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工频变压器供电用电器的低成本低功耗待机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9523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8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工频变压器供电用电器的低成本低功耗待机电路。所述电路,包括交流输入端,以及与所述交流输入端电性连接且用于用电器控制实现低成本低功耗待机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中还电性连接有微控单元。所述待机电路成本极低,与行业中常用的小功率开关电源和小型工频变压器相比,在成本上具有极大优势,简单可靠,生产方便。而且,如果说工频变压器一直接在AC时消耗功率5W,使用该电路后功耗为1W,则一台电器节省4W功率。该电路由于工作于极低的转换频率下,无开关电原带来的EMC问题,并且所述电路待机时变压器温升很低,有效延长寿命;而且该电路占用PCB空间小,可以节省整机内空间,降低整机体积。降低整机体积。降低整机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工频变压器供电用电器的低成本低功耗待机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电器功耗控制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工频变压器供电用电器的低成本低功耗待机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目前,市面上使用小型工频变压器供电的电器中,特别是对于电动开门机产品,由于工频变压器空载功耗都可高达5W左右,造成严重电力资源浪费,同时变压器温升也较高,加速了变压器老化。
[0003]行业中往往通过两种方式来解决低功耗待机问题:使用一个小功率开关电源或一个微小的工频变压器专门为系统待机时使用,当电器收到唤醒指令,从待机状态唤醒时,切换到主工频变压器供电。以上两种方式都存在成本高、体积大的问题,小功率开关电源方案还可能引入EMC干扰问题。
[0004]因此,针对以上存在成本高、体积大、且功耗高的技术问题缺陷,急需设计和开发一种基于工频变压器供电用电器的低成本低功耗待机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及困难,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工频变压器供电用电器的低成本低功耗待机电路;以实现用电器低成本低功耗的技术效果。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电路包括交流输入端,以及与所述交流输入端电性连接且用于用电器控制实现低成本低功耗待机的控制电路;
[0007]所述控制电路中还电性连接有微控单元。
[0008]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中还设置有用于向微控单元提供电源的33V转5V电源;
[0009]所述33V转5V电源的型号BM0150HV芯片为核心的DC

DC转换电路,或相似功能的电源变换电路;
[0010]所述微控单元的型号以CBM7320FBS1A或相似功能为核心的MCU处理单元;
[0011]所述交流输入端的型号为RT

C08

F2

WH。
[0012]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中还设置有小型工频变压器;
[0013]所述工频变压器的输入端一端分别与第五压敏电阻的一端和第六双向可控硅的一端,以及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压敏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六双向可控硅的另一端、第八电容的一端、第二压敏电阻的一端、第一保险丝的一端、第十六电阻的一端连接;
[0014]所述第一保险丝的另一端和交流输入端的一端连接;所述交流输入端的另一端分别和第二压敏电阻的另一端、第八电容的另一端、工频变压器的输入端另一端连接;
[0015]所述第六双向可控硅的G极和第四整流桥的第三引脚,以及第九电阻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四整流桥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第四整流桥的第一引脚分别和第十七电阻的一端、第十一可控硅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十一可控硅的阴极分别和第四整流桥的第二引脚、第九光电耦合器的第三引脚连接;
[0016]所述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的另一端分别和第十一可控硅的控制极、第九光电耦合器的第四引脚连接;
[0017]所述第九光电耦合器的第一引脚和所述微控单元的省电控制引脚连接;所述第九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和第二十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七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和第十电容的一端、第十四稳压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十四稳压管的阴极分别和第十电容的另一端、第二十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和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第一有极电容的阳极、第二电容的一端、微控单元中的电源连接;
[0018]所述第一有极电容的阴极、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微控单元中的地端共同接地;
[0019]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分别和第三二极管的阴极、所述工频变压器的输出端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分别和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工频变压器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共同接地。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六双向可控硅的型号为BT137

600E。或T405

600B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十一可控硅的型号为PCR606。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整流桥的型号为MB10S。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九光电耦合器的型号为EL817S1。
[00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有极电容的型号为2200uF/50V。
[00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险丝的型号为SQT3.15M。
[0026]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压敏电阻和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的型号都为10D471K。
[0027]本技术通过基于工频变压器供电用电器的低成本低功耗待机电路,包括交流输入端,以及与所述交流输入端电性连接且用于用电器控制实现低成本低功耗待机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中还电性连接有微控单元。所述待机电路成本极低,与行业中常用的小功率开关电源和小型工频变压器相比,在成本上具有极大优势,简单可靠,生产方便。有较高的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如果说工频变压器一直接在AC时消耗功率5W,使用该电路后功耗为1W,则一台电器节省4W功率。单一用户感觉可能不明显,但电器厂商如果一年生产10万台电器投放市场,则节省电功率达400KW。该电路由于工作于极低的转换频率下,无开关电原带来的EMC问题,并且所述电路待机时变压器温升很低,有效延长寿命;而且该电路占用PCB空间小,可以节省整机内空间,降低整机体积。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是本技术一种基于工频变压器供电用电器的低成本低功耗待机电路架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技术一种基于工频变压器供电用电器的低成本低功耗待机电路示意图;
[0031]图3是本技术一种基于工频变压器供电用电器的低成本低功耗待机电路之低
功耗模式时变压器初级波形图
[0032]图4是本技术一种基于工频变压器供电用电器的低成本低功耗待机电路之低功耗模式时VCC电压波形示意图;
[0033]图中:R5

第五压敏电阻;Q6

第六双向可控硅;C8

第八电容;R2

第二压敏电阻;F1

第一保险丝;R16

第十六电阻;AC1

交流输入端;D4

第四整流桥;R16

第十六电阻;R17

第十七电阻;D11

第十一可控硅;U9

第九光电耦合器;R18

第十八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工频变压器供电用电器的低成本低功耗待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交流输入端,以及与所述交流输入端电性连接且用于用电器控制实现低成本低功耗待机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中还电性连接有微控单元;所述控制电路中还设置有用于向微控单元提供电源的33V转5V电源;所述33V转5V电源为BM0150HV芯片为核心的DC

DC转换电路;所述微控单元以CBM7320FBS1A为核心的MCU处理单元构成;所述交流输入端的型号为RT

C08

F2

WH。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工频变压器供电用电器的低成本低功耗待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中还设置有工频变压器;所述工频变压器的输入端一端分别与第五压敏电阻的一端和第六双向可控硅的一端,以及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压敏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六双向可控硅的另一端、第八电容的一端、第二压敏电阻的一端、第一保险丝的一端、第十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保险丝的另一端和交流输入端的一端连接;所述交流输入端的另一端分别和第二压敏电阻的另一端、第八电容的另一端、工频变压器的输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双向可控硅的G极和第四整流桥的第三引脚,以及第九电阻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四整流桥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第四整流桥的第一引脚分别和第十七电阻的一端、第十一可控硅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十一可控硅的阴极分别和第四整流桥的第二引脚、第九光电耦合器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的另一端分别和第十一可控硅的控制极、第九光电耦合器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第九光电耦合器的第一引脚和所述微控单元的省电控制引脚连接;所述第九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和第二十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七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明韶李权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霍斯智能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