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位置薄型气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948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8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位置薄型气缸,包括缸筒、前盖和后盖,前盖设于缸筒内,后盖和缸筒后端固定连接,缸筒、前盖和后盖之间形成容纳腔体,前盖和后盖之间依次设有第一活塞、中座和第二活塞,第一活塞、中座和第二活塞将容纳腔体分隔为第一活塞腔、第二活塞腔和第三活塞腔,缸筒上设有与第一活塞腔连通的第一排气口,缸筒设有与第二活塞腔连通的第二排气口,后盖上设有与第三活塞腔连通的第一进气口,中座上设有与第二活塞腔连通的通气口,缸筒内设有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位置薄型气缸结构紧凑,使用方便,通过在单个缸筒实现多位置运动,气缸尺寸小,可直接使用,具有安装方便,运行稳定的特点。运行稳定的特点。运行稳定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位置薄型气缸


[0001]本技术涉及气动元件
,具体涉及一种多位置薄型气缸。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化的快速生产发展,气动系统被广泛应用到了自动化生产线上,其中,气缸是气动系统中的重要执行元件。
[0003]目前,在很多工厂的设备环境中,有一些特殊的要求,需要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下实现多位置行程的要求。常规多位置气缸是由两个标准的气缸配合实现多位置行程,气缸本身的外形尺寸较大,不利于狭小空间的装配。
[0004]基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多位置薄型气缸,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位置薄型气缸。本技术的多位置薄型气缸结构紧凑,使用方便,通过在单个缸筒实现多位置运动,气缸尺寸小,可直接使用,具有安装方便,运行稳定的特点。
[0006]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多位置薄型气缸,包括缸筒、前盖和后盖,所述前盖设于缸筒内,所述后盖和缸筒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缸筒、前盖和后盖之间形成容纳腔体,所述前盖和后盖之间依次设有第一活塞、中座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中座和第二活塞将容纳腔体分隔为第一活塞腔、第二活塞腔和第三活塞腔,所述缸筒上设有与第一活塞腔连通的第一排气口,所述缸筒设有与第二活塞腔连通的第二排气口,所述后盖上设有与第三活塞腔连通的第一进气口,所述中座上设有与第二活塞腔连通的通气口,所述缸筒内设有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一端与第一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前盖前端伸出于缸筒,所述第二活塞杆一端与第二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中座前端伸出于第二活塞腔。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位置薄型气缸。本技术的多位置薄型气缸结构紧凑,使用方便,通过在单个缸筒实现多位置运动,气缸尺寸小,可直接使用,具有安装方便,运行稳定的特点。
[0009]优选的,所述缸筒与后盖铆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杆与第一活塞铆接,所述第一活塞与缸筒之间依次设有第一密封件耐磨环。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塞杆与第二活塞铆接,所述第二活塞与缸筒之间依次设有第一密封件耐磨环。
[0012]优选的,所述前盖通过卡簧与缸筒固定连接,所述前盖外侧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前盖内侧设有第三密封件和导向套,所述前盖靠近第一活塞设有第一防撞垫。
[0013]优选的,所述中座与缸筒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中座外侧依次设有第一卡簧和第二卡簧,所述中座内侧依次设有第三密封件和导向套。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塞水平方向两侧均设有第二防撞垫。