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预紧力的弹性C形锁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864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预紧力的弹性C形锁环结构,包括C形锁环、外侧配合部件、内侧配合部件和驱动环,所述C形锁环内壁上形成有与驱动环相配合的第一斜面,所述驱动环轴向移动可挤压C形锁环径向张开,C形锁环径向张开可挤压内侧配合部件轴向移动,所述C形锁环的外壁与外侧配合部件的内壁分别形成有相配合的齿形接合部,两齿形接合部呈相错位设置,C形锁环径向张开时,两齿形接合部接触挤压外侧配合部件,使外侧配合部件沿与内侧配合部件轴向移动的相反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采用齿形结构与外侧配合部件相接处配合,在齿形结构出现微小变形或磨损后,仅增加极少C形锁环扩张行程,不会对开合效果产生影响的优点。不会对开合效果产生影响的优点。不会对开合效果产生影响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预紧力的弹性C形锁环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锁环
,尤其涉及一种高预紧力的弹性C形锁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复杂环境下对连接设备的力学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研发出稳定性好、预紧力高的锁环变得十分急迫。而现有技术中,对于锁紧结构中,大部分采用锁块或者C形环。目前锁块在张开或者收缩过程中易卡而达不到锁紧和解锁的目的,存在一些不适用的场景。而C形环目前的应用范围较广,但也存在诸多弊端。
[0003]对于C形环而言,C形环张开时与C形环外侧的配合部件,基本靠直接挤压配合,在反复使用,尤其是长期使用后,C形环外侧容易出现微小变形或磨损,使其与外侧的配合部件很难再紧密配合,因此在解锁或锁定是具有间隙感,导致锁紧不灵敏或失效;另外C形环未开槽和孔的结构,其轴向驱动载荷过大,现场无法满足;或者仅开槽但没有圆孔释放集中应力,导致C形环易开裂破坏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高预紧力的弹性C形锁环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预紧力的弹性C形锁环结构,具备采用齿形结构与外侧配合部件相接处配合,在齿形结构出现微小变形或磨损后,仅增加极少C形锁环扩张行程,不会对开合效果产生影响的优点,解决了C形环外侧容易出现微小变形或磨损,使其与外侧的配合部件很难再紧密配合,因此在解锁或锁定时具有间隙感,导致锁紧不灵敏或失效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预紧力的弹性C形锁环结构,包括C形锁环、外侧配合部件、内侧配合部件和驱动环,所述C形锁环内壁上形成有与驱动环相配合的第一斜面,所述驱动环轴向移动可挤压C形锁环径向张开,C形锁环与内侧配合部件间隙配合,C形锁环径向张开可挤压内侧配合部件轴向移动,所述C形锁环的外壁与外侧配合部件的内壁分别形成有相配合的齿形接合部,两齿形接合部呈相错位设置,C形锁环径向张开时,两齿形接合部接触挤压外侧配合部件,使外侧配合部件沿与内侧配合部件轴向移动的相反方向移动。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齿形接合部包括有至少两组凸齿,两组所述凸齿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凸齿上形成有第二斜面。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均呈45
°
斜面设置。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C形锁环的开口处两端均形成有切角部,所述切角部位于C形锁环外壁上。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C形锁环的外壁开设有多组应变槽,多组应变槽呈环形阵列设置于C形锁环上,且应变槽沿C形锁环的轴向贯穿开设。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应变槽内底部开设有应力孔,应力孔沿C形锁环的轴向贯穿开设,且应力孔的直径大于应变槽的宽度。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C形锁环内侧设置有竖直面,该竖直面与第一斜面相连接,从而驱动环轴向移动至与竖直面相接触后,C形锁环达到最大张开位置。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C形锁环的远离驱动环一侧设置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与内侧配合部件进行配合,从而挤压内侧配合部件朝远离驱动环方向轴向运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通过C形锁环与外侧配合部件的齿形接合部,两齿形接合部呈相错位设置,在解锁时,外侧配合部件与C形锁环通过齿形接合部的配合而产生移动,进而进行解锁,因此减少了直接挤压导致的微小变形或磨损,并且在齿形结构出现微小变形或磨损后,仅增加极少C形锁环扩张行程,不会对开合效果产生影响,也不会出现开合的间隙感;
