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距光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9181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8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距光学镜头,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光阑和第二透镜群,所述第二透镜群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一透镜包括凸向物侧的第一面及凸向像侧的第二面,所述的第二透镜包括凹向物侧的第一面及凹向像侧的第二面,所述第三透镜包括凹向物侧的第一面及凸向像侧的第二面;所述的第四透镜包括的凸向物侧第一面及呈平面状的第二面。本微距光学镜头在保证了成像质量的同时,有利于降低微距光学镜头的生产成本,并且,较少的透镜数量也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巧化。设备的轻巧化。设备的轻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距光学镜头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微距光学镜头。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蓬勃发展,不仅对拍照摄影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其他拍摄领域也有了更多要求,如微距摄影。目前市面上所推出的具备较好的分辨率以及成像效果的微距镜头,大部分结构复杂,不符合当今市场对于各类电子设备轻巧化的需求,且镜头大多价格较高,会导致设备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备较好的分辨率以及成像效果的低成本微距光学镜头。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距光学镜头,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光阑和第二透镜群,所述第二透镜群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一透镜包括凸向物侧的第一面及凸向像侧的第二面,所述的第二透镜包括凹向物侧的第一面及凹向像侧的第二面,所述第三透镜包括凹向物侧的第一面及凸向像侧的第二面;所述的第四透镜包括的凸向物侧第一面及呈平面状的第二面。
[0005]进一步的,所述微距光学镜头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群焦距为f2,满足下列关系式:0.5<∣f1/f∣<0.51;2.3<∣f2/f∣<2.4。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距离为L1,所述第一透镜厚度为D1,所述第一透镜满足下列关系式:
[0007]0.5<∣f1/f∣<0.51;0.15<∣L1/f1∣<0.16;0.27<∣D1/f1∣<0.28。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透镜焦距为f
22
,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的距离为L2,所述第二透镜厚度为D2,所述第二透镜满足下列关系式:
[0009]0.15<∣f
22
/f2∣<0.16;0.13<∣L2/f
22
∣<0.14;0.14<∣D2/f
22
∣<0.15。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透镜焦距为f
23
,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的距离为L3;所述第三透镜厚度为D3,所述第三透镜满足下列关系式:
[0011]0.49<∣f
23
/f2∣<0.50;0.08<∣L3/f
23
∣<0.09;0.14<∣D3/f
23
∣<0.15。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四透镜焦距为f
24
,所述第四透镜厚度为D4;所述第四透镜满足下列关系式:
[0013]0.75<∣f
24
/f2∣<0.76;0.14<∣D4/f
24
∣<0.15。
[0014]进一步的,所述微距光学镜头的总长度为L,1.15<∣f/L∣<1.20。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及所述第四透镜均为单透镜。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及所述第四透镜材质为光学玻璃。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及所述第四透镜的角部均设有倒角。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微距光学镜头通过第一透镜到第四透镜四个透镜间不同曲率半径的曲面的组合,使近距离成像时能具备较好的分辨率以及成像效果,另外,微距光学镜头中只用到了四个透镜,在保证了成像质量的同时,有利于降低微距光学镜头的生产成本,并且,较少的透镜数量也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巧化。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微距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微距光学镜头在物距为25mm时的MTF曲线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微距光学镜头在物距为92mm时的MTF曲线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微距光学镜头在物距为25mm时的畸变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微距光学镜头在物距为92mm时的畸变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微距光学镜头在物距为25mm时的色差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微距光学镜头在物距为95mm时的色差图;
[002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微距光学镜头在物距为25mm时的色散图;
[002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微距光学镜头在物距为92mm时的色散图。
[0028]标号说明:
[0029]1、第一透镜;
[0030]2、第二透镜;
[0031]3、第三透镜;
[0032]4、第四透镜;
[0033]5、光阑。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35]请参照图1至图9,一种微距光学镜头,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1、光阑5和第二透镜2群,所述第二透镜2群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及第四透镜4,所述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及第四透镜4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一透镜1包括凸向物侧的第一面及凸向像侧的第二面,所述的第二透镜2包括凹向物侧的第一面及凹向像侧的第二面,所述第三透镜3包括凹向物侧的第一面及凸向像侧的第二面;所述的第四透镜4包括的凸向物侧第一面及呈平面状的第二面。
[0036]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微距光学镜头通过第一透镜到第四透镜四个透镜间不同曲率半径的曲面的组合,使近距离成像时能具备较好的分辨率以及成像效果,另外,微距光学镜头中只用到了四个透镜,在保证了成像质量的同时,有利于降低微距光学镜头的生产成本,并且,较少的透镜数量也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巧化。
[0037]进一步的,所述微距光学镜头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1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2群焦距为f2,满足下列关系式:0.5<∣f1/f∣<0.51;2.3<∣f2/f∣<2.4。
[003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镜1与所述第二透镜2距离为L1,所述第一透镜1厚度为D1,所述第一透镜1满足下列关系式:
[0039]0.5<∣f1/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距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光阑和第二透镜群,所述第二透镜群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及第四透镜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的第一透镜包括凸向物侧的第一面及凸向像侧的第二面,所述的第二透镜包括凹向物侧的第一面及凹向像侧的第二面,所述第三透镜包括凹向物侧的第一面及凸向像侧的第二面;所述的第四透镜包括的凸向物侧第一面及呈平面状的第二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距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距光学镜头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群焦距为f2,满足下列关系式:0.5<∣f1/f∣<0.51;2.3<∣f2/f∣<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距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距离为L1,所述第一透镜厚度为D1,所述第一透镜满足下列关系式:0.5<∣f1/f∣<0.51;0.15<∣L1/f1∣<0.16;0.27<∣D1/f1∣<0.28。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距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焦距为f
22
,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的距离为L2,所述第二透镜厚度为D2,所述第二透镜满足下列关系式:0.15<∣f
22
/f2∣<0.16;0.13<∣L2/f
22
∣<0.14;0.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燕红曾嘉健
申请(专利权)人:世大光电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