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全自动组装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9755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圈全自动组装生产线,包括加热箱和输送带,加热箱的内部设置有混合箱,混合箱的内部设置有转杆,转杆的表面连接有螺旋叶片,转杆的一端贯穿混合箱与加热箱后连接有电机,加热箱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漏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闭合开合板将漏斗进行封堵,避免外界的灰尘进入至漏斗的内部,进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便于使用;转杆表面的螺旋叶片便会对混合箱内部的材料进行搅拌,使得混合箱内部的材料便于混合在一起,进而得到所需要的灌封的材料;注胶头内部的材料便会向线圈的内部进行喷涂灌封,多组注胶头便于对多组线圈进行喷涂灌封,进而提高了线圈在全自动组装生产线上的喷涂灌封的效率,便于使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圈全自动组装生产线


[0001]本技术涉及线圈
,具体为一种线圈全自动组装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线圈通常指呈环形的导线绕组,最常见的线圈应用有:马达、电感、变压器和环形天线等,而在线圈在组装时,都需要对线圈进行灌封,进而避免元件、线路直接暴露,改善器件的防水、防潮性能,并提高使用性能和稳定参数;如公告号为CN209423974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马线圈生产线上自动点胶装置,包括有运输机构、工作机构;所述运输机构包括有链条传输带、载具台;所述链条传输带中部两侧设有滑槽,上部设有链条;所述载具台下部左右两侧设有与所述链条滑动连接的凸台,并通过所述凸台设置于所述链条传输带上,其上部设有产品治具。
[0003]但是上述方案存在以下不足:在其使用的过程中,其可以对线圈进行点胶,但是其缺少对点胶的材料进行搅拌,在其使用的过程中,还需外界对点胶的材料进行搅拌混合,然后再倒入至点胶装置的内部,其操作较为繁琐,在使用的过程中步骤过多,不便于使用。为此,我们推出一种线圈全自动组装生产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全自动组装生产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圈全自动组装生产线,包括加热箱和输送带,所述加热箱的内部设置有混合箱,所述混合箱的一侧与加热箱的内侧壁之间分别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与加热箱的内侧壁为焊接设置,固定块的设置便于对混合箱固定在加热箱的内部,使得混合箱可以更好的放置在加热箱的内部。
[0006]混合箱的内部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转杆的一端贯穿混合箱与加热箱后连接有电机,电机开始工作,电机的输出端便会带动转杆进行转动,在转杆转动下,由于转杆与螺旋叶片为一体成型设置,便于驱动螺旋叶片对混合的材料进行搅拌,便于让材料混合在一起,所述电机的外侧套设有电机保护框,电机保护框便于对电机进行保护,避免外界的物体会对电机造成破坏,在电机的过程中便于使用,所述电机保护框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组透气孔,在电机在正常的工作下,电机的会穿绳热量,而热量会聚集在电机保护框的内部,而透气孔便于对电机产生的热量进行向外排出,所述透气孔与电机保护框为一体成型设置。
[0007]加热箱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漏斗,所述漏斗的底部贯穿加热箱和混合箱,漏斗的设置便于让材料进入至混合箱的内部,所述漏斗的顶部一侧铰接有开合板,开合板的设置便可以对漏斗的开口处进行打开与关闭;
[0008]漏斗与开合板之间通过销轴连接,在打开开合板时,利用销轴的连接方式,便于将开合板更加方便的在漏斗的顶部进行打开,所述开合板的顶部焊接有把手,把手与开合板
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牢固,进而通过把手可以将开合板进行打开,所述把手的表面连接有防滑垫,防滑垫的设置便于让使用者的手部便于握住把手的表面。
