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电池弹性卡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8436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放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动汽车电池弹性卡槽。该装置包括第一接触壳体,所述第一接触壳体为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的壳体结构,且与外部放电库连接;自适应装置本体,固定于所述第一接触壳体内部,用于容纳电池,底部通过电线与所述第一接触壳体连接,所述自适应装置本体外侧与所述第一接触壳体内侧之间连接第二弹簧,使自适应本体成为伸缩式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电池;放电装置,用以连接电池电极和电线,以将电池电量导出。本解决了电池放电夹具只能夹取同一规格的电池,适用性低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汽车电池弹性卡槽


[0001]本技术属于电池放电
,具体涉及电动汽车电池弹性卡槽。

技术介绍

[0002]废旧动力电池虽然内部电量不多,但是内部仍然具有高压存在,在回收处理前应进行充分放电处理,否则在回收拆解过程中会存在十分危险的因素。现有技术中,每种放电装置对应一种规格的电池,根据不同电池规格大小选择不同规格的放电装置,导致放电夹取装置适用电池规格单一,每种夹具只适合同一规格的电池,不能调整夹取装置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电动汽车电池弹性卡槽,用以现有夹具只能夹取同一规格的电池,适用性低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电动汽车电池弹性卡槽,包括:
[0005]第一接触壳体,所述第一接触壳体为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的壳体结构,且与外部放电库连接;
[0006]自适应装置本体,固定于所述第一接触壳体内部,用于容纳电池,底部通过电线与所述第一接触壳体连接;
[0007]放电装置,安装于所述自适应本体内部,所述放电装置包括第二接触壳体和自适应接触杆,所述自适应接触杆位于所述第二接触壳体内部,放电时,所述电池的极耳抵住所述自适应接触杆的上表面,使自适应接触杆向下穿过第二接触壳体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接触壳体接触以将电池的电量通过所述电线导入放电库。本实施例实现了自池自动放电,提高放电效率。
[000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适应接触杆由若干杆体组成,每根所述杆体保持独立且组合在一起形成自适应接触杆整体,且所述自适应接触杆截面为六边形。本实施例适用于各类极耳,提高适用性。
[0009]在其中一些是实施例中,所述杆体为圆柱杆体。
[0010]在其中一些是实施例中,每根杆体外套设第一弹簧。本实施例提高了自动化性能。
[00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电装置进一步包括:
[0012]绝缘垫片,所述绝缘垫片设于第二接触壳体与第一接触壳体之间、或者设于第二接触壳体的上部与下部之间,防止短路。本实施例提高了安全性能。
[00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杆体的下端设有限位杆,以防止第一弹簧回弹时所述杆体脱离所述第二接触壳体。
[00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适应装置本体有多个,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壳体内部,且为并联的方式设置。本实施例提高了放电效率。
[00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触壳体为具有一定容置空间的壳体,壳体底部开孔,
自适应接触杆从其内部以及底部的孔穿过,自适应接触杆的高度高于第二接触壳体上表面的高度。
[00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适应装置本体外侧与所述第一接触壳体内侧之间连接第二弹簧,使自适应本体成为伸缩式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电池。
[00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自适应装置本体包括活动的前、后、左和右侧的限位板,每一限位板外侧设有凸起,第一接触壳体内侧设有与所述凸起匹配的凹槽,所述第二弹簧安装在所述凸起上并插入所述凹槽内连接。
[00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侧限位板、后侧限位板、左侧限位板和右侧限位板为一半的Y字结构,即上方倾斜向外,下方竖直向下。本方案便于电池的拿取。
[001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设于每一限位板的竖直部位,且设于同一水平面上。本方便便于力向中间靠拢,提高加紧力。
[002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电装置为导电材质,电池插入自适应装置本体后,电极与所述放电装置连通。
[0021]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动汽车电池弹性卡槽,自适应装置本体通过第二弹簧可以调整大小以使用不同规格的电池,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2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3]图1为本技术电动汽车电池弹性卡槽主视图剖视图;
[0024]图2为图2中A处放大视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电动汽车电池弹性卡槽左视图剖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电动汽车电池弹性卡槽放电装置主视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电动汽车电池弹性卡槽放电装置仰视图;
[0028]图中:
[0029]10、第一接触壳体;11、第二弹簧;12、凹槽;20、自适应装置本体;21、前侧限位板;22、后侧限位板;23、左侧限位板;24、右侧限位板;25、凸起;30、放电装置;31、第二接触壳体;32、自适应接触杆;321、杆体;322、限位杆;323、第一弹簧;33、绝缘垫片;40、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4]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40自适应接触放电装置30,包括:第一接触壳体10、自适应装置本体20和放电装置30,
[0035]第一接触壳体10,所述第一接触壳体10为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的壳体结构,且与外部放电库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接触壳体10包括左右两个侧面,前后两面以及底面,顶面为电池40进入第一接触壳体10部分。
[0036]自适应装置本体20,设于所述第一接触壳体10内部,用于容纳电池40,底部通过电线与所述第一接触壳体1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电池40进入自适应装置本体20时,极耳部分朝下安装放置。
[0037]放电装置30,安装于所述自适应本体内部,所述放电装置30包括第二接触壳体31和自适应接触杆32,所述自适应接触杆32位于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汽车电池弹性卡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触壳体,所述第一接触壳体为内部具有容置空间的壳体结构,且与外部放电库连接;自适应装置本体,固定于所述第一接触壳体内部,用于容纳电池,底部通过电线与所述第一接触壳体连接,所述自适应装置本体包括活动的前侧限位板、后侧限位板、左侧限位板和右侧限位板,每一限位板外侧设有凸起,第一接触壳体内侧设有与所述凸起匹配的凹槽,第二弹簧安装在所述凸起上并插入所述凹槽内连接以使自适应本体适应不同规格的电池;放电装置,用以连接电池电极和电线,以将电池电量导出。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江辉赵冬梅何燕刘治明田庆彬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