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河道渗管取水的自动化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890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8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数据实验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模拟河道渗管取水的自动化实验装置,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潜水泵,蓄水池的顶部设置有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的侧边设置有浑水搅拌器,所述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的内部设置有河床层,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的侧边设置有透明有机玻璃实验槽以及尾水收集池,尾水收集池的底部通过尾水管连接蓄水池内部,潜水泵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透明有机玻璃实验槽连通的出水管,潜水泵的上方设置有两个电磁流量计,上方的电磁流量计的一端通过电动阀门连接有渗管,渗管插接到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内部的河床层的内部,上方的电磁流量计的一端通过电动阀门连接有渗流尾水管。流尾水管。流尾水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河道渗管取水的自动化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河道数据实验领域,具体为一种模拟河道渗管取水的自动化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河道划分为五个等级,即一级河道、二级河道、三级河道、四级河道、五级河道。河道等级可以分期分批认定,其等级也可因情况变化而升降,变更程序则同认定程序。考虑到在等级划分中不可能规定得很全面,特殊情况可由水利部直接指定河道的等级。
[0003]现有在实验室中对河道渗管进行模拟取水的时候,由于河流渗管取水受泥沙含量、河流洪水、反滤层粒径、渗管埋深、渗管管径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没有相关实验模型,仅通过理论计算和经验确定反滤层粒径、渗管埋深、渗管管径等参数,同时缺少自动化装备,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模拟河道渗管取水的自动化实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拟河道渗管取水的自动化实验装置,可以在实验室中模拟截流河流或河流两岸浅层地下水,研究不同泥沙含量条件下反滤层最佳配比,探索最佳渗管取水方式,避免洪水期高泥沙洪水影响取水水质。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所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拟河道渗管取水的自动化实验装置,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潜水泵,蓄水池的顶部设置有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的侧边设置有浑水搅拌器,所述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的内部设置有河床层,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的侧边设置有透明有机玻璃实验槽以及尾水收集池,尾水收集池的底部通过尾水管连接蓄水池内部,潜水泵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透明有机玻璃实验槽连通的出水管,潜水泵的上方设置有两个电磁流量计,上方的电磁流量计的一端通过电动阀门连接有渗管,渗管插接到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内部的河床层的内部,上方的电磁流量计的一端通过电动阀门连接有渗流尾水管,渗流尾水管连通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的内部,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建在蓄水池上,用支架将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支撑在在蓄水池上,可以节省空间和方便蓄水池内泥沙搅拌器工作,确保进入河道剖面模拟水槽的水泥沙含量可控。
[0008]优选的,所述河床层包括从上倒下依次铺设的河床原状砂石、细砂、砂石三、砂石二、砂石、C20混凝土垫层以及河床底原状砂石,渗管设置在砂石的内部。
[0009]优选的,所述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的内部设置有依次穿过河床原状砂石、细砂、砂石三、砂石二、砂石、C20混凝土垫层以及河床底原状砂石的多组测压管,测压管贯穿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的底部,测压管连接测压管连接软管,测压管连接软管的一端连接电子水位计,电子水位计设置在测压管组合上。
[0010]优选的,砂石为粒径十至三十二毫米的砂石。
[0011]优选的,砂石二为粒径五至十毫米的砂石。
[0012]优选的,砂石三为粒径一至五毫米的砂石。
[0013]优选的,细砂为粒径零点二五至一毫米的砂。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拟河道渗管取水的自动化实验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该模拟河道渗管取水的自动化实验装置,可以在实验室中模拟截流河流或河流两岸浅层地下水,研究不同泥沙含量条件下反滤层最佳配比,探索最佳渗管取水方式,避免洪水期高泥沙洪水影响取水水质。
[0017]2、该模拟河道渗管取水的自动化实验装置,河道渗管取水的自动化实验模型,通过实验装置模拟泥沙含量、河流洪水、反滤层粒径、渗管埋深、渗管管径,通过自动化装置去记录、筛选最优方案。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
