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秧苗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9023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8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秧苗栽培装置,包括秧苗栽培装置本体,所述秧苗栽培装置本体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架和支脚,所述支架的内侧安装有秧苗栽培机构,所述秧苗栽培机构包括培养架,所述培养架上安装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轨,所述支架的顶部和底部安装有通风组件,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风管和开口,该秧苗栽培装置能够利用培养架层层叠摞产生的密封进行保温工作,无需借助温室进行育种工作,提高设备的适应性,同时保障每一层的秧苗的光照需求,减少占用的面积,方便进行水稻的栽培工作,能够一次性完成多个培养架的浇水工作,并利用导管内上的微细孔将多余的水分排出,节省人力或能耗,适用于水稻秧苗的栽培工作使用。作使用。作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秧苗栽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秧苗栽培设备
,具体为一种秧苗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保障水稻育种时的成活率,往往需要使用秧苗栽培设备进行水稻的育种工作,专利申请号为CN200520120517.0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水稻秧苗培养盘,可以将秧苗进行分格培养,使每株秧苗可以均匀地长在小格内,取掉隔板后,既方便手工抛秧,又可方便用于机器抛秧,根据其公开的技术方案来看,现有的秧苗栽培设备在使用时,一方面,在进行育种工作时,不利于根据需要进行保温以及接收光照工作,往往需要完全平铺使用,占用较多的面积,往往依靠温室进行水稻的培育工作,降低设备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在进行水稻的栽培工作时,往往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或设备能耗进行浇水工作,并且不利于控制浇水的量,容易出现过多或不足的状况。
[0003]所以,如何设计一种秧苗栽培装置,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秧苗栽培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设计合理,使用时较为方便,适用于水稻秧苗的栽培工作使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秧苗栽培装置,包括秧苗栽培装置本体,所述秧苗栽培装置本体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架和支脚,所述支架的内侧安装有秧苗栽培机构,所述秧苗栽培机构包括培养架,所述培养架上安装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轨,所述支架的顶部和底部安装有通风组件,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风管和开口,所述培养架的内侧安装有透气排水组件,所述透气排水组件包括导管和通口。
[0006]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顶部焊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一侧安装有活板,所述活板通过合页安装在顶板的一侧。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脚焊接在支架的底部,所述支架的底部焊接有底板,所述底板卡在培养架的底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培养架通过滑轨安装在支架的内侧,所述培养架均匀分布在支架的内侧,所述培养架的顶部分别密封卡紧在顶板或相邻顶部的培养架的底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风管焊接在顶板的顶部,所述风管的底端穿过顶板并与相邻顶部的培养架的内侧相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通口开设在培养架的底部,所述导管焊接在通口的顶部,所述导管和通口交替分布在培养架的内部的两侧,所述导管的内侧开设有毛细孔,所述毛细孔均匀分布在导管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开口开设在底板和支脚的内侧,所述开口的顶部与相邻底部的培养架的内侧的通口相连通,所述开口的内边侧通过螺栓安装有电热丝。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支脚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开关,所述开关通过电线与电热丝连接。
[0013]有益效果:1.该秧苗栽培装置能够在进行育种工作时,有效地利用培养架之间的层层叠摞产生的密封进行保温工作,无需借助温室进行育种工作,提高设备的适应性,同时能够在种子发芽后将培养架向支架的两侧进行展开,进而保障每一层的秧苗的光照需求,同时利用培养架层层叠摞减少占用的面积,方便进行水稻的栽培工作。
