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备机构箱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8931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8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箱体加热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机构箱加热装置。包括控制主机,用于接收数据和下发指令;控制从机,用于数据的收发和下发指令;控制主机与控制从机均设置有通讯模块;机构箱主体,用于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上传,控制从机与机构箱主体之间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主机、控制从机、机构箱主体的配合设计,以减轻人员巡视的工作量,保证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有效降低误碰端子排、二次接线造成信号误报、误动作的现象发生,并通过机构箱主体的结构设计,使得装置空气内循环,确保温度监测的准确性,避免箱体内部不同区域温度不同影响温度检测的准确性;且通过散热组件降低装置因温度过高导致内部设备损坏的现象发生。的现象发生。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备机构箱加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箱体加热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设备机构箱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是变电站主要的电力控制设备。甘肃的自然环境恶劣,为保证断路器、隔离开关能在户外长期正常运行,其端子箱、机构箱主体在冬季要投入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运行状况、机构箱主体的实时温度只能靠运行人员逐个到现场检查,因750kV变电站的设备数量庞大,运维人员较少,日常运维工作量大,若有疏漏或未及时发现的未正常运行的加热器,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就地对运行中的断路器、隔离开关机构箱主体内加热器进行调节,可能会产生误碰端子排、二次接线造成信号误报、误动作的技术不足,所以急需一种远程巡视检查温度数据。
[0003]综合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运维人员日常运维工作量大,还会产生误碰端子排、二次接线造成信号误报、误动作,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设备机构箱加热装置,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备机构箱加热装置,总的来说,是针对技术问题:运维人员日常运维工作量大,还会产生误碰端子排、二次接线造成信号误报、误动作。
[0005]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设备机构箱加热装置,包括控制主机,用于接收数据和下发指令;控制从机,用于数据的收发和下发指令,所述控制主机和控制从机的内部均设置有控制芯片和通讯模块;机构箱主体,用于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上传,所述控制从机与机构箱主体之间电性连接;
[0007]所述机构箱主体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内循环风箱,所述内循环风箱的上端设置有温度采集设备,所述温度采集设备的检测端延伸至内循环风箱内部,所述内循环风箱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组件,用于箱体内的空气内循环与加热,所述箱体的内部还设置有散热组件,用于箱体的内部降温。
[0008]优选的,所述内循环风箱为倒U形,所述内循环风箱的内侧上端开设有内循环风箱,所述内循环风箱内壁两侧的下端均开设有循环口,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循环风机和加热板,所述循环风机位于内循环风箱内部且与进气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加热板位于内循环风箱两侧内部且位于循环口上方的位置处。
[0009]优选的,所述内循环风箱的内部且与加热板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隔热板。
[0010]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排气散热组件和进气散热组件,所述排气散热组件设置于内循环风箱内部,用于向箱体外侧排放热气,所述箱体的内部还固定有分隔板,所述内循环风箱的底端与分隔板的上端紧密贴合,所述进气散热组件位于箱体内部且位于分隔板下方的位置处,用于向箱体内部输送空气。
[0011]优选的,所述排气散热组件包括第二封闭板,所述箱体的上端开设有与内循环风箱内部相通的排气口,所述内循环风箱的内部且位于排气口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封闭板,所述内循环风箱的内部还固定有第二推杆电机,所述第二推杆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封闭板相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进气散热组件包括第一封闭板,所述箱体的底部开设有与箱体内部相通的送气口一,所述箱体的内部且位于送气口一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封闭板,所述箱体的内部且位于分隔板的下方固定有第一推杆电机,所述第一推杆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封闭板相连接,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送气口二,所述分隔板的下方且位于送气口二的位置处固定有送气风机。
[0013]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下端且位于送气口一的位置处设置有防护件,用于防护和空气过滤。
[0014]优选的,所述防护件包括防尘网和防护网,所述防尘网与送气口一贴合,所述防护网位于防尘网远离送气口一的一侧,所述防尘网和防护网的四个端角均通过螺钉与箱体相连接。
