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挥发溶剂的快速浓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008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易挥发溶剂的快速浓缩装置,包括加热装置、离心管、离心管密封头、安全瓶、半导体制冷器、真空泵;离心管置于加热装置中;通过离心管密封头插入离心管口,通过硅胶管将离心管密封头与安全瓶链接,安全瓶上的另一个硅胶管与真空泵相连,半导体制冷器置于安全瓶下,半导体制冷器制冷端与安全瓶底面相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液体样品置于低压环境中,低压环境使溶液沸点降低,通过加热装置加热液体促使溶液蒸发速率提高,快速实现液体浓缩;同时避免了加热温度过高使待测物变性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挥发溶剂的快速浓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的溶剂浓缩。通过降低溶剂蒸发时的气压,从而降低溶剂的沸点,使得在较低的加热温度下就可以达到溶剂的沸点,提高浓缩效率,同时可以防止活性物质分解或变质。

技术介绍

[0002]样品预处理过程是分析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快速合适的预处理方式可以减少样品的损失和污染,使分析的结果更准确可靠。现场快速检测过程也需要一定的预处理方式进行样品的浓缩,提高检测过程的灵敏度和准确率。
[0003]样品的溶解、萃取过程都需要用到一定量的溶剂,为了实现样品的浓缩,有时需要氮吹或是加热浓缩的方式;但是这两种方式对于快速现场检测则不适用,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或者破坏不稳定化合物的结构。溶剂在低压条件下沸点降低,由此在较低的温度下可以实现溶剂沸腾,在该条件下通过抽真空的方式实现溶剂的蒸发,使得样品中的待测物浓度提升完成预处理过程。
[0004]因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易挥发溶剂的快速浓缩装置,使溶液在加热和低压的条件下迅速蒸发,使待测物实现浓缩,实现在现场检测中快速的浓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种易挥发溶剂的快速浓缩装置,包括加热装置、离心管、离心管密封头、安全瓶、半导体制冷器和真空泵。使用时离心管放置于加热装置中;通过离心管密封头插入离心管口,通过硅胶管将离心管密封头与安全瓶链接。安全瓶上的另一个硅胶管与真空泵相连。半导体制冷器置于安全瓶下。
[0006]其特征在于:
[0007]包括加热装置(1)、离心管(2)、离心管密封头(3)、安全瓶(4)、半导体制冷器(5)和真空泵(6);
[0008]安全瓶(4)的上开口端设有密封盖,所述离心管密封头(3)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筒体,离心管密封头(3)上开口通过第一硅胶管与安全瓶(4)相连,离心管密封头(3)下开口与离心管(2)上端开口密闭相连,于安全瓶(4)的外壁面上设有冷却水夹套,所述第一硅胶管一端穿过密封盖伸入安全瓶(4)内,第一硅胶管另一端与离心管密封头(3)的上端开口相连,所述离心管(2)通过离心管密封头(3)和第一硅胶管与安全瓶(4)内部连通,所述离心管(2)放置在加热装置(1)内的加热区,所述真空泵(6)通过第二硅胶管与安全瓶(4)相连,所述第二硅胶管一端穿过安全瓶(4)的密封盖伸入安全瓶(4)内,第二硅胶管另一端与真空泵(6)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安全瓶(4)置于半导体制冷器(5)上,通过半导体制冷器(5)对其制冷。
[0009]所述加热装置(1)为长、宽均为3~3.5cm,高为5~5.5cm的铝块,上表面设有直径为10.7~10.9mm深度为2~2.1cm的圆柱形凹槽,离心管(2)置于凹槽内,贴靠凹槽放置;所
述铝块内部设有热电阻(7)和加热棒(8),热电阻(7)另一端通过导线与上位机或电控板相连;加热棒(8)另一端通过导线与外电源相连;加热装置(1)的温度可以根据需要调控。
[0010]离心管密封头(3)是一个变径圆筒,靠近离心管(2)一端比离心管(2)管口内径小0.5~1mm为9.2~8.7mm,远离离心管(2)一端与第一硅胶管相连,管口直径为6~6.05mm,距离离心管密封头(3)下端开口3~4mm处设有一0.5~0.6mm深,0.6~0.8mm宽的环形凹槽,凹槽内部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离心管密封头(3)与离心管(2)密封。
[0011]所述安全瓶(4)为双层结构,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和外层构成密闭和夹层结构(夹套),从安全瓶(4)上开口插入第一硅胶管和第二硅胶管,所述硅胶管伸入安全瓶(4)2~3cm,瓶内为密闭状态,瓶身的夹层中有少量水,液面高度为瓶身的1/2~1/3,且夹层与瓶内腔体为相互密闭的状态,无气体交流。
[0012]所述安全瓶(4)为外直径7.5~7.7cm,高为12~12.1cm的玻璃瓶。
[0013]所述真空泵(6)为膜片泵或油泵。
[0014]加热装置(1)升温达到设定温度后将离心管(2)放入,将离心管密封头(3)插入离心管(2)口,开启半导体制冷器(5)使安全瓶(4)中夹层的液体温度下降随后开启真空泵(6),蒸发的溶剂在安全瓶中冷凝回收;半导体制冷器(5)制冷端与安全瓶(4)底面相贴合。
[0015]加热装置(1)加热范围为室温~80℃,半导体制冷器(5)制冷范围为室温~