[0014]2.该秧苗栽培装置能够在进行浇水工作时,通过风管一次性完成多个培养架的浇水工作,并利用导管内上的微细孔将多余的水分自动地向下排出,进而既能够保障每一层的培养架内的水分充足,又能够避免因水分过多而影响水稻的生长,有效地节省人力或灌水设备的能耗,使用更加方便。
[0015]3.该秧苗栽培装置设计合理,使用时较为高效方便,适用于水稻秧苗的栽培工作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秧苗栽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秧苗栽培装置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秧苗栽培装置的展开剖视图;
[0019]图中:1、支架;2、支脚;3、培养架;4、滑轨;5、顶板;6、活板;7、合页;8、风管;9、导管;10、通口;11、底板;12、开口;13、电热丝;14、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秧苗栽培装置,包括秧苗栽培装置本体,所述秧苗栽培装置本体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架1和支脚2,所述支架1的内侧安装有秧苗栽培机构,所述秧苗栽培机构包括培养架3,所述培养架上安装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轨4,所述支架1的顶部和底部安装有通风组件,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风管8和开口12,所述培养架3的内侧安装有透气排水组件,所述透气排水组件包括导管9和通口10,所述支架1的顶部焊接有顶板5,所述顶板5的一侧安装有活板6,所述活板6通过合页7安装在顶板5的一侧,所述支脚2焊接在支架1的底部,所述支架1的底部焊接有底板11,所述底板11卡在培养架3的底部,所述培养架3通过滑轨4安装在支架1的内侧,所述培养架3均匀分布在支架1的内侧,所述培养架3的顶部分别密封卡紧在顶板5或相邻顶部的培养架3的底部,该秧苗栽培装置能够在进行育种工作时,有效地利用培养架3之间的层层叠摞产生的密封进行保温工作,无需借助温室进行育种工作,提高设备的适应性,同时能够在种子发芽后将培养架3通过滑轨4向支架1的两侧进行展开,进而保障每一层的秧苗的光照需求,同时利用培养架3层层叠摞减少占用的面积,方便进行水稻的栽培工作。
[0022]本实施例,所述风管8焊接在顶板5的顶部,所述风管8的底端穿过顶板5并与相邻
顶部的培养架3的内侧相连通,所述通口10开设在培养架3的底部,所述导管9焊接在通口10的顶部,所述导管9和通口10交替分布在培养架3的内部的两侧,所述导管9的内侧开设有毛细孔,所述毛细孔均匀分布在导管9上,所述开口12开设在底板11和支脚2的内侧,所述开口12的顶部与相邻底部的培养架3的内侧的通口10相连通,所述开口12的内边侧通过螺栓安装有电热丝13,所述支脚2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开关14,所述开关14通过电线与电热丝13连接,当外界气温较低时,能够将全部的培养架3通过滑轨4移动到支架1的内侧,使得培养架3层层叠摞在一起,打开电热丝13,通过风管8的烟囱效应,将热气通过通口10和导管9导入到底部的培养架的内侧,再通过通口10和导管9依次向上流动,为培养架3的内侧进行加热通风工作,在进行浇水工作时,通过风管8一次性完成多个培养架的浇水工作,并利用导管9内上的微细孔将多余的水分自动地向下排出,进而既能够保障每一层的培养架3内的水分充足,又能够避免因水分过多而影响水稻的生长,有效地节省人力或灌水设备的能耗,使用更加方便。
[0023]该秧苗栽培装置通过外接电源为所用用电设备提供电能,进行育种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秧苗栽培装置,包括秧苗栽培装置本体,所述秧苗栽培装置本体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架(1)和支脚(2),所述支架(1)的内侧安装有秧苗栽培机构,所述秧苗栽培机构包括培养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架(3)上安装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轨(4),所述支架(1)的顶部和底部安装有通风组件,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风管(8)和开口(12),所述培养架(3)的内侧安装有透气排水组件,所述透气排水组件包括导管(9)和通口(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秧苗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顶部焊接有顶板(5),所述顶板(5)的一侧安装有活板(6),所述活板(6)通过合页(7)安装在顶板(5)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秧苗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2)焊接在支架(1)的底部,所述支架(1)的底部焊接有底板(11),所述底板(11)卡在培养架(3)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秧苗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架(3)通过滑轨(4)安装在支架(1)的内侧,所述培养架(3)均匀分布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丰民陈新李兵峰任志荣胡远贵
申请(专利权)人:枝江市永隆粮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