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接触的定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881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接触的定时器,其中,包括壳体、转盘组件、定时跳扣、小跳扣、第一复位件、与对应接线端子连接的第一弹片以及与对应接线端子连接的第二弹片,转盘组件包括转盘,定时跳扣相对壳体转动,定时跳扣的一端位于转盘的运动轨迹上,定时跳扣的另一端带动第一弹片朝向第二弹片运动,小跳扣一端与第一弹片联动,小跳扣另一端上设有与第二弹片配合的卡槽,第一复位件位于小跳扣的运动轨迹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快速接触、降低拉弧的产生。拉弧的产生。拉弧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接触的定时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快速接触的定时器。

技术介绍

[0002]定时器包括楼道定时器。现有的定时器通过线路板、电机、转盘控制实现定时效果。转盘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定时跳扣转动,定时跳扣带动与对应接线端子连接的第一弹片、第二弹片接触,从而实现电气连通效果。
[0003]但是此种结构存在的问题在于,转盘在转动过程中,定时跳扣也是缓慢动作,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慢慢接触(此处缓慢具体为与定时跳扣配合的扭簧进行储能,使得转动力减小),从而实现电气连接,由于缓慢接触,会形成拉弧,严重影响到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定时器的使用寿命。故如何实现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之间的快速接触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接触的定时器。
[0005]本技术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接触的定时器,其中,包括壳体、转盘组件、定时跳扣、小跳扣、第一复位件、与对应接线端子连接的第一弹片以及与对应接线端子连接的第二弹片,转盘组件包括转盘,定时跳扣相对壳体转动,定时跳扣的一端位于转盘的运动轨迹上,定时跳扣的另一端带动第一弹片朝向第二弹片运动,小跳扣一端与第一弹片联动,小跳扣另一端上设有与第二弹片配合的卡槽,第一复位件位于小跳扣的运动轨迹上。
[0006]采用此种结构设置,当转盘运行到开通设定位置时,定时跳扣在运动过程中带动第一弹片运动,第一弹片通过小跳扣也带动第二弹片运动,此种运动状态下,第一复位件保证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同时运动一段行程,当小跳扣越过第一复位件施加的力后,第二弹片从卡槽从脱离,此时,第二弹片恢复形变,快速复位,此时,形成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的电气连接效果,当转盘转动到断开设定位置时,使得定时跳扣恢复原状时,定时跳扣带动小跳扣恢复原状。相对于现有技术,此种结构,贴合时快速连接,不易产生拉弧,分离时,复位力超出了现有的弹力(增加了第一弹片的储能力),形成了快速分离的效果,不易产生拉弧。
[0007]其中,第一弹片上设有固定槽,小跳扣上设有固定脚,固定脚伸入至固定槽内。
[0008]通过固定槽的设置,实现了第一弹片与小跳扣之间的联动效果,使得第一弹片更好的实现运动。
[0009]其中,固定槽位于第一弹片的顶端上。
[0010]固定槽的位置限定,形成了杠杆效果,无需很大的力即可推动第一弹片,同时还带动小跳扣运动。
[0011]其中,第一复位件为√字型,第一复位件下端与壳体固定,第一复位件的上端位于小跳扣的运动轨迹上。
[0012]采用此种结构设置,使得第一复位件形成固定效果,通过第一复位件的上端实现了小跳扣的施压效果,使得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可以同时运动一段距离。
[0013]其中,壳体上设有转轴,定时跳扣套设在转轴上,小跳扣上设有第一支脚,第一支脚位于远离固定脚的一端上,转轴位于第一支脚的转动轨迹上。
[0014]通过转轴与小跳扣的配合,形成了小跳扣的限位效果,防止第一复位件的复位力过大导致小跳扣脱离。
[0015]其中,小跳扣上设有两个三角凸起,两个三角凸起配合形成了卡槽。
[0016]通过两个三角凸起的设置,形成了卡槽,使得第二弹片从卡槽中脱离更加方便,本实施例中,卡槽的角度优选为75
°‑
105
°

