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9098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8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电容器,包括端盖、外壳和薄膜芯子,所述端盖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并且所述端盖与所述外壳的安装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所述薄膜芯子内置于所述外壳,所述端盖包括本体、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本体远离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为第一安装区域并且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侧为第二安装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薄膜电容器,其首先通过密封圈和散热凸条使得电容器可工作与高温和高湿度环境中,其次通过定位套将内置于外壳的薄膜芯子进行紧固定位,从而使得在晃动的条件下仍可正常工作,其具有耐高温、耐高湿度和耐晃动等优点。耐高湿度和耐晃动等优点。耐高湿度和耐晃动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电容器


[0001]本技术属于电容器
,具体涉及一种薄膜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薄膜电容器是以金属箔当电极,将其和聚乙酯,聚丙烯,聚苯乙烯或聚碳酸酯等塑料薄膜,从两端重叠后,卷绕成圆筒状的构造之电容器。而依塑料薄膜的种类又被分别称为聚乙酯电容(又称Mylar电容),聚丙烯电容(又称PP电容),聚苯乙烯电容(又称PS电容)和聚碳酸酯电容。
[0003]有些电容器使用工作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中,因此需要此类电容器需要耐高温和防潮湿功能,并且介质需要固定安装于电容器的外壳内部,剧烈晃动会导致介质一定的松动,因此对于介质的定位也是关键。
[0004]因此,对于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电容器,其首先通过密封圈和散热凸条使得电容器可工作与高温和高湿度环境中,其次通过定位套将内置于外壳的薄膜芯子进行紧固定位,从而使得在晃动的条件下仍可正常工作,其具有耐高温、耐高湿度和耐晃动等优点。
[000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薄膜电容器,包括(防爆)端盖、外壳和薄膜芯子,所述端盖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并且所述端盖与所述外壳的安装连接处设有密封圈(防水防潮湿),所述薄膜芯子内置于所述外壳,其中:
[0007]所述端盖包括本体、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本体远离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为第一安装区域并且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侧为第二安装区域,所述第一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并且所述第二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区域,所述本体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为第三装区域并且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侧为第四安装区域,所述第二隔板设有第一延伸柱和第二延伸柱;
[0008]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设有散热凸条(利于散热耐高温,在高温下仍可继续运行工作)并且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位于靠近所述本体的一侧并且第二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组件远离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组件设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延伸柱插入所述第一定位槽并且所述第二延伸柱插入所述第二定位槽(使得定位套用于限定并且稳定端盖位于外壳的位置,不容易发生松动和转动,并且定位套也利于将内置于外壳的介质限定在预设位置);
[0009]所述薄膜芯子包括第一金属接触端、第二金属接触端、第一介质薄膜、第二介质薄膜、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金属接触端和所述第二金属接触端之间,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一介质薄膜、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二介质薄膜依次周期排布,所述第一金属接触端远离所述第二金属接触端的一侧紧贴有第一端口并且所述第二金属接触端远离所述
第一金属接触端的一侧紧贴有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性连接(第一电极由第一金属接触端引出并且第二电极由第二金属接触端引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设有介质薄膜)。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安装区域设有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和第三安装块,其中:
[0011]所述第一安装块紧贴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块和所述第三安装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块之间设有距离,所述第一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块和所述第三安装块形成的安装区域(将第一端子的四个角均均进行限位固定,从而使得第一端子更加稳定地安装于所述本体)。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安装区域设有第四安装块、第五安装块和第六安装块,其中:
[0013]所述第四安装块紧贴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侧(远离第一安装块的一侧),所述第五安装块和所述第六安装块分别与所述第四安装块之间设有距离,所述第二端子安装于所述第四安装块、所述第五安装块和所述第六安装块形成的安装区域(将第二端子的四个角均均进行限位固定,从而使得第二端子更加稳定地安装于所述本体)。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和所述第三安装区域之间通过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安装区域和所述第四安装区域之间通过第二通孔连通(便于走线连接,从而使得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与外壳内部的薄膜芯子连接)。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套设有朝向远离端盖方向的容纳腔(该容纳腔的朝向和外壳的开口朝向相反,从而使得薄膜芯子被上下限制定位于外壳的内部,不容易发生松动,提高质量)。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组件的内部设有若干定位块(通过定位块将内置的薄膜芯子进行压实定位,使得薄膜芯子不容易发生松动)。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电极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介质薄膜的一端均分别内嵌于所述第一金属接触端,所述第一电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金属接触端之间设有距离并且所述第一介质薄膜的另一端紧贴所述第二金属接触端;
[0018]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介质薄膜的一端均分别内嵌于所述第二金属接触端,所述第二电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接触端之间设有距离并且所述第二介质薄膜的另一端紧贴所述第一金属接触端。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金属接触端和所述第二金属接触端之间还设有保护层,所述第一端子、所述第二端子、所述第一金属接触端、所述第二金属接触端和所述保护层的外周围设有封装涂层。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薄膜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薄膜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沿图2的AA方向的剖视图。
[0023]图4A是本技术的一种薄膜电容器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B是本技术的一种薄膜电容器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A是本技术的一种薄膜电容器的定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B是本技术的一种薄膜电容器的定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的一种薄膜电容器的薄膜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包括:100、端盖;110、本体;111、第一隔板;112、第一安装区域;1121、第一安装块;1122、第二安装块;1123、第三安装块;113、第二安装区域;1131、第四安装块;1132、第五安装块;1133、第六安装块;114、第二隔板;1141、第一延伸柱;1142、第二延伸柱;115、第三安装区域;116、第四安装区域;117、第一通孔;118、第二通孔;120、第一端子;130、第二端子;200、外壳;210、散热凸条;220、定位套;221、第一组件;2211、第一定位槽;2212、第二定位槽;222、第二组件;2221、容纳腔;2222、定位块;300、密封圈;400、薄膜芯子;401、第一金属接触端;402、第二金属接触端;403、第一介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外壳和薄膜芯子,所述端盖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并且所述端盖与所述外壳的安装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所述薄膜芯子内置于所述外壳,其中:所述端盖包括本体、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本体远离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为第一安装区域并且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侧为第二安装区域,所述第一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并且所述第二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区域,所述本体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为第三安装区域并且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侧为第四安装区域,所述第二隔板设有第一延伸柱和第二延伸柱;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设有散热凸条并且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位于靠近所述本体的一侧并且第二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组件远离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组件设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延伸柱插入所述第一定位槽并且所述第二延伸柱插入所述第二定位槽;所述薄膜芯子包括第一金属接触端、第二金属接触端、第一介质薄膜、第二介质薄膜、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金属接触端和所述第二金属接触端之间,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一介质薄膜、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二介质薄膜依次周期排布,所述第一金属接触端远离所述第二金属接触端的一侧紧贴有第一端口并且所述第二金属接触端远离所述第一金属接触端的一侧紧贴有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子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域设有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和第三安装块,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块紧贴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