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信息全媒体敏捷预警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838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信息全媒体敏捷预警报警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后端设置有外接机构,所述外接机构包括背挡、卡框、伸缩杆、底座、金属卡块和固定结构,所述背挡设置于主体的后端,所述背挡的底端从上向下依次安装有卡框、伸缩杆、底座,所述卡框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金属卡块,且卡框内壁的两侧设置有固定结构;该预警报警装置,通过外接机构的设置,能够使其在地面上安置和手持两种状态下记性选择,而地面上安置的状态能够解放操作人员的双手,由此提高了预警报警装置的功能性,此预警报警装置,还有着体积较小优点,能够手持携带,同时此装置内部各种智能化功能的设置,进而提高了此预警报警装置的便捷性。高了此预警报警装置的便捷性。高了此预警报警装置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信息全媒体敏捷预警报警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报警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全信息全媒体敏捷预警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各种灾害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肆虐,同时人类也努力的与灾难之间进行抗争,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预警设备的出现,有些灾难的发生便能够预见,各种预警设备中预警报警装置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存在,此预警报警装置能够将对灾难检测的数据进行接收处理,当数据突破预设值的同时通过声光进行报警;
[0003]在现在市场上,大多预警报警装置有着体积较大,进而导致移动不便的问题,有些体积较小的预警报警装置没有固定的方式,使其操作性能较弱,导致此预警报警装置的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信息全媒体敏捷预警报警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信息全媒体敏捷预警报警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后端设置有外接机构,所述外接机构包括背挡、卡框、伸缩杆、底座、金属卡块和固定结构,所述背挡设置于主体的后端,所述背挡的底端从上向下依次安装有卡框、伸缩杆、底座,所述卡框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金属卡块,且卡框内壁的两侧设置有固定结构;
[0006]优选的,所述背挡与卡框之间呈卡合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背挡底部的内壁上均安装有磁石块,且磁石块与金属卡块之间呈磁力吸附;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卡接块、顶板、弹簧片和凹槽,所述卡接块均固定于卡框内壁的两侧,所述卡接块的顶端与底端均设置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上均安装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
[0009]优选的,所述顶板的横截面呈梯形,且顶板与弹簧片之间呈弹性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弹簧片均于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组,且若干组弹簧片于凹槽的内壁上呈等间距分布;
[0011]优选的,所述主体后端的顶部安装有摄像模组,且摄像模组的一侧设置有闪光模组,所述主体的前端设置有显示屏,且显示屏的底端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收音模组;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预警报警装置,通过外接机构的设置,能够使其在地面上安置和手持两种状态下记性选择,而地面上安置的状态能够解放操作人员的双手,由此提高了预警报警装置的功能性;
[0013]此预警报警装置,还有着体积较小优点,能够手持携带,同时此装置内部各种智能化功能的设置,进而提高了此预警报警装置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主体的正视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背挡的侧视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背挡的仰视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固定结构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0019]图中:1、主体;2、显示屏;3、控制按钮;4、收音模组;5、摄像模组;6、闪光模组;7、凹槽;8、外接机构;81、背挡;8101、磁石块;82、卡框;83、伸缩杆;84、底座;85、金属卡块;86、固定结构;8601、卡接块;8602、顶板;8603、弹簧片;860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一种全信息全媒体敏捷预警报警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后端设置有外接机构8,外接机构8包括背挡81、卡框82、伸缩杆83、底座84、金属卡块85和固定结构86,背挡81的底端从上向下依次安装有卡框82、伸缩杆83、底座84,卡框8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金属卡块85,且卡框82内壁的两侧设置有固定结构86;
[0022]其中,背挡81与卡框82之间呈卡合结构,固定结构86分别关于卡框82的中心线上呈对称分布,且背挡81上设置有凹槽7,而凹槽7的内部能够粘黏有二维码,且金属卡块85的材质为:铁、镍、钴;
[0023]主体1后端的顶部安装有摄像模组5,且摄像模组5的一侧设置有闪光模组6,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显示屏2,且显示屏2的底端设置有控制按钮3,控制按钮3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收音模组4;
[0024]其中,控制按钮3可控制主体1的启闭,且收音模组4能够接收或播放声源,而闪光模组6可在需要报警时进行闪烁;
[0025]如图2、图3和图4中所示的,背挡81设置于主体1的后端;
[0026]其中,背挡81底部的内壁上均安装有磁石块8101,且磁石块8101与金属卡块85之间呈磁力吸附;
[0027]具体的,当卡框82插入背挡81内部的凹槽中,卡框82与磁石块8101进行接触,利用磁石块8101的自生特性与金属卡块85之间进行吸附固定。
[0028]如图2和图5中所示的,固定结构86包括卡接块8601、顶板8602、弹簧片8603和凹槽8604,卡接块8601均固定于卡框82内壁的两侧,卡接块8601的顶端与底端均设置有凹槽8604,且凹槽8604的内壁上均安装有弹簧片8603,弹簧片86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8602;
[0029]其中,顶板8602的横截面呈梯形,通过顶板8602呈梯形的设计,使背挡81与卡框82
的卡合更加的容易,且顶板8602与弹簧片8603之间呈弹性连接,弹簧片8603均于凹槽8604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组,且若干组弹簧片8603于凹槽8604的内壁上呈等间距分布;
[0030]具体的,当固定结构86插入背挡81内部的凹槽后,顶板8602受力挤压传递至弹簧片8603上,且弹簧片8603因传递的力能发生压缩形变,同时弹簧片8603的自生复位特性带动顶板8602在背挡81内部的抵制,使主体1在卡框82中安装时更加的稳定;
[0031]工作原理:该预警报警装置,首先,将底座84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处,紧接着将主体1背后的背挡81与卡框82进行对齐,随后将背挡81插入卡框82的内部;
[0032]其次,将主体1掰动,使其在合适的角度中,供操作人员使用,然后将伸缩杆83进行抽拉调节至合适高度,进而通过高徒的调节能够适用与不同身高的操作人员;
[0033]最后,按动主体1表面的控制按钮3,使主体1开启,同时显示屏2将接收的数据通过画面向外界进行展示,当主体1需要手持移动后,用力拔动主体1,使背挡81与卡框82分离后,便可实现主体1手持状态,最终完成此装置的全部工作。
[0034]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信息全媒体敏捷预警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后端设置有外接机构(8),所述外接机构(8)包括背挡(81)、卡框(82)、伸缩杆(83)、底座(84)、金属卡块(85)和固定结构(86),所述背挡(81)设置于主体(1)的后端,所述背挡(81)的底端从上向下依次安装有卡框(82)、伸缩杆(83)、底座(84),所述卡框(8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金属卡块(85),且卡框(82)内壁的两侧设置有固定结构(8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信息全媒体敏捷预警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挡(81)与卡框(82)之间呈卡合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信息全媒体敏捷预警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挡(81)底部的内壁上均安装有磁石块(8101),且磁石块(8101)与金属卡块(85)之间呈磁力吸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信息全媒体敏捷预警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86)包括卡接块(8601)、顶板(8602)、弹簧片(8603)和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周新国杨敏张秋香刘广东孙文磊桓宗盛曾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新德音应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