沿长度方向预留的收缩距离,防止所述第一塑胶件与所述第二塑胶件连接处所受应力过大,从而所述下塑胶件形变过大或是直接断裂。
[002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塑胶件上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
[0023]为提高所述下塑胶件的强度,增加了加强筋。同时,加强筋还可以避免所述下塑胶件发生缩水、气泡等缺陷,即设置所述加强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所述下塑胶件收缩量。所述加强筋的形式可以设置为网状。
[002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塑胶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塑胶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
[0025]设置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与芯包接触,用于固定芯包。
[002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塑胶件背离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凹槽。
[0027]所述凹槽为减重槽,减轻所述下塑胶件的重量。可设置于所述第二塑胶件上,同时数量不受限制,符合加工工艺需要且不影响所述下塑胶件性能的前提下,可设置多个所述凹槽。
[002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塑胶件上设置有防爆阀透气孔。
[0029]所述防爆阀透气孔用于电芯产气后,定向出气。
[0030]一种顶盖组件,采用上述的下塑胶件,所述下塑胶件设置于所述顶盖组件底端,所述顶盖组件上设置有极柱,所述下塑胶件用于隔开电芯与所述极柱。
[0031]本技术的一种顶盖组件,其下塑胶件是分段设置,降低了由于下塑胶件过长造成的收缩过大刺破芯包,导致安全问题的风险,提高了安全性能。
[0032]一种电池模组,采用上述的一种顶盖组件,所述顶盖组件底端设置有下塑胶件,所
述下塑胶件上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电芯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
[0033]本技术的一种电池模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固定芯包,防止芯包沿顶盖组件长度方向的移动,同时采用的下塑胶件不易刺破芯包,保障了动力电池内部的稳定性,以及电池整体的安全性。
[0034]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5]1、本技术的一种下塑胶件,采用分段式设计,将整体的下塑胶件进行拆分,减少下塑胶件的收缩;同时设置了第一间隙、第二间隙以及通孔,对第一塑胶件和第二塑胶件收缩量进行预留,防止由于收缩量过大所引起的安全问题。此结构的下塑胶件,结构简单,加工操作便捷,避免下塑胶件收缩过大引起的芯包破裂。
[0036]2、本技术的一种顶盖组件,下塑胶件分段设置,结构简单、安全性能较好。
[0037]3、本技术的一种电池模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固定了芯包,防止芯包沿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塑胶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塑胶件(11),所述第一塑胶件(1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111);第二塑胶件(12),所述第二塑胶件(12)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11)适配连接的第二连接端(121);所述第一连接端(111)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端(121),所述第一连接端(11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121)相互连接后,在连接处具有第一间隙(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塑胶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2)的宽度l范围为2mm

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塑胶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121)上设置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截面为U字形,所述内凹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111)相连接的一面相贴合,所述第一连接端(111)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所述内凹部的两个内侧壁间分别具有第二间隙(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下塑胶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隙(3)的宽度a范围为2mm

1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塑胶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121)上设置有卡接部(122),所述第一连接端(111)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卡接部(122)卡合连接的通孔(11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艳丽舒宽金袁威郑旭贺孝武何巍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