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用风冷式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824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用风冷式制冷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内设有风冷机组装置,第二壳体内设有空冷机组装置,风冷机组装置包括散热风机、冷凝器、蒸发器,散热风机、冷凝器、蒸发器依次连接,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循环冷却液,空冷机组装置包括空冷器、轴流式变频风机、风管、冷冻水循环装置,轴流式变频风机、空冷器与风管依次连接,冷冻水循环装置内循环有冷冻水,冷冻水循环装置设置为穿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使冷冻水在蒸发器与空冷器之间循环换热。通过将风冷机组与空冷机组分别集成于两个独立壳体中,从而达成冷热源物理隔离,降低运行能耗,并且通过模块化封装,达到易于运输和便于使用与维护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用风冷式制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用风冷式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地下隧道工程,内部施工机械往来频繁,发热量大,因空间狭小,空内部气流通受限,受地热等因素影响,导致隧道内热量不断堆积,隧道内部温度、湿度增加,温度最高可达40℃,湿度100%。施工人员在隧道内部作业时,至今没能有效解决隧道内部降温的问题。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当从事体力劳动时,随着劳动强度的增大,体能消耗更多,人员会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可能引起隧道内部施工人员中暑反应,使工作效率明显下降,给施工人员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0003]以往的隧道内部降温采用增大新风量,配合凉水塔降温,这种方式不仅能耗高,降温效率低,无法除湿,而且凉水塔只能设置在洞外,随着隧道的不断深入,凉水塔的管道长度和占地面积将明显增加,所需水压水量需要不断增大,容易出现水压不足制冷不稳定等状况,且设备布置零散,对于实际施工过程十分不便。
[0004]因此,需要一种制冷系统,尽可能采用一种能够稳定控制的制冷系统,使用变频设备,降低制冷能耗,增加智能控制,保证隧道内部的温、湿度符合规范,提高舒适性和经济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隧道用风冷式制冷系统,使用变频设备,降低制冷能耗,保证隧道内部的温、湿度符合规范,提高舒适性和经济型。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隧道用风冷式制冷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风冷机组装置,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空冷机组装置,所述风冷机组装置包括散热风机、冷凝器、蒸发器,所述散热风机、冷凝器、蒸发器依次连接,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循环冷却液,所述冷凝器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与隧道外空气连通的第一空气入口和第一空气出口,所述第一空气入口与冷凝器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风口与散热风机连通,所述散热风机设置于第一壳体的第一空气出口上,所述空冷机组装置包括空冷器、轴流式变频风机、风管、冷冻水循环装置,所述轴流式变频风机、空冷器与风管依次连接,所述冷冻水循环装置内循环有冷冻水,所述冷冻水循环装置设置为穿过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使冷冻水在所述蒸发器与空冷器之间循环换热,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空气入口和第二空气出口,所述第二空气入口和第二空气出口与隧道内环境空气连通,所述第二空气入口与轴流式变频风机入口连通,所述风管设于第二空气出口上。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和控制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冷冻水循环装置上的电控阀,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于风管出口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电控阀电连接。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机位于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蒸发器位于第一壳体上相对的另一侧,所述控制器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的蒸发器的一侧。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冷机组装置还包括冷凝器过滤装置,所述冷凝器过滤装置包裹在冷凝器的进风口上。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棉,所述风冷机组装置还包括冷凝器喷淋系统,冷凝器喷淋系统位于所述冷凝器过滤装置上方。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冻水循环装置包括循环管路,以及位于循环管路上的储水箱与循环泵,所述循环管路设置为穿过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使冷冻水在所述蒸发器与空冷器之间循环换热。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冷机组装置还包括空冷器过滤装置,所述空冷器过滤装置设于空冷器进风口处。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冷器过滤装置包括包覆空冷器进风口的过滤棉,所述空冷机组装置还包括空冷器喷淋系统,所述空冷器喷淋系统设于空冷器过滤装置的空气上游。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冷器过滤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空冷器出口处的过滤棉。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空气出口位于第二壳体上朝向隧道内的一侧,所述第二空气入口位于第二壳体上的其他两侧。
[0016]本技术通过将风冷机组与空冷机组分别集成于两个独立壳体中,从而达成冷热源物理隔离,降低运行能耗,并且通过模块化封装,达到易于运输和便于使用与维护的效果。并且冷热源物理隔离有助于降低出风湿度,提升隧道内用户体感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隧道用风冷式制冷系统示意图。
[0019]图中:1

散热风机;2

冷凝器;3

蒸发器;4

冷凝器喷淋系统;5

蒸发器出水管道;6

蒸发器进水管道;7

冷凝器过滤装置;8

空冷器;9

轴流式变频风机;10

风管;11

空冷器喷淋系统;12

空冷器过滤装置;13

管道过滤器;14

循环泵;15

电控阀;16

储水箱;17

循环管路;18

温湿度传感器;19

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本技术提供一种隧道用风冷式制冷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内设有风冷机组装置,第二壳体内设有空冷机组装置。
[0022]风冷机组装置属于变频的制冷系统,包括散热风机1、冷凝器2、蒸发器3、蒸发器进
水管道5、蒸发器出水管道6。
[0023]其中,散热风机1、冷凝器2、蒸发器3依次连接,并设置于第一壳体内。
[0024]散热风机1位于第一壳体的一侧,蒸发器3位于第一壳体上相对的另一侧。
[0025]风冷机组装置内循环冷却液,冷却液在蒸发器3内蒸发吸热后,输入冷凝器2中冷凝放热,并循环至蒸发器3中。
[0026]蒸发器进水管道5将经换热升温后的循环工质输入蒸发器3中,蒸发器3蒸发吸热,使蒸发器3内的循环工质换热降温,降温后的循环工质经蒸发器出水管道6输出对外降温。
[0027]在一个实施例中,循环工质为冷冻水,压力变动微小,属于常温常压介质,无需压力容器,以满足安全环保要求。
[0028]冷凝器2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空气入口和第一空气出口,第一空气入口与冷凝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用风冷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风冷机组装置,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空冷机组装置,所述风冷机组装置包括散热风机、冷凝器、蒸发器,所述散热风机、冷凝器、蒸发器依次连接,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循环冷却液,所述冷凝器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与隧道外空气连通的第一空气入口和第一空气出口,所述第一空气入口与冷凝器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风口与散热风机连通,所述散热风机设置于第一壳体的第一空气出口上,所述空冷机组装置包括空冷器、轴流式变频风机、风管、冷冻水循环装置,所述轴流式变频风机、空冷器与风管依次连接,所述冷冻水循环装置内循环有冷冻水,所述冷冻水循环装置设置为穿过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使冷冻水在所述蒸发器与空冷器之间循环换热,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空气入口和第二空气出口,所述第二空气入口和第二空气出口与隧道内环境空气连通,所述第二空气入口与轴流式变频风机入口连通,所述风管设于第二空气出口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用风冷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和控制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冷冻水循环装置上的电控阀,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于风管出口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电控阀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用风冷式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位于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蒸发器位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琪杨一博王春洪周高亮
申请(专利权)人:万泰苏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