[0017]其中,第一弹片上设有第一触头部,第二弹片上设有第二触头部,第二触头部位于第一触头部的运动轨迹上。
[0018]通过第一触头部与第二触头部的配合,使得贴合连接更为方便。
[0019]其中,还包括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第一导电片一端与对应接线端子连接,第一导电片与第一弹片焊接,第二导电片一端与对应接线端子连接,第二导电片与第二弹片焊接。
[0020]通过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的设置,提高耐电流强度。同时,提高安装固定的牢固性。
[0021]其中,第一导电片与第一弹片焊接位置并非第一导电片的端点位置,第二导电片与第二弹片焊接位置并非第二导电片的端点位置。
[0022]采用此种结构设置,形成了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的弹性效果,使得弹性更佳,更好的提供复位力。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小跳扣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小跳扣的侧视图;
[002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第一复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第一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0029]参照附图1

6所示,一种快速接触的定时器,包括壳体1、转盘组件2、定时跳扣3、小跳扣4、第一复位件5、与对应接线端子10连接的第一弹片6以及与对应接线端子10连接的第二弹片7。
[0030]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定时器内还设有线路板、电机、拨杆、动断跳扣,通过线路板与电机配合,带动齿轮组运动,齿轮组与转盘组件2配合,形成定时效果,线路板与电机形成了自动控制的效果。拨杆与动断跳扣配合,使得第一弹片6与第二弹片7接触或分离的效果,拨
杆与动断跳扣形成了手动操作的效果。本实施例中,手自动操作为现有技术,故本实施例中不展开描述。
[0031]转盘组件2包括转盘21,转盘21结构为现有技术,故本实施例中,不展开描述。
[0032]壳体1上设有转轴11。定时跳扣3套设在转轴11上,从而实现了定时跳扣3相对于壳体1转动。定时跳扣3一端位于转盘21的运动轨迹上,通过转盘21转动带动定时跳扣3转动。定时跳扣3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弹片6的右侧上,通过转盘21转动,带动定时跳扣3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一弹片6朝向左侧的第二弹片7运动,实现了驱动效果。此处定时跳扣3内还有复位结构,带动定时跳扣3复位,此处复位结构为现有技术,故本实施例中不展开描述。
[0033]小跳扣4为L型,中间位置为L型的连接位置上设有两个三角凸起41以及卡槽42。卡槽42位于两个三角凸起41之间,也可以认为卡槽42是通过两个三角凸起41配合形成。此处卡槽42具体与第二弹片7的顶端配合,当小跳扣4转动的时候,第二弹片7顶端会从卡槽42中脱离,此处卡槽42的深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卡槽42的角度优选为75
°‑
105
°
。进一步,两个三角凸起41的角度优选为锐角。
[0034]L型朝向上方即为第一支脚43,第一支脚43可以为垂直向上延伸,也可以为斜向向上延伸。转轴11位于第一支脚43的转动轨迹上。通过转轴11与小跳扣4的配合,形成了小跳扣4的限位效果,防止第一复位件5的复位力过大导致小跳扣4脱离。
[0035]L型朝向右侧的一端上设有固定脚44,固定脚44为垂直向下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接触的定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转盘组件、定时跳扣、小跳扣、第一复位件、与对应接线端子连接的第一弹片以及与对应接线端子连接的第二弹片,转盘组件包括转盘,定时跳扣相对壳体转动,定时跳扣的一端位于转盘的运动轨迹上,定时跳扣的另一端带动第一弹片朝向第二弹片运动,小跳扣一端与第一弹片联动,小跳扣另一端上设有与第二弹片配合的卡槽,第一复位件位于小跳扣的运动轨迹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接触的定时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弹片上设有固定槽,小跳扣上设有固定脚,固定脚伸入至固定槽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接触的定时器,其特征在于:固定槽位于第一弹片的顶端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接触的定时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复位件为√字型,第一复位件下端与壳体固定,第一复位件的上端位于小跳扣的运动轨迹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接触的定时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克奇任志宏郑新华周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安良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