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效厌氧消化与热电联产耦合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853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高效厌氧消化与热电联产耦合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基于高效厌氧消化与热电联产耦合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罐体,污水处理罐体的外端壁下方对称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污水处理罐体的内端壁上侧卡接有漏斗型顶盖,它通过将厌氧消化技术和热电联产耦合技术结合到一起,摒弃掉传统的开放式污水处理方法,将污水存放至污水处理罐体内密封处理,有效避免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将这些气体收集处理,将其中的甲烷气体分离出来,通过热电联产发电装置即可产生大量的电能和热能,符合当前的环保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符合当前的环保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符合当前的环保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高效厌氧消化与热电联产耦合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基于高效厌氧消化与热电联产耦合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活性污泥处理过程是“以能消能”、“污染物转嫁”,处理过程能耗高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与此同时,污水中COD蕴含的巨大有机化学能远远未被挖掘及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高效厌氧消化与热电联产耦合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它通过将厌氧消化技术和热电联产耦合技术结合到一起,摒弃掉传统的开放式污水处理方法,将污水存放至污水处理罐体内密封处理,有效避免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将这些气体收集处理,将其中的甲烷气体分离出来,通过热电联产发电装置即可产生大量的电能和热能,符合当前的环保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0005]2.技术方案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基于高效厌氧消化与热电联产耦合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罐体,所述污水处理罐体的外端壁下方对称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污水处理罐体的内端壁上侧卡接有漏斗型顶盖,所述漏斗型顶盖的顶端卡接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的外端壁套设有转接环,且转接环位于漏斗型顶盖上侧,所述转接环的顶端固定均匀开设有多个导流孔,所述抽气管的外端壁套设有中空导流块,且中空导流块位于转接环的上侧,所述中空导流块的外端壁固定连接有处理液进入管,所述处理液进入管通过中空导流块与导流孔相互贯通,所述导流孔内卡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贯穿导流孔并伸入漏斗型顶盖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漏斗型顶盖的外端壁固定连接有一对安装块,所述污水处理罐体的内底端开设有安装孔和多个污泥渗漏孔,且多个污泥渗漏孔均匀分布于安装孔的四周,所述安装孔内卡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磁块。
[0009]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块的顶端通过电机转动连接有刮板,所述电机外套设有防护罩。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外端壁开设有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电磁块和电机在支撑柱和底座内部电性连接,当污水处理罐体底部的污泥储存到一定程度之后,操作人员可将底座上的电源接口和外接电源相连接,对电磁块和其顶端的电机供电,通过控制终端首先启动电磁块,电磁块所产生的强大的磁场将污水处理罐体的底端吸附,进而将污水处理罐体抬起,而后操作人员再通过控制终端启动电磁块顶端的电机,带动刮板贴合着污水处理罐体的内底端转动,污水处理罐体底部的污泥便可