15℃。
[0016]所述加热装置(1)加热控温原理为:所述加热棒(8)同时加热pt100铂热电阻和铝块,通过pt100铂热电阻的电阻变化反应出加热铝块的温度,上位机或电控板通过调整加热棒的通断实现温度的调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易挥发溶剂快速浓缩装置;
[0018]其中

加热装置1;离心管2;离心管密封头3;安全瓶4;半导体制冷器5;真空泵6;热电阻7;加热棒8。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所示,包括加热装置1、离心管2、离心管密封头3、安全瓶4、半导体制冷器5、真空泵6、热电阻7、加热棒8。
[0020]所述离心管2和离心管密封头3均为PE材质。
[0021]使用时离心管2放置于加热装置1中;离心管密封头3插入离心管2口,通过硅胶管将离心管密封头3与安全瓶4链接。安全瓶4上的另一个硅胶管与真空泵6相连。半导体制冷器5置于安全瓶4下。
[0022]加热装置1为长、宽均为3cm,高为5cm的铝块,铝的导热系数高且密度低,可以快速将热量传递给离心管,同时加热块质量轻,便携。内有直径为1.07cm深度为2cm的圆柱形凹槽,离心管2可以贴合凹槽处放置。加热装置1的温度可以根据需要调控。
[0023]PE制离心管密封头3是一个变径圆筒,一端比PE离心管2内径小1mm为8.7mm,另一端与硅胶管相连,直径为6mm。距离底端3mm处有密封圈用于与离心管2密封。
[0024]所述安全瓶(4)为双层结构,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和外层构成密闭和夹层结构(夹套),从安全瓶(4)上开口插入第一硅胶管和第二硅胶管,所述硅胶管伸入安全瓶(4)2~
3cm,瓶内为密闭状态,瓶身的夹层中有少量水,液面高度为瓶身的1/2,且夹层与瓶内腔体为相互密闭的状态,无气体交流。半导体制冷器5置于安全瓶4底部。
[0025]所述真空泵6可以是膜片泵或油泵。
[0026]加热装置1升温达到35℃后将离心管2放入,将离心管密封头3插入离心管2口。开启半导体制冷器5使安全瓶4中夹层的液体温度下降到0℃随后开启真空泵6,蒸发的溶剂在安全瓶中冷凝回收。
[0027]所述加热棒8为直径4mm,长21mm的加热棒。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挥发溶剂的快速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装置(1)、离心管(2)、离心管密封头(3)、安全瓶(4)、半导体制冷器(5)和真空泵(6);安全瓶(4)的上开口端设有密封盖,所述离心管密封头(3)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筒体,离心管密封头(3)上开口通过第一硅胶管与安全瓶(4)相连,离心管密封头(3)下开口与离心管(2)上端开口密闭相连,于安全瓶(4)的外壁面上设有冷却水夹套,所述第一硅胶管一端穿过密封盖伸入安全瓶(4)内,第一硅胶管另一端与离心管密封头(3)的上端开口相连,所述离心管(2)通过离心管密封头(3)和第一硅胶管与安全瓶(4)内部连通,所述离心管(2)放置在加热装置(1)内的加热区,所述真空泵(6)通过第二硅胶管与安全瓶(4)相连,所述第二硅胶管一端穿过安全瓶(4)的密封盖伸入安全瓶(4)内,第二硅胶管另一端与真空泵(6)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安全瓶(4)置于半导体制冷器(5)上,通过半导体制冷器(5)对其制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挥发溶剂的快速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1)为长、宽均为3~3.5cm,高为5~5.5cm的铝块,上表面设有直径为10.7~10.9mm深度为2~2.1cm的圆柱形凹槽,离心管(2)置于凹槽内,贴靠凹槽放置;所述铝块内部设有热电阻(7)和加热棒(8),热电阻(7)另一端通过导线与上位机或电控板相连;加热棒(8)另一端通过导线与外电源相连;加热装置(1)的温度可以根据需要调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挥发溶剂的快速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离心管密封头(3)是一个变径圆筒,靠近离心管(2)一端比离心管(2)管口内径小0.5~1mm为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洋徐楚婷王卫国阮慧文李金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