[0019]图2为测压管组合与电子水位计示意图。
[0020]图中:1、潜水泵;2、蓄水池;3、出水管;4、透明有机玻璃实验槽;5、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6、浑水搅拌器;7、河床底原状砂石;8、C20混凝土垫层;9、渗管;10、砂石;11、砂石二;12、砂石三;13、细砂;14、河床原状砂石;15、测压管;16、可调节流量稳定堰;17、尾水收集池;18、尾水管;19、电动阀门;20、电磁流量计;21、渗流尾水管;22、测压管连接软管;23、测压管组合;24、电子水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2,一种模拟河道渗管取水的自动化实验装置,包括蓄水池2,蓄水池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潜水泵1,蓄水池2的顶部设置有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5,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5的侧边设置有浑水搅拌器6,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5的内部设置有河床层,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5的侧边设置有透明有机玻璃实验槽4以及尾水收集池17,尾水收集池17的底部通过尾水管18连接蓄水池2内部,潜水泵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透明有机玻璃实验槽4连通的出水管3,潜水泵1的上方设置有两个电磁流量计20,上方的电磁流量计20的一端通过电动阀门19连接有渗管9,渗管9插接到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5内部的河床层的内部,上方的电磁流量计20的一端通过电动阀门19连接有渗流尾水管21,渗流尾水管21连通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5的内部,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5建在蓄水池2上,用支架将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5支撑在在蓄水池2上,可以节省空间和方便蓄水池2内泥沙搅拌器工作,确保进入河道剖面模拟水槽的水泥沙含量可控。
[0023]进一步的,河床层包括从上倒下依次铺设的河床原状砂石14、细砂13、砂石三12、砂石二11、砂石10、C20混凝土垫层8以及河床底原状砂石7,渗管9设置在砂石10的内部。
[0024]进一步的,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5的内部设置有依次穿过河床原状砂石14、细砂13、砂石三12、砂石二11、砂石10、C20混凝土垫层8以及河床底原状砂石7的多组测压管15,测压管15贯穿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5的底部,测压管15连接测压管连接软管22,测压管连接软管22的一端连接电子水位计24,电子水位计24设置在测压管组合23上。
[0025]进一步的,砂石10为粒径十至三十二毫米的砂石,砂石二11为粒径五至十毫米的砂石,砂石三12为粒径一至五毫米的砂石,细砂13为粒径零点二五至一毫米的砂。
[0026]进行实验的时候,潜水泵1向透明有机玻璃实验槽4的内部注入水,然后水顺着透明有机玻璃实验槽4溢出,进入到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5的内部,然后渗入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5的内部,此时渗入内部的水可以被渗管9以及渗流尾水管21和多组测压管15收集,多余溢出的水会进入到尾水收集池17的内部,然后顺着尾水管18重新流入到蓄水池2的内部,测压管15中收集的水会到达电子水位计24以及测压管组合23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河道渗管取水的自动化实验装置,包括蓄水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潜水泵(1),蓄水池(2)的顶部设置有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5),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5)的侧边设置有浑水搅拌器(6),所述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5)的内部设置有河床层,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5)的侧边设置有透明有机玻璃实验槽(4)以及尾水收集池(17),尾水收集池(17)的底部通过尾水管(18)连接蓄水池(2)内部,潜水泵(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透明有机玻璃实验槽(4)连通的出水管(3),潜水泵(1)的上方设置有两个电磁流量计(20),上方的电磁流量计(20)的一端通过电动阀门(19)连接有渗管(9),渗管(9)插接到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5)内部的河床层的内部,上方的电磁流量计(20)的一端通过电动阀门(19)连接有渗流尾水管(21),渗流尾水管(21)连通有机玻璃流量稳定堰(5)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河道渗管取水的自动化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床层包括从上倒下依次铺设的河床原状砂石(14)、细砂(13)、砂石三(12)、砂石二(11)、砂石(10)、C20混凝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波杨险峰腾国庆马辰张伟涛李淑婷马小明郑文兴刘博峰邵皓飞宋杨帆郭星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兵团勘测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