[0015]2、本技术通过C形锁环外侧开设的应变槽和应力孔,一方面降低C形锁环的径向刚度,以使C形锁环弹性张开的驱动力不会过大;另一方面,C形锁环开应变槽后避免其应力集中导致开裂失效,而且应变槽与应力孔的一体化结构设计,增加了应力孔的应力释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视角爆炸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视角爆炸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变槽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齿形接合部示意图。
[0021]图中:1、C形锁环;2、外侧配合部件;3、内侧配合部件;4、驱动环;
[0022]101、应变槽;102、应力孔;103、切角部;104、第二斜面;105、齿形接合部;106、第一斜面;107、支撑面;108、竖直面;109、凸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25]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预紧力的弹性C形锁环结构,包括C形锁环1、外侧配合部件2、内侧配合部件3和驱动环4,C形锁环1内壁上形成有与驱动环4相配合的第一斜面106,驱动环4轴向移动可挤压C形锁环1径向张开,C形锁环1与内侧配合部件3间隙配合,C形锁环1径向张开可挤压内侧配合部件3轴向移动,C形锁环1的外壁与外侧配合部件2的内壁分别形成有相配合的齿形接合部105,两齿形接合部105呈相错位设置,C形锁环1径向张开时,两齿形接合部105接触挤压外侧配合部件2,使外侧配合部件2沿与内侧配合部件3轴向移动的相反方向移动;
[0026]因此,通过驱动环4驱动C形锁环1张开,以及C形锁环1驱动内侧配合部件3与外侧配合部件2反向运动的过程,实现了解锁;由此,在两者的承载台阶处锁紧并产生较大的预紧力,且该预紧力的大小可通过轴向驱动环4的驱动力大小进行标定,从而实现对C形锁环1预紧力的量化控制。
[0027]上述通过C形锁环1与外侧配合部件2的齿形接合部105,两齿形接合部105呈相错
位设置,在解锁时,外侧配合部件2与C形锁环1通过齿形接合部105的配合而产生移动,进而进行解锁,因此减少了直接挤压导致的微小变形或磨损,并且在齿形结构出现微小变形或磨损后,仅增加极少C形锁环1扩张行程,不会对开合效果产生影响,也不会出现开合的间隙感。
[0028]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齿形接合部105包括有至少两组凸齿109,两组凸齿109之间设置有间隙,凸齿109上形成有第二斜面104,该第二斜面104即为齿形接合部105接触时施加作用力的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凸齿109可以设置多组,以增加分散作用力的效果。
[0029]优选的,第一斜面106和第二斜面104均呈45
°
斜面设置;
[0030]首先,对于驱动环4的第一斜面106而言,一方面45
°
斜面角度大于摩擦角,不会自锁;另一方面45
°
斜面具备轴向驱动力和径向张开力之间接近1:1的转换,既使C形锁环1不过快张开,也不使C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预紧力的弹性C形锁环结构,包括C形锁环(1)、外侧配合部件(2)、内侧配合部件(3)和驱动环(4),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锁环(1)内壁上形成有与驱动环(4)相配合的第一斜面(106),所述驱动环(4)轴向移动可挤压C形锁环(1)径向张开,C形锁环(1)与内侧配合部件(3)间隙配合,C形锁环(1)径向张开可挤压内侧配合部件(3)轴向移动,所述C形锁环(1)的外壁与外侧配合部件(2)的内壁分别形成有相配合的齿形接合部(105),两齿形接合部(105)呈相错位设置,C形锁环(1)径向张开时,两齿形接合部(105)接触挤压外侧配合部件(2),使外侧配合部件(2)沿与内侧配合部件(3)轴向移动的相反方向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预紧力的弹性C形锁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形接合部(105)包括有至少两组凸齿(109),两组所述凸齿(109)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凸齿(109)上形成有第二斜面(10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预紧力的弹性C形锁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106)和第二斜面(104)均呈45
°
斜面设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预紧力的弹性C形锁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锁环(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云丰林元华邓宽海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