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部全封闭取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0054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部全封闭取芯器,设有圆柱形金属主体,主体前部设有一排安装岩心筒的圆形凹槽和岩芯筒,在装有圆形岩芯筒凹槽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岩芯筒的连接缆线槽,在装有岩芯筒的凹槽的底部设有引火螺丝,在引火螺丝下方设有内通孔,该内通孔在取芯器体内下部轴向贯通,在内通孔里设置引火螺丝的导电线,内通孔的下方为取芯器体的背部即轴向后侧面设置为封闭结构。主体前、后两端设有前、后螺纹连接头。主体背部设有左、右两个减重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潮防漏水功能,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为超级深井探测取芯和打出高的发射率提供了保障,结构变得更加紧凑且简单,功能大幅提高,成本更低,寿命更长,体积小,使用方便,安全性能好的优点。能好的优点。能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部全封闭取芯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探矿设备
,具体是一种从钻井后的井壁上取岩石泥土样本用于化验,来判断地质结构和地质成分的取芯装置。是用安装的岩芯筒(取芯头)和用火药发射岩芯筒(取芯头)的主要取芯设备部件。本取芯器是改进型的一种背部全封闭取芯器,可广泛用于各种地质取芯采样的装置,发射效果好,取芯效果优异,结构简洁,使用方便,安全性能强。

技术介绍

[0002]石油探矿需要在地层中钻井,之后从井壁取出各地层的岩芯进行分析。从地层中取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作业项目,需要一种取芯装置。该装置中的取芯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件。传统的也就是目前一般使用的取芯器的结构具有一些不足。圆柱形取芯器的主体前部,也就是前侧面设置一排取芯头和取芯头连接缆线,取芯头下面设置火药腔,火药腔下面设置引火螺丝和引火导线。引火螺丝导线从取芯器背部也就是取芯器的后侧面放入,从而取芯器背部为开放结构设置,而且引火螺丝的体积较大,致使整个取芯器不仅体积较大,而且背部为开放结构,这种传统取芯器结构的不足是:整体密封效果不好,在深井的高温高压环境下容易出现潮气渗透进入取芯器内部,或者是井下的水汽和泥浆直接灌入取芯器内部,导致取芯器内部绝缘下降甚至短路,使得仪器发射率下降甚至完全无法,给石油测井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和极大损失。以往老款取芯器体积较大,制作和加工难度大,使用复杂,成本高,效果不好,而且安全性能较低。因此,急需对其进行技术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背部全封闭取芯器,该取芯器采用了较传统引火螺丝结构完全不同的新型引火螺丝,引火螺丝的引火导线和引火螺丝都设置在取芯器的主体内,取芯器背部是全封闭结构。具有体积小,制作使用方便,成本低,安全性能好的特点。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背部全封闭取芯器,设有圆柱形金属主体,在该主体的前部,也就是轴向前侧面设有安装岩芯筒的凹槽和岩芯筒,在岩芯筒圆柱状凹槽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取芯头的连接缆线槽即左缆线槽和右缆线槽,岩芯筒的连接缆线设置在该缆线槽内,在岩芯筒凹槽的下方设有引火螺丝,其特征是:在所述引火螺丝下方设有内通孔,该内通孔在取芯器体内下部轴向贯通,在该内通孔里设置所述引火螺丝的导电线,内通孔的下方为取芯器体的背部即轴向后侧面设置为封闭结构。即取芯器主体的背部轴向后面设置为封闭结构,取芯器的背部是完整的、全封闭的,没有任何孔洞和加工结构,是完整的平滑的圆柱状结构。
[0005]本技术的背部全封闭取芯器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的补充方案是:
[0006]所述取芯器的主体前端或叫上端设有前螺纹连接头。
[0007]所述取芯器的主体后端或叫下端设有后螺纹连接头或尖头向后的圆锥形保护端
头。
[0008]所述取芯器的主体背部设有左、右两个为了减轻取芯器自身重量的减重凹槽即左减重凹槽和右减重凹槽,该两个减重凹槽设置在所述内通孔和主体背部中间封闭部分的两侧,与内通孔相互不连通。
[0009]在所述岩芯筒圆柱形凹槽的背面,
[0010]本技术为背部全封闭取芯器的有益效果:具有密封效果好,重量轻,结构紧凑,结实耐用,引爆性能可靠,使用维护方便,安全性能好,便于维护,制作容易,成本低,特别是提高了取芯器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诸多优点。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的A

A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前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右侧面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的背部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本技术的前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7为图3的B

B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说明:一种背部全封闭取芯器,设有圆柱形金属主体3,由钢质材料制成,直径100mm,长2100mm,在该主体的前部,也就是轴向前侧面设有安装岩芯筒的凹槽12和岩芯筒1,在岩芯筒凹槽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岩芯筒的连接缆线槽即左缆线槽8和右缆线槽2,岩芯筒的连接缆线设置在该缆线槽内,在岩芯筒凹槽的下方设有引火螺丝7,在所述引火螺丝下方设有内通孔5,该内通孔直径15mm,该内通孔在取芯器体3内下部轴向贯通,在该内通孔里设置所述引火螺丝的导电线,内通孔的下方为取芯器体的背部即轴向后侧面设置为封闭结构,即取芯器主体的背部轴向后面设置为封闭结构,取芯器的背部是完整的、全封闭的,没有任何孔洞和加工结构,是完整的平滑的圆柱状结构。所述取芯器的主体前端或叫上端设有前螺纹连接头10。取芯器的主体后端或叫下端设有后螺纹连接头11。所述取芯器的主体背部设有左、右两个为了减轻取芯器自身重量的减重凹槽即左减重凹槽6和右减重凹槽4,该两个减重凹槽设置在所述内通孔和主体背部中间封闭结构9的两侧,与内通孔相互不连通。在所述岩芯筒圆柱形凹槽的背面,即取芯器主体的背部轴向后面设置为封闭结构,取芯器的背部是完整的、全封闭的,没有任何孔洞和加工结构,是完整的平滑的圆柱状结构。
[0019]本技术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的揭示,不脱离本技术基本技术方案还可做出大同小异的改进和变化,所做出的改进和变化的技术方案都应该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其产品应视为侵权产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部全封闭取芯器,设有圆柱形金属主体(3),在该主体的前部,也就是轴向前侧面设有安装岩芯筒即装岩芯的装置的凹槽(12)和岩芯筒弹头(1),在岩芯筒的凹槽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岩芯筒的连接缆线槽即左缆线槽(8)和右缆线槽(2),岩芯筒的连接缆线设置在该缆线槽内,在岩芯筒的凹槽的底部设有引火螺丝(7),其特征是:在所述引火螺丝下方设有内通孔(5),该内通孔在所述主体(3)内下部轴向贯通,在该内通孔里设置所述引火螺丝的导电线,内通孔的下方为取芯器体的背部即轴向后侧面设置为封闭结构(9),即取芯器主体的背部轴向后面设置为封闭结构,取芯器的背部是完整的、全封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铁楠马骁汪洋张贵应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华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