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设备的壳体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879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描述一种测量设备的壳体连接结构,测量设备包括测量平台和围绕测量平台的多个壳体,壳体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测量平台的基座和设置于壳体的卡合部,基座包括至少一个与卡合部相匹配的承载部,卡合部包括至少一个与承载部卡接的卡片,其中,基座设置于测量平台朝向壳体的一侧,承载部与测量平台朝向壳体的一侧之间形成有预设间距的空隙,卡片通过空隙与承载部卡接。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壳体与测量平台之间连接比较牢固、壳体拆装方便并且能够较好地保持测量平台的刚性。且能够较好地保持测量平台的刚性。且能够较好地保持测量平台的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测量设备的壳体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测量设备的壳体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三坐标测量机是一种工业测量仪器,由于其具有测量功能强大和测量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工业生产以及计量检测等领域。
[0003]为保证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量精度,三坐标测量机需要具有良好的温度适应性和抗形变时效能力,因此,三坐标测量机的主体结构通常采用大理石或花岗岩等硬质矿物材料制成。当三坐标测量机的主体结构(例如测量平台)安装多个钣金件作为防护外壳时,往往需要在大理石上加工多个连接孔,以便钣金件(也即三坐标测量机的壳体)通过多个连接孔与大理石连接,并且,为了使面积较大的钣金件与大理石之间连接牢固,需要在大理石上加工的连接孔的数量往往比较多,这样一来,容易破坏大理石的刚性,从而降低三坐标测量机的主体结构的稳定性,进而影响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量精度。
[0004]另外,由于钣金件需要通过多个连接孔与大理石连接,使得拆卸和安装多个钣金件往往比较麻烦、费时又费力,这会给三坐标测量机后期的维护保养造成诸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是有鉴于上述的状况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得壳体与测量平台之间连接比较牢固、壳体拆装方便并且能够较好地保持测量平台的刚性的壳体连接结构。
[0006]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测量设备的壳体连接结构,所述测量设备包括测量平台和围绕所述测量平台的多个壳体,包括设置于所述测量平台的基座和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卡合部,所述基座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卡合部相匹配的承载部,所述卡合部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承载部卡接的卡片,其中,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测量平台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承载部与所述测量平台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之间形成有预设间距的空隙,所述卡片通过所述空隙与所述承载部卡接。
[0007]在本技术中,多个壳体通过壳体连接结构与测量平台连接,壳体连接结构包括卡合部和基座,并且卡合部和基座能够相互配合形成可拆卸的连接,其中,卡合部设置于壳体,基座设置于测量平台。通过基座的承载部卡接于卡合部的卡片能够实现壳体与测量平台之间可拆卸的连接,另外,通过卡接的方式能够使得壳体与测量平台之间的连接比较牢固,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在测量平台的侧面加工连接壳体的孔位,从而能够较好地保持测量平台的刚性。另外,卡合部的卡片通过预设间距的空隙以使得承载部卡接于卡片的卡接段,能够比较方便地将壳体安装测量平台的侧面;另外,通过预设间距的空隙,也能够比较方便地拆卸壳体。
[0008]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壳体连接结构中,可选地,所述基座还包括与所述测量平台固定连接的主体部,所述承载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承载部对称设置于所述主
体部。在这种情况下,基座能够通过主体部与测量平台固定连接。另外,当多个承载部卡接于对应的多个卡片时,能够使得主体部各个部分的受力趋于平衡,从而能够提高基座与卡合部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而能够提高壳体与测量平台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09]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壳体连接结构中,可选地,所述主体部具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主体部通过所述通孔固定于所述测量平台。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主体部通过通孔以螺接的方式固定于测量平台。由此,能够提高主体部与测量平台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0010]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壳体连接结构中,可选地,所述承载部包括呈圆柱状的承载柱和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主体部通过粘连、螺接或卡合方式中的一种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承载柱的圆弧表面与卡片形成面接触,能够较好地减小承载柱与卡片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使得承载柱比较方便地卡接于卡片的卡槽。另外,使得固定板与主体部之间能够以多种方式灵活地连接。
[0011]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壳体连接结构中,可选地,所述卡片呈L型,所述卡片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连接段、以及形成于所述连接段且与所述承载部卡接的卡接段。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壳体与卡合部连接,当设置于测量平台的承载部卡接于卡片时,能够使得壳体连接于测量平台。
[0012]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壳体连接结构中,可选地,所述卡接段相对于所述连接段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弯曲预设角度且具有卡接所述承载部的卡槽。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比较方便地确认基座的承载部与卡合部的卡片之间已经完成卡接。另外,承载部以卡接于卡槽的方式与卡合部连接,能够提高卡合部与基座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从而提高壳体与测量平台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0013]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壳体连接结构中,可选地,多个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设置的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邻设置的第三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三壳体相对设置的第四壳体;至少一个所述壳体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壳体连接结构与所述测量平台可拆卸地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以及第四壳体围绕测量平台设置。另外,能够使得各个壳体之间的拆卸和安装互不干扰,从而能够提高拆卸和安装壳体的便捷性。
[0014]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壳体连接结构中,可选地,所述测量平台包括工作台、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一侧的导轨、以及多个连接板,其中,所述多个连接板包括连接于所述导轨的两端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工作台的底面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共面的第三连接板、以及连接于工作台的底面且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共面的第四连接板;所述工作台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基座,所述第一壳体通过设置于所述工作台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的至少一个基座与所述测量平台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得第一壳体与测量平台之间的连接比较牢固和稳定,并且能够比较方便地拆卸和安装第一壳体。另外,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在工作台的侧面加工连接第一壳体的孔位,从而能够较好地保持测量平台的刚性。
[0015]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壳体连接结构中,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基座,所述导轨朝向所述第三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基座,所述第三壳体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多个所述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导轨的至少一个基座与所述测量平台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分别在第一
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导轨的侧面设置多个基座,令多个基座与设置在第三壳体的卡片卡接,能够提高第三壳体与测量平台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并且能够比较方便地拆卸和安装第三壳体。另外,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在导轨的侧面加工连接第三壳体的孔位,从而能够较好地保持测量平台的刚性。
[0016]另外,在本技术所涉及的壳体连接结构中,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基座,所述工作台朝向所述第四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基座,所述第四壳体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的多个所述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工作台的至少一个基座与所述测量平台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分别在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板以及测量平台的侧面设置多个基座,令多个基座与设置在第四壳体的卡片卡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量设备的壳体连接结构,所述测量设备包括测量平台和围绕所述测量平台的多个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测量平台的基座和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卡合部,所述基座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卡合部相匹配的承载部,所述卡合部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承载部卡接的卡片,其中,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测量平台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承载部与所述测量平台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之间形成有预设间距的空隙,所述卡片通过所述空隙与所述承载部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与所述测量平台固定连接的主体部,所述承载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承载部对称设置于所述主体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主体部通过所述通孔固定于所述测量平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包括呈圆柱状的承载柱和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主体部通过粘连、螺接或卡合方式中的一种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片呈L型,所述卡片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连接段、以及形成于所述连接段且与所述承载部卡接的卡接段。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段相对于所述连接段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弯曲预设角度且具有卡接所述承载部的卡槽。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壳体包括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爱文陈源程龙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图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