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辅热安装结构及热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831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30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辅热安装结构及热泵机组,所述电辅热安装结构包括:主框架、电器盒、板换组件、电加热桶组件和固定板组,所述板换组件安装于所述主框架上,所述电器盒安装于所述主框架上,且位于所述板换组件的上方,所述电器盒和所述板换组件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固定板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器盒,另一端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连接,以使得所述电加热桶组件横向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本申请充分利用现有安装空间对电辅热进行组装,合理节省热泵机组的安装空间。机组的安装空间。机组的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辅热安装结构及热泵机组


[0001]本申请涉及换热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电辅热安装结构及热泵机组。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增加电辅热安装结构在低环温工况下的制热量,提升用户使用体验,需要在热泵水侧换热器出口增加电辅热。电辅热通常为电加热桶的形式,常规电加热桶体积较大,按常规方式安装后会使热泵机组箱体增大,占用更多的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辅热安装结构,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充分利用现有安装空间对电辅热进行组装,合理节省热泵机组的安装空间。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辅热安装结构,包括:主框架、电器盒、板换组件、电加热桶组件和固定板组,所述板换组件安装于所述主框架上,所述电器盒安装于所述主框架上,且位于所述板换组件的上方,所述电器盒和所述板换组件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固定板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器盒,另一端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连接,以使得所述电加热桶组件横向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组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和所述电器盒之间,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和所述电器盒之间,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间隔设置。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包括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垂直连接的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垂直连接且沿背离所述第二固定板方向延伸的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垂直连接且朝所述电器盒方向延伸的第三板体,所述第三板体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电器盒相适配的安装位,以使得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分别连接于所述电器盒的侧面。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一体成型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上,且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为一体成型件。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桶组件包括桶身、电加热管和温控器,所述桶身与所述固定板组连接,所述电加热管插设于所述桶身内,所述温控器安装于所述桶身的表面用于检测所述桶身的表面温度,且所述温控器与所述电加热管电连接。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桶身的竖直方向底部开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的中心轴线和所述进水口的中心轴线之间形成有夹角a,其中15
°
≤a≤60
°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三进水管、出水管和水泵,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连接于用户端,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水泵,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水泵,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板换组件的进水端,所述第三进水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板
换组件的出水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管连接于所述出水口。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进水管上设置有泄压阀。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桶身的竖直方向顶部设置有排气阀。
[0015]一种热泵机组,包括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电辅热安装结构。
[001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板换组件和电器盒均安装在主框架内,且两者之间是有间隔的,间隔形成了可供电加热桶组件安装的安装空间,电加热桶组件通过固定板组与电器盒连接,继而稳定安装于安装空间内,该安装方式充分利用了热泵机组的内部安装空间,在不需要增加热泵机组体积的前提下,实现了电加热桶组件的稳定组装,进而使得电加热桶组件可以进行有效的辅助加热,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的同时,有效节约生产组装成本。
附图说明
[0017]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辅热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辅热安装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申请图1I处放大示意图;
[0021]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加热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主框架;2、电器盒;3、板换组件;4、电加热桶组件;401、桶身;402、电加热管;4011、进水口;4012、出水口;5、固定板组;501、第一固定板;502、第二固定板;5011、第一板体;5012、第二板体;5013、第三板体;6、水泵;7、第一进水管;8、第二进水管;9、第三进水管;10、出水管;11、泄压阀;12、排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6]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7]如图1

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辅热安装结构,包括:主框架1、电器盒2、板
换组件3、电加热桶组件4和固定板组5,所述板换组件3安装于所述主框架1上,所述电器盒2安装于所述主框架1上,且位于所述板换组件3的上方,所述电器盒2和所述板换组件3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固定板组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器盒2,另一端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4连接,以使得所述电加热桶组件4横向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0028]基于上述方案,主框架1作为整体的框架结构,其内部为个零部件的安装位置,板换组件3是竖直安装在主框架1内的,因此板换组件3至占据竖直方向的安装面积,这对于常规的长方体主框架1而言更为适合,板换组件3的固定可通过设置一个支架来实现,支架通过螺栓锁固在主框架1上,板换组件3再固定在支架上;板换组件3位置固定后,板换组件3和其上方的电器盒2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可视为供电加热桶组件4安装的安装空间,电加热桶组件4通过固定板组5横向安装在这安装空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辅热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1)、电器盒(2)、板换组件(3)、电加热桶组件(4)和固定板组(5),所述板换组件(3)安装于所述主框架(1)上,所述电器盒(2)安装于所述主框架(1)上,且位于所述板换组件(3)的上方,所述电器盒(2)和所述板换组件(3)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固定板组(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器盒(2),另一端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4)连接,以使得所述电加热桶组件(4)横向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辅热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组(5)包括第一固定板(501)和第二固定板(502),所述第一固定板(501)连接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4)和所述电器盒(2)之间,所述第二固定板(502)连接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4)和所述电器盒(2)之间,且所述第一固定板(50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502)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辅热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501)包括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4)垂直连接的第一板体(5011)、与所述第一板体(5011)垂直连接且沿背离所述第二固定板(502)方向延伸的第二板体(5012)、与所述第二板体(5012)垂直连接且朝所述电器盒(2)方向延伸的第三板体(5013),所述第三板体(5013)与所述第二固定板(502)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电器盒(2)相适配的安装位,以使得所述第三板体(5013)和所述第二固定板(502)分别连接于所述电器盒(2)的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辅热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50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502)均一体成型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4)上,且所述第一板体(5011)、所述第二板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超越蔡远登雷朋飞宗毅李建铭施小辉梁冠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