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车间用的补风式自调节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8840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净化车间用的补风式自调节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右侧固定连接有双输出轴电机,所述双输出轴电机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杆,下侧所述转杆外侧活动连接有第一皮带,所述第一皮带左侧活动连接有扇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扇叶,使得通风管道内侧的空气流动性可以调节,提高了装置的可调节性,通过设置过滤网,使得车间外侧和内侧产生的杂质可以被过滤网阻挡,避免杂质污染环境的现象,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设置移动板,使得刷子可以移动,从而通过刷子对过滤网表面进行清理,使得杂质移动至积尘箱内侧,避免了灰尘影响过滤网通风性的现象,解决了现有净化车间通风产生杂质的问题。了现有净化车间通风产生杂质的问题。了现有净化车间通风产生杂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化车间用的补风式自调节通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间通风
,具体为一种净化车间用的补风式自调节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净化车间的环境要求一般比较高,给工作人员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对生产产品的质量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净化车间中的空气必然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外界空气除了给净化车间的人们带来所需要的氧气以外,还会将外界空气中的细菌灰尘的物质带入净化车间,同时空气交换的过程中,净化车间中所产生的一些物质也会被带入空气中,这些物质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0003]因此,需要对净化车间补风式自调节通风装置进行设计改造,以解决现有净化车间通风产生杂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车间用的补风式自调节通风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净化车间用的补风式自调节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右侧固定连接有双输出轴电机,所述双输出轴电机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杆,下侧所述转杆外侧活动连接有第一皮带,所述第一皮带左侧活动连接有扇叶,所述扇叶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杆,所述稳定杆外侧活动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和通风管道固定连接,上侧所述转杆外侧活动连接有第二皮带,所述第二皮带左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下侧活动连接有积尘箱,所述积尘箱内侧活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右侧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右侧固定连接有移动螺柱,所述移动螺柱右侧螺纹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内侧固定连接有刷子。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移动板内侧固定连接有斜块。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通风管道右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和双输出轴电机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积尘箱前侧活动连接有门板。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移动螺柱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和通风管道活动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门板前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扇叶,使得通风管道内侧的空气流动性可以调节,提高了装置的可调节性,通过设置过滤网,使得车间外侧和内侧产生的杂质可以被过滤网阻挡,避免杂质污染环境的现象,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设置移动板,使得刷子可以移动,从而
通过刷子对过滤网表面进行清理,使得杂质移动至积尘箱内侧,避免了灰尘影响过滤网通风性的现象,解决了现有净化车间通风产生杂质的问题。
[0013]2、本技术通过斜块的设置,使得下侧过滤网下侧的灰尘流入积尘箱内侧更加便捷,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结构正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结构侧视图。
[0017]图中:1、通风管道;2、双输出轴电机;3、转杆;4、第一皮带;5、扇叶;6、稳定杆;7、过滤网;8、第二皮带;9、活动杆;10、积尘箱;11、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移动螺柱;14、移动板;15、刷子;16、斜块;17、保护壳;18、门板;19、限位块;2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净化车间用的补风式自调节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管道1,通风管道1右侧固定连接有双输出轴电机2,双输出轴电机2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杆3,下侧转杆3外侧活动连接有第一皮带4,第一皮带4左侧活动连接有扇叶5,扇叶5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杆6,稳定杆6外侧活动连接有过滤网7,过滤网7和通风管道1固定连接,上侧转杆3外侧活动连接有第二皮带8,第二皮带8左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杆9,活动杆9下侧活动连接有积尘箱10,积尘箱10内侧活动连接有第一齿轮11,第一齿轮11和活动杆9固定连接,第一齿轮11右侧啮合有第二齿轮12,第二齿轮12右侧固定连接有移动螺柱13,移动螺柱13右侧螺纹连接有移动板14,移动板14内侧固定连接有刷子15。
[0020]参考图1,移动板14内侧固定连接有斜块16。
[002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斜块16的设置,使得下侧过滤网7下侧的灰尘流入积尘箱10内侧更加便捷,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22]参考图1,通风管道1右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壳17,保护壳17和双输出轴电机2固定连接。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保护壳17的设置,使得双输出轴电机2远离灰尘,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0024]参考图2,积尘箱10前侧活动连接有门板18。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门板18的设置,使得积尘箱10的开关更加便捷,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
[0026]参考图1,移动螺柱13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9,限位块19和通风管道1活动连接。
[002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限位块19的设置,使得移动螺柱13的转动更加稳定,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0028]参考图2,门板18前侧固定连接有把手20。
[002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把手20的设置,使得门板18的移动更加便捷,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
[003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启动双输出轴电机2,通过双输出轴电机2带动下侧转杆3转动,通过下侧转杆3带动第一皮带4转动,通过第一皮带4带动扇叶5转动,通过扇叶5带动空气经过过滤网7,通过空气带动灰尘与过滤网7接触,使得灰尘被过滤网7阻拦,需要清理时,通过双输出轴电机2带动上侧转杆3,通过上侧转杆3带动第二皮带8转动,通过第二皮带8带动活动杆9转动,通过活动杆9带动第一齿轮11,通过第一齿轮11带动第二齿轮12转动,通过第二齿轮12带动移动螺柱13转动,通过移动螺柱13带动移动板14移动,通过移动板14带动刷子15移动,使得刷子15对过滤网7进去清理,使得灰尘掉落至移动板14内侧,再将移动板14归位,将积尘箱10打开,将灰尘清理即可。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化车间用的补风式自调节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1)右侧固定连接有双输出轴电机(2),所述双输出轴电机(2)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杆(3),下侧所述转杆(3)外侧活动连接有第一皮带(4),所述第一皮带(4)左侧活动连接有扇叶(5),所述扇叶(5)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稳定杆(6),所述稳定杆(6)外侧活动连接有过滤网(7),所述过滤网(7)和通风管道(1)固定连接,上侧所述转杆(3)外侧活动连接有第二皮带(8),所述第二皮带(8)左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杆(9),所述活动杆(9)下侧活动连接有积尘箱(10),所述积尘箱(10)内侧活动连接有第一齿轮(11),所述第一齿轮(11)和活动杆(9)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1)右侧啮合有第二齿轮(12),所述第二齿轮(12)右侧固定连接有移动螺柱(13),所述移动螺柱(13)右侧螺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兴王群吴玉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翔海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