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听诊器功能的医用防护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8223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30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带听诊器功能的医用防护服,耳具支座设置于头部区的顶部,耳具支座的上端露出于头部区的外部,两个弧形杆长度方向的一端通过耳具支座连接,弧形杆的自由端设置有入耳部,耳具支座外周与头部区形成密封,传声管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耳具支座的上端以及拾音部;头部区内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软性且对应入耳部的收纳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带听诊器功能的医用防护服,听诊器功能部的弧形杆设置于头部区内,而耳具支座的部分设置于头部区内,拾音部与传声管部设置于头部区外,从而实现了听诊器功能部的良好使用环境;在不使用听诊器功能部的情况下,收纳件能对入耳部进行收纳,降低了对于医护人员造成的可能伤害。伤害。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听诊器功能的医用防护服


[0001]本技术涉及防护服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带听诊器功能的医用防护服。

技术介绍

[0002]医用防护服是指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清洁人员等)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如患者、医院探视人员、进入感染区域的人员等)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其作用是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碱性溶液等,保证人员的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按用途分为日常工作服、外科手术服、隔离衣和防护服。
[0003]医用防护服包括头部区、身体区和四肢区,在一些肺部疾病的预防以及诊断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穿着防护服以降低自身被感染的几率。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对监控对象的肺音进行相应的医疗观察,而医护人员穿着了医用防护服后,听诊器夹持在防护服头部区外较难使得医护人员获得较为准确的肺音,且听诊器还存在损坏防护服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带听诊器功能的医用防护服,旨在解决身着防护服后,由于防护服的阻挡,医护人员无法清晰获得听诊器上声波反馈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带听诊器功能的医用防护服,包括:
[0006]防护服,包括相互连接的头部区和身体区;
[0007]听诊器功能部,包括拾音部、传声管部和耳具部,所述耳具部包括两个弧形杆和耳具支座,所述耳具支座设置于所述头部区的顶部,所述耳具支座的上端露出于所述头部区的外部,两个所述弧形杆长度方向的一端通过所述耳具支座连接,所述弧形杆的自由端设置有入耳部,所述耳具支座外周与所述头部区形成密封,所述传声管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耳具支座的上端以及所述拾音部;
[0008]其中,所述头部区内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软性且对应所述入耳部的收纳件,所述入耳部可脱出的设置于所述收纳件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耳具支座的上部自由端具有向所述头部区背面侧延伸的趋势。
[0010]进一步地,所述耳具支座的上部自由端具有15至75度的下倾角度。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盘,所述支撑盘连接于所述耳具支座,所述支撑盘的下表面设置有泡沫减震垫,其中,所述支撑盘为金属或高分子材质。
[0012]进一步地,所述泡沫减震垫呈网格状结构。
[00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盘包括盘体和连接于所述盘体上表面的杆体,所述耳具支座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杆体可拆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孔。
[0014]进一步地,所述杆体与所述第一固定孔之前垫设有第一泡棉套管。
[0015]进一步地,所述盘体呈网格状结构。
[0016]进一步地,所述泡沫减震垫为聚乙烯泡沫材质。
[0017]进一步地,所述身体区外部的前侧设置有承装袋,其中,所述承装袋对应承装所述
拾音部与所述传声管部形成的整体。
[0018]本技术提供的带听诊器功能的医用防护服,听诊器功能部的弧形杆设置于头部区内,而耳具支座的部分设置于头部区内,拾音部与传声管部设置于头部区外,从而实现了听诊器功能部的良好使用环境;同时在不使用听诊器功能部的情况下,收纳件能对入耳部进行收纳,降低了其对于医护人员造成的可能伤害。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带听诊器功能的医用防护服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2中的局部放大;
[0021]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带听诊器功能的医用防护服中听诊器功能部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带听诊器功能的医用防护服中耳具部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带听诊器功能的医用防护服中支撑盘的示意图(剖面)。
[0024]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上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单元、模块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单元、模块、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0027]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0028]参照图1至5,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带听诊器功能的医用防护服,包括:
[0029]防护服100,包括相互连接的头部区110和身体区120;
[0030]听诊器功能部200,包括拾音部210、传声管部220和耳具部230,所述耳具部230包括两个弧形杆231和耳具支座232,所述耳具支座232设置于所述头部区110的顶部,所述耳具支座232的上端露出于所述头部区110的外部,两个所述弧形杆231长度方向的一端通过所述耳具支座232连接,所述弧形杆231的自由端设置有入耳部233,所述耳具支座232外周与所述头部区110形成密封,所述传声管部220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耳具支座232
的上端以及所述拾音部210;
[0031]其中,所述头部区110内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软性且对应所述入耳部233的收纳件111,所述入耳部233可脱出的设置于所述收纳件111内。
[0032]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对监控对象的肺音进行相应的医疗观察,而医护人员穿着了医用防护服后,听诊器夹持在防护服头部区外较难使得医护人员获得较为准确的肺音,且听诊器还存在损坏防护服的风险。
[0033]在本技术中,医用防护服在使用时,上、下方向是固定的,因此以上、下的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方向指示。听诊器功能部200的拾音部210获得监控对象的胸腔声波信息,通过传声管部220传输到耳具支座232,再通过弧形杆231传输到入耳部233,医护人员将入耳部233放置入耳部则可以获得清晰的声波信号。带听诊器功能的医用防护服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循环使用的,具体参照使用的环境。
[0034]耳具支座232外周与头部区110形成密封,从而保障头部区110的密封效果,以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密封方式可以是外加胶体密封,也可以是头部区110自身与耳具支座232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听诊器功能的医用防护服,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服(100),包括相互连接的头部区(110)和身体区(120);听诊器功能部(200),包括拾音部(210)、传声管部(220)和耳具部(230),所述耳具部(230)包括两个弧形杆(231)和耳具支座(232),所述耳具支座(232)设置于所述头部区(110)的顶部,所述耳具支座(232)的上端露出于所述头部区(110)的外部,两个所述弧形杆(231)长度方向的一端通过所述耳具支座(232)连接,所述弧形杆(231)的自由端设置有入耳部(233),所述耳具支座(232)外周与所述头部区(110)形成密封,所述传声管部(220)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耳具支座(232)的上端以及所述拾音部(210);其中,所述头部区(110)内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软性且对应所述入耳部(233)的收纳件(111),所述入耳部(233)可脱出的设置于所述收纳件(11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听诊器功能的医用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具支座(232)的上部自由端具有向所述头部区(110)背面侧延伸的趋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听诊器功能的医用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具支座(232)的上部自由端具有15至75度的下倾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俊彩陈应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