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管的热能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910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8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锅炉管的热能回收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锅炉,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回收机构,所述锅炉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锅炉的右侧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回收机构包括与底板顶部固定连接的回收仓,所述回收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制冷机,所述制冷机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回收仓内部的第三出水管。该锅炉管的热能回收装置,通过进水管和制冷机配合使用,可使低温水流与导热管的不同位置接触,从而保证导热管不同位置的水流的热吸收效率,有利于提高余热回收的效率,导热管的蛇型设计,有利于增加气体输送路径的长度,同时增加导热管与水流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余热回收的效率。有利于提高余热回收的效率。有利于提高余热回收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管的热能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锅炉管热能回收
,具体为一种锅炉管的热能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锅炉管是指两端开口并具有中空断面,其长度与周边之比较大的钢材,按生产方法可分为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钢管的规格用外形尺寸(如外径或边长)及壁厚表示,其尺寸范围很广,从直径很小的毛细管直到直径达数米的大口径管,锅炉管在使用时外侧会有大量的热量,这时就需要回收装置将热量回收。
[0003]例如中国专利CN214619650U一种节能型锅炉管道余热回收装置,通过进水管注入导热液体,导热液体经第二布水器分流后分别输送至多组换热管内,换热箱空腔内含有高热能的尾气、废气将热能通过多组换热管传递至多组换热管内的导热液体,并使其升温,然后多组换热管内的导热液体通过第一布水器汇流后经出水管输出,但是在利用水流进行余热回收时,水回收了热能后温度增加时,水流的吸热效率会下降,从而导致余热回收的效率不高,故而,提出一种锅炉管的热能回收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炉管的热能回收装置,具备提高余热回收效率等优点,解决了水流进行余热回收时,水回收了热能后温度增加时,水流的吸热效率会下降,从而导致余热回收的效率不高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锅炉管的热能回收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锅炉,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回收机构,所述锅炉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锅炉的右侧设置有过滤组件。
[0006]所述回收机构包括与底板顶部固定连接的回收仓,所述回收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制冷机,所述制冷机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回收仓内部的第三出水管,所述回收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水管,所述水泵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三通器,所述三通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水管,所述三通器的右侧与制冷机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回收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三个的导热管,三个所述导热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二导气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回收仓的外侧的排气管,所述回收仓的背面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管。
[0007]进一步,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与锅炉右侧固定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过滤仓,所述过滤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过滤仓右侧的滤板,所述过滤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拉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挡杆,所述过滤仓的背面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气板。
[0008]进一步,所述出气管远离锅炉的一侧与过滤仓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过滤仓的底部与进气管远离回收仓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三个所述导热管均呈蛇型,所述拉杆呈T型。
[0011]进一步,所述过滤仓的右侧开设有与滤板大小相适配的矩形通孔。
[0012]进一步,所述滤板的右侧与挡杆的外侧接触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导气板呈V型。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锅炉管的热能回收装置,通过进水管和制冷机配合使用,可使低温水流与导热管的不同位置接触,从而保证导热管不同位置的水流的热吸收效率,有利于提高余热回收的效率,导热管的蛇型设计,有利于增加气体输送路径的长度,同时增加导热管与水流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余热回收的效率。
[0016]2、该锅炉管的热能回收装置,通过滤板可对气体中的大颗粒灰尘杂质进行过滤处理,通过转动拉杆可以对滤板进行更换,从而可以提高气体除尘的效果,同时保证气体的正常输送。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结构正视图。
[0020]图中:1底板、2进气管、3第一导气管、4回收仓、5导热管、6第一出水管、7第二导气管、8排气管、9水泵、10第二出水管、11第三出水管、12制冷机、13三通器、14第一进水管、15第二进水管、16固定板、17出气管、18风机、19锅炉、20导气板、21限位板、22拉杆、23挡杆、24弹簧、25滤板、26限位块、27过滤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

3,一种锅炉管的热能回收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锅炉19,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回收机构,锅炉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气管17,出气管1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风机18,锅炉19的右侧设置有过滤组件。
[0023]回收机构包括与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的回收仓4,回收仓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制冷机12,制冷机1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回收仓4内部的第三出水管11,回收仓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9,水泵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水管15,水泵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水管10,第二出水管1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三通器13,三通器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水管14,三通器13的右侧与制冷机12的左侧固定连接,回收仓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2,进气管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气管3,第一导气管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三个的导热管5,三个导热管5均呈蛇型,三个导热管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气管7,第二导
气管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回收仓4的外侧的排气管8,回收仓4的背面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管6。
[0024]其中,通过进水管14和制冷机12配合使用,可使低温水流与导热管5的不同位置接触,从而保证导热管5不同位置的水流的热吸收效率,有利于提高余热回收的效率,导热管5的蛇型设计,有利于增加气体输送路径的长度,同时增加导热管5与水流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余热回收的效率。
[0025]本实施例二:请参阅图2,过滤组件包括与锅炉19右侧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6,固定板1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过滤仓27,出气管17远离锅炉19的一侧与过滤仓27的顶部固定连接,过滤仓27的底部与进气管2远离回收仓4的一侧固定连接,过滤仓2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限位块26,两个限位块26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过滤仓27右侧的滤板25,过滤仓27的右侧开设有与滤板25大小相适配的矩形通孔,过滤仓2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拉杆22,拉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管的热能回收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锅炉(19),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回收机构,所述锅炉(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气管(17),所述出气管(1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风机(18),所述锅炉(19)的右侧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回收机构包括与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的回收仓(4),所述回收仓(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制冷机(12),所述制冷机(1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回收仓(4)内部的第三出水管(11),所述回收仓(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9),所述水泵(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水管(15),所述水泵(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水管(10),所述第二出水管(1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三通器(13),所述三通器(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水管(14),所述三通器(13)的右侧与制冷机(12)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回收仓(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气管(3),所述第一导气管(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三个的导热管(5),三个所述导热管(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气管(7),所述第二导气管(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回收仓(4)的外侧的排气管(8),所述回收仓(4)的背面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管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与锅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鹏顾金节开盼盼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晟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