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市政污水管道的引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8556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3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市政污水管道的引水结构,包括预制沉井管节、污水管道、污水管托、第一钢筋混凝土部分、第二钢筋混凝土部分、第三钢筋混凝土部分、第四钢筋混凝土部分、第五钢筋混凝土部分和引水管,污水管道设置于市政地面下方,且污水管道的底部沿其管道铺设有污水管托,市政地面位于污水管道正上方位置处通过传统沉井方法将多节预制沉井管节沉放至污水管道顶部上方,通过在污水管道上方的市政地面上进行沉井施工,并施工建设引水结构,此施工过程中无需考虑现有井位的距离、施工路径上的障碍物以及路径不畅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既保证了市政污水管网的安全,也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和施工难度。成本和施工难度。成本和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市政污水管道的引水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市政工程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市政污水管道的引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3060战略的逐步深入,市政原生污水作为重要的冷热源载体,逐步进入建筑热泵应用领域。但是市政污水的引退水工程属于新生事物,没有过多的案例可以借鉴,目前大多是采用“井进井退”的引退水方式,但是因为受到井位距离、障碍物、路径不畅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实施起来经常碰到“成本高”、“难度大”等现实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市政污水管道的引水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一种用于市政污水管道的引水结构,包括预制沉井管节、污水管道、污水管托、第一钢筋混凝土部分、第二钢筋混凝土部分、第三钢筋混凝土部分、第四钢筋混凝土部分、第五钢筋混凝土部分和引水管,所述污水管道设置于市政地面下方,且所述污水管道的底部沿其管道铺设有污水管托,所述市政地面位于所述污水管道正上方位置处通过传统沉井方法将多节预制沉井管节沉放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市政污水管道的引水结构,包括预制沉井管节(2)、污水管道(3)、污水管托(4)、第一钢筋混凝土部分(5)、第二钢筋混凝土部分(6)、第三钢筋混凝土部分(7)、第四钢筋混凝土部分(8)、第五钢筋混凝土部分(10)和引水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管道(3)设置于市政地面(1)下方,且所述污水管道(3)的底部沿其管道铺设有污水管托(4),所述市政地面(1)位于所述污水管道(3)正上方位置处通过传统沉井方法将多节预制沉井管节(2)沉放至所述污水管道(3)顶部上方,位于最底端所述预制沉井管节(2)位置处的所述污水管道(3)径向的一侧浇筑置有第一钢筋混凝土部分(5),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部分(5)能够包覆单侧的所述污水管道(3)和所述污水管托(4),所述污水管道(3)径向的另一侧的下方浇筑置有第二钢筋混凝土部分(6),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部分(6)位于所述污水管托(4)的侧边下部,位于最底端所述预制沉井管节(2)位置处的所述污水管道(3)轴向的两侧均浇筑置有第三钢筋混凝土部分(7),所述第三钢筋混凝土部分(7)与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部分(5)和第二钢筋混凝土部分(6)相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部分(6)的顶部固定置有引水管(9),所述引水管(9)周侧浇筑置有第四钢筋混凝土部分(8),所述第四钢筋混凝土部分(8)与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部分(6)和第三钢筋混凝土部分(7)相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部分(5)、所述第三钢筋混凝土部分(7)与所述第四钢筋混凝土部分(8)相互连接形成整体的包裹结构,且所述包裹结构中部留有一个空腔为引水腔(11),所述引水腔(11)与所述引水管(9)相连通,所述包裹结构顶部与最底端所述预制沉井管节(2)的底部开口之间的间隙通过浇筑第五钢筋混凝土部分(10)进行填充密封,位于所述引水腔(11)内且正对所述引水管(9)位置处的所述污水管道(3)的一面上开设有引水口(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市政污水管道的引水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宓小香梁伟臧其蒙郭维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创亚普光热电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