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的多位置薄型气缸结构紧凑,使用方便,通过在单个缸筒实现多位置运动,气缸尺寸小,可直接使用,具有安装方便,运行稳定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至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位置薄型气缸,包括缸筒4、前盖2和后盖14,所述前盖2设于缸筒4内,所述后盖14和缸筒4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缸筒4、前盖2和后盖14之间形成容纳腔体,所述前盖2和后盖14之间依次设有第一活塞7、中座17和第二活塞11,所述第一活塞7、中座17和第二活塞11将容纳腔体分隔为第一活塞腔6、第二活塞腔9和第三活塞腔10,所述缸筒4上设有与第一活塞腔6连通的第一排气口,所述缸筒4设有与第二活塞腔9连通的第二排气口,所述后盖14上设有与第三活塞腔10连通的第一进气口,所述中座17上设有与第二活塞腔9连通的通气口,所述缸筒4内设有第一活塞杆1和第二活塞杆15,所述第一活塞杆1一端与第一活塞7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前盖2前端伸出于缸筒4,所述第二活塞杆15一端与第二活塞11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中座17前端伸出于第二活塞腔9。
[0022]中座17上设有通气口,连通第二活塞腔9和第三活塞腔10,当无杆活塞腔进气时,第三活塞腔10可以通过通气口到达第二活塞腔9,从而第二排气口排气,当第二活塞腔9进气时,气体通过通气口进入第三活塞腔10,一方面推动第一活塞7带动第一活塞杆1伸出,另一方面推动第二活塞11带动第二活塞杆15缩回,从而保证气体的进气和排气,带动活塞杆的往复运动。
[0023]实施例2:
[0024]如图1至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位置薄型气缸,包括缸筒4、前盖2和后盖14,所述前盖2设于缸筒4内,所述后盖14和缸筒4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缸筒4、前盖2和后盖14之间形成容纳腔体,所述前盖2和后盖14之间依次设有第一活塞7、中座17和第二活塞11,所述第一活塞7、中座17和第二活塞11将容纳腔体分隔为第一活塞腔6、第二活塞腔9和第三活塞腔10,所述缸筒4上设有与第一活塞腔6连通的第一排气口,所述缸筒4设有与第二活塞腔9连通的第二排气口,所述后盖14上设有与第三活塞腔10连通的第一进气口,所述中座17上设有与第二活塞腔9连通的通气口,所述缸筒4内设有第一活塞杆1和第二活塞杆15,所述第一活塞杆1一端与第一活塞7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前盖2前端伸出于缸筒4,所述第二活塞
杆15一端与第二活塞11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中座17前端伸出于第二活塞腔9。
[0025]当需要第二活塞杆15伸出时,后盖14第一进气口进气,气体进入无杆侧活塞腔内,无杆腔内的气压增大推动活塞11带动第二活塞杆15运动,从而第二活塞11有杆一侧顶端推动第一活塞杆1同步伸出,第三活塞腔10内气体通过中座17上的通气口进入第二活塞腔9内,从第二活塞腔9的第二排气口排出,第一活塞腔6的气体从第一排气口排出,当第二活塞11有杆侧的第二防撞垫13碰到中座17时,第一段行程结束,从而第一活塞杆1的第一段行程结束,当第二活塞腔9进气时,气压增大,从而推动第一活塞7带动第一活塞杆1伸出,第一活塞腔6的气体由第一排气口排出,同时第二活塞腔9的气体经中座17通气口进入第三活塞腔10,从而推动第二活塞11带动第二活塞杆15缩回至初始位置,无杆侧活塞腔气体排出,当第一活塞7碰到前盖2装有的第一防撞垫5时,第一活塞杆1第二段行程结束,当第一活塞腔6进气时,气压增大,第一活塞7带动第一活塞杆1缩回至初始状态,第二活塞腔9的气体由第二排气口排出。
[0026]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位置薄型气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4)、前盖(2)和后盖(14),所述前盖(2)设于缸筒(4)内,所述后盖(14)和缸筒(4)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缸筒(4)、前盖(2)和后盖(14)之间形成容纳腔体,所述前盖(2)和后盖(14)之间依次设有第一活塞(7)、中座(17)和第二活塞(11),所述第一活塞(7)、中座(17)和第二活塞(11)将容纳腔体分隔为第一活塞腔(6)、第二活塞腔(9)和第三活塞腔(10),所述缸筒(4)上设有与第一活塞腔(6)连通的第一排气口,所述缸筒(4)设有与第二活塞腔(9)连通的第二排气口,所述后盖(14)上设有与第三活塞腔(10)连通的第一进气口,所述中座(17)上设有与第二活塞腔(9)连通的通气口,所述缸筒(4)内设有第一活塞杆(1)和第二活塞杆(15),所述第一活塞杆(1)一端与第一活塞(7)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前盖(2)前端伸出于缸筒(4),所述第二活塞杆(15)一端与第二活塞(11)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中座(17)前端伸出于第二活塞腔(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位置薄型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4)与后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信强赵志强毛斌辉张奇峰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米克气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