[0009]加热箱的上下内侧壁分别设置有加热器,加热器便于对混合箱进行加热,也可以对混合箱提前预热再倒入材料,所述加热箱的底部分别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底部连接有输料管,所述出料管的表面设置有位于输料管上方的电子阀门,打开电子阀门,电子阀门控制出料管内部的材料进入至输料管的内部,进而材料可以存放在输料管的内部,所述输料管的底部等间距连接有注胶头,注胶头处喷出材料进而对线圈进行灌封,所述输送带设置在注胶头的下方,输送带的表面连接有线圈,所述输送带的底部连接有固定支腿,固定支腿便于对输送带进行支撑,而固定支腿的底部连接有防滑纹。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把手打开开合板,由于开合板与漏斗之间通过销轴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便于将开合板向一侧打开,在不使用漏斗时,闭合开合板将漏斗进行封堵,避免外界的灰尘进入至漏斗的内部,进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便于使用;
[0011]启动电机,使得电机带动转杆进行转动,转杆表面的螺旋叶片便会对混合箱内部的材料进行搅拌,使得混合箱内部的材料便于混合在一起,进而得到所需要的灌封的材料;
[0012]打开电子阀门,电子阀门开启,使得材料在出料管处进入至输料管的内部,进而材料在陆续的进入至多组注胶头的内部,线圈在输送带的传送下,运输至注胶头的下方,然后注胶头内部的材料便会向线圈的内部进行喷涂灌封,在使用的过程中,多组注胶头便于对多组线圈进行喷涂灌封,进而提高了线圈在全自动组装生产线上的喷涂灌封的效率,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输送带与加热箱立体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转杆和螺旋叶片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加热箱;2、固定块;3、漏斗;4、开合板;5、把手;6、加热器;7、电机;8、电机保护框;9、支撑杆;10、电子阀门;11、出料管;12、输料管;13、注胶头;14、输送带;15、固定支腿;16、连接板;17、转杆;18、混合箱;19、螺旋叶片;20、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线圈全自动组装生产线,包括加热箱1和输送带14,所述加热箱1的内部设置有混合箱18,所述混合箱18的内部设置有转杆17,所述转杆17的表面连接有螺旋叶片19,所述转杆17的一端贯穿混合箱18与加热箱1后连接有电机7,所述加热箱1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漏斗3,所述漏斗3的底部贯穿加热箱1和混合箱18,所述漏斗3的顶部一侧铰接有开合板4;
[0019]所述加热箱1的上下内侧壁分别设置有加热器6,所述加热箱1的底部分别连接有出料管11,所述出料管11的底部连接有输料管12,所述出料管11的表面设置有位于输料管12上方的电子阀门10,所述输料管12的底部等间距连接有注胶头13,所述输送带14设置在注胶头13的下方,所述输送带14的底部连接有固定支腿15。
[0020]所述混合箱18的底部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插接出料管11的固定孔20,出料管11便于插入至固定孔20的内部,进而对出料管11进行放置,使用时,便于连接,所述固定孔20与混合箱18为一体成型设置,便于对固定孔20与混合箱18之间生产和后期的投入使用。
[0021]所述混合箱18的一侧与加热箱1的内侧壁之间分别连接有固定块2,且固定块2与加热箱1的内侧壁为焊接设置,固定块2的设置便于对混合箱18固定在加热箱1的内部,使得混合箱18可以更好的放置在加热箱1的内部。
[0022]所述加热箱1的底部两侧分别焊接有支撑杆9,支撑杆9与加热箱1之间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全自动组装生产线,包括加热箱(1)和输送带(14),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箱(1)的内部设置有混合箱(18),所述混合箱(18)的内部设置有转杆(17),所述转杆(17)的表面连接有螺旋叶片(19),所述转杆(17)的一端贯穿混合箱(18)与加热箱(1)后连接有电机(7),所述加热箱(1)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漏斗(3),所述漏斗(3)的底部贯穿加热箱(1)和混合箱(18),所述漏斗(3)的顶部一侧铰接有开合板(4);所述加热箱(1)的上下内侧壁分别设置有加热器(6),所述加热箱(1)的底部分别连接有出料管(11),所述出料管(11)的底部连接有输料管(12),所述出料管(11)的表面设置有位于输料管(12)上方的电子阀门(10),所述输料管(12)的底部等间距连接有注胶头(13),所述输送带(14)设置在注胶头(13)的下方,所述输送带(14)的底部连接有固定支腿(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圈全自动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箱(18)的底部两侧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正伟钱俊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其诺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