被刮取出来,并最终通过污泥渗漏孔落至底座上,大大提高了操作人员对污水处理罐体底部积存污泥的清洁效率,且在污水处理罐体抬起的过程中,由于漏斗型顶盖是通过安装块与外部支撑结构独立连接的,所以污水处理罐体的抬升动作并不会带动着漏斗型顶盖以及与漏斗型顶盖相连接的结构同步抬起,也就保证了处理液进入管和抽气管均能够与外部管道稳固连接,同时,在污水处理罐体内的厌氧菌溶液对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操作人员也可以通过控制终端单独启动电机,进而带动刮板对污水和厌氧菌溶液同步搅拌,提高了厌氧菌溶液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0011]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多个阻塞块,多个所述阻塞块分别贯穿与之相对应的污泥渗漏孔并伸入污水处理罐体内,所述阻塞块的外端壁贴合有密封圈,通过阻塞块对污泥渗漏孔的阻塞效果,有效降低了污水在污水处理罐体内净化处理的过程中,从污泥渗漏孔处泄漏出来的可能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2]进一步的,所述污水处理罐体的外端壁固定连接有观察管,且观察管的上下两端均贯穿污水处理罐体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观察管内放置有观测球,操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管内的观测球实时观测污水处理罐体内的水位情况,进而判断出污水处理罐体底部的污泥沉积情况,以便对污泥及时清理,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3]3.有益效果
[00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5](1)本方案通过将厌氧消化技术和热电联产耦合技术结合到一起,摒弃掉传统的开放式污水处理方法,将污水存放至污水处理罐体内密封处理,有效避免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将这些气体收集处理,将其中的甲烷气体分离出来,通过热电联产发电装置即可产生大量的电能和热能,符合当前的环保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0016](2)当污水处理罐体底部的污泥储存到一定程度之后,操作人员可将底座上的电源接口和外接电源相连接,对电磁块和其顶端的电机供电,通过控制终端首先启动电磁块,电磁块所产生的强大的磁场将污水处理罐体的底端吸附,进而将污水处理罐体抬起,而后操作人员再通过控制终端启动电磁块顶端的电机,带动刮板贴合着污水处理罐体的内底端转动,污水处理罐体底部的污泥便可被刮取出来,并最终通过污泥渗漏孔落至底座上,大大提高了操作人员对污水处理罐体底部积存污泥的清洁效率,且在污水处理罐体抬起的过程中,由于漏斗型顶盖是通过安装块与外部支撑结构独立连接的,所以污水处理罐体的抬升动作并不会带动着漏斗型顶盖以及与漏斗型顶盖相连接的结构同步抬起,也就保证了处理液进入管和抽气管均能够与外部管道稳固连接,同时,在污水处理罐体内的厌氧菌溶液对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操作人员也可以通过控制终端单独启动电机,进而带动刮板对污水和厌氧菌溶液同步搅拌,提高了厌氧菌溶液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0017](3)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多个阻塞块,多个阻塞块分别贯穿与之相对应的污泥渗漏孔并伸入污水处理罐体内,阻塞块的外端壁贴合有密封圈,通过阻塞块对污泥渗漏孔的阻塞效果,有效降低了污水在污水处理罐体内净化处理的过程中,从污泥渗漏孔处泄漏出来的可能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8](4)污水处理罐体的外端壁固定连接有观察管,且观察管的上下两端均贯穿污水处理罐体并延伸至其内部,观察管内放置有观测球,操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管内的观测球实
时观测污水处理罐体内的水位情况,进而判断出污水处理罐体底部的污泥沉积情况,以便对污泥及时清理,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去除中空导流块部分后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局部剖视仰视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整体污泥处理时状态图。
[0024]图中标号说明:
[0025]1、污水处理罐体;2、进水管;3、出水管;4、观察管;5、漏斗型顶盖;6、安装块;7、抽气管;8、转接环;9、导流孔;10、分流管;11、中空导流块;12、处理液进入管;13、安装孔;14、污泥渗漏孔;15、支撑柱;16、电磁块;17、防护罩;18、刮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高效厌氧消化与热电联产耦合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罐体(1)的外端壁下方对称固定连接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3),所述污水处理罐体(1)的内端壁上侧卡接有漏斗型顶盖(5),所述漏斗型顶盖(5)的顶端卡接有抽气管(7),所述抽气管(7)的外端壁套设有转接环(8),且转接环(8)位于漏斗型顶盖(5)上侧,所述转接环(8)的顶端固定均匀开设有多个导流孔(9),所述抽气管(7)的外端壁套设有中空导流块(11),且中空导流块(11)位于转接环(8)的上侧,所述中空导流块(11)的外端壁固定连接有处理液进入管(12),所述处理液进入管(12)通过中空导流块(11)与导流孔(9)相互贯通,所述导流孔(9)内卡接有分流管(10),所述分流管(10)贯穿导流孔(9)并伸入漏斗型顶盖(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效厌氧消化与热电联产耦合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型顶盖(5)的外端壁固定连接有一对安装块(6),所述污水处理罐体(1)的内底端开设有安装孔(13)和多个污泥渗漏孔(14),且多个污泥渗漏孔(14)均匀分布于安装孔(13)的四周,所述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新丁小燕南雪梅汤云春严志程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