[0015]可以毫无疑义的看出,通过本申请的上述的技术方案,必然可以解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6]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通过控制主机、控制从机、机构箱主体的配合设计,以减轻人员巡视的工作量,保证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有效降低误碰端子排、二次接线造成信号误报、误动作的现象发生,并通过机构箱主体的结构设计,使得装置空气内循环,确保温度监测的准确性,避免箱体内部不同区域温度不同影响温度检测的准确性;且通过散热组件降低装置因温度过高导致内部设备损坏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一种设备机构箱加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一种设备机构箱加热装置机构箱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一种设备机构箱加热装置内循环风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一种设备机构箱加热装置内循环风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一种设备机构箱加热装置机构箱主体的结构正视图;
[0023]图6为一种设备机构箱加热装置进气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一种设备机构箱加热装置排气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一种设备机构箱加热装置防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一种设备机构箱加热装置防护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控制主机;2、控制从机;3、机构箱主体;4、箱体;5、内循环风箱;6、分隔板;7、进气口;8、循环口;9、循环风机;10、加热板;11、隔热板;12、温度采集设备;13、送气口一;14、第一封闭板;15、第一推杆电机;16、送气口二;17、送气风机;18、排气口;19、第二封闭板;20、第二推杆电机;21、防护件;22、防尘网;23、防护网;24、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实施例1:
[0029]参照图1

图7,一种设备机构箱加热装置,包括:
[0030]控制主机1,用于接收数据和下发指令;控制从机2,用于数据的收发和下发指令;控制主机1和控制从机2的内部均设置有控制芯片和通讯模块;其中,控制芯片具体选用STM32高性能微控制器,分别为控制主机1和控制从机2提供数据处理和逻辑判断的功能;其中,通讯模块具体为GSM无线通讯模块,GSM网络的稳定性强,不易受干扰、信息传送灵敏,基于GSM网络选择双频900/1800MHz高度集成的TC35i模块来进行数据的远程传输,其有三个最突出的优点是选择它的理由:
[0031]a.支持短信服务功能,可以给手机发送短信;
[0032]b.支持GPRS数据传输功能,可以向另一块TC35i远程传输数据;
[0033]c.一旦投入使用,运行稳定且能耗和费用非常低
[0034]机构箱主体3,用于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上传,控制从机2与机构箱主体3之间电性连接;具体的,机构箱主体3包括箱体4,箱体4的内部设置有内循环风箱5,内循环风箱5的上端设置有温度采集设备12,温度采集设备12的检测端延伸至内循环风箱5内部,其中,温度采集设备12具体为DS排气口18B第二推杆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备机构箱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主机(1),用于接收数据和下发指令;控制从机(2),用于数据的收发和下发指令;所述控制主机(1)和控制从机(2)的内部均设置有控制芯片和通讯模块;机构箱主体(3),用于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上传,所述控制从机(2)与机构箱主体(3)之间电性连接;所述机构箱主体(3)包括箱体(4),所述箱体(4)的内部设置有内循环风箱(5),所述内循环风箱(5)的上端设置有温度采集设备(12),所述温度采集设备(12)的检测端延伸至内循环风箱(5)内部,所述内循环风箱(5)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组件,用于箱体(4)内的空气内循环与加热,所述箱体(4)的内部还设置有散热组件,用于箱体(4)的内部降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备机构箱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风箱(5)为倒U形,所述内循环风箱(5)的内侧上端开设有内循环风箱(5),所述内循环风箱(5)内壁两侧的下端均开设有循环口(8),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循环风机(9)和加热板(10),所述循环风机(9)位于内循环风箱(5)内部且与进气口(7)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加热板(10)位于内循环风箱(5)两侧内部且位于循环口(8)上方的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设备机构箱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风箱(5)的内部且与加热板(10)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隔热板(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备机构箱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排气散热组件和进气散热组件,所述排气散热组件设置于内循环风箱(5)内部,用于向箱体(4)外侧排放热气,所述箱体(4)的内部还固定有分隔板(6),所述内循环风箱(5)的底端与分隔板(6)的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嫔王宗琳张鑫樊尚旭申文强关宇陈业锐毕家升李睿杨连涛韦勇赵韦胡家宁王朝贵赵勇刘强王萍杨贺师宇宙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