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页岩气井组井间干扰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808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页岩气井组井间干扰评价方法,包括基于井内压力和流量的变化来识别井间干扰情况;在压裂施工结束后,向改造后的地层内注入示踪剂,待到充分洗井后返排,并根据示踪剂的返排与进入监测井中的计量结果评价水力波及裂缝井间干扰程度;在压裂施工结束后,向改造后的地层内注入示踪颗粒,待到充分洗井后返排,并根据示踪颗粒的返排与进入监测井中的计量结果评价水力拉张裂缝井间干扰程度;根据示踪剂和示踪颗粒的返排与进入监测井中的计量结果对页岩气井组井间干扰进行评价。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以区分水力波及裂缝、拉张裂缝的干扰程度,进而有助于判断井间干扰对邻井的影响。干扰对邻井的影响。干扰对邻井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页岩气井组井间干扰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资源开发及其增产改造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页岩气井组井间干扰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井间干扰导致部分邻井产能跌落、压裂井无法达到设计产能。传统井间干扰的方法主要有压裂过程中的监测(分布式光纤、井底流动压力测试、微地震监测、示踪剂、声波监测)和生产过程中的监测(井底流动压力测试、示踪剂、DNA监测):

压裂过程监测手段中:分布式光纤、微地震监测、声波监测等手段本质上是为了刻画裂缝形态、改造范围等,在井间干扰尚存在大量误差、成本较高;

在压裂过程中采用井底流动压力会受到地层裂缝断层导致的压力波动因素的干扰;在压裂过程中示踪剂是通过压裂井压裂液中添加并返排,但是一旦出现井间干扰连通,那么一定会有一部分示踪剂无法有效返排回压裂井中;而且在压裂施工过程中,高压流体容易将示踪剂挤入地层中,进一步影响了返排,进而影响了判断;生产过程监测手段中:采用井底流动压力,仅能判断是否有井间干扰以及干扰对产量的影响,但无法井间干扰程度无法有效量化评价;生产过程中采用示踪剂、DNA监测等,同样受到地层的影响,无法准确量化井间干扰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页岩气井组井间干扰评价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页岩气井组井间干扰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S10、基于井内压力和流量的变化来识别井间干扰情况;
[0006]步骤S20、在压裂施工结束后,向改造后的地层内注入示踪剂,待到充分洗井后返排,并根据示踪剂的返排与进入监测井中的计量结果评价水力波及裂缝井间干扰程度;
[0007]步骤S30、在压裂施工结束后,向改造后的地层内注入示踪颗粒,待到充分洗井后返排,并根据示踪颗粒的返排与进入监测井中的计量结果评价水力拉张裂缝井间干扰程度;
[0008]步骤S40、根据示踪剂和示踪颗粒的返排与进入监测井中的计量结果对页岩气井组井间干扰进行评价。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S10的具体过程为:
[0010]步骤S11、在压裂井压裂施工过程中,实时获取压裂井的施工曲线,将相邻井视为监测井并同样获取监测井的压裂施工曲线;
[0011]步骤S12、读取压裂井和监测井施工曲线上的压力和流量变化;
[0012]当监测井中出现压力或流量任一数值出现波动,或压裂井中的压力或流量任一数值出现波动,则判断为出现井间干扰。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S20的具体过程为:
[0014]步骤S21、选择不与地层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的有色示踪剂作为溶剂,选择现场压裂用的胶液作为溶液,将两者进行充分混相形成示踪剂溶液;
[0015]步骤S22、以低于地层破裂压力的泵压向地层中不断泵入示踪剂溶液,其中示踪剂溶液总液量大于压裂施工总液量,以确保示踪剂溶液能够充分饱和改造后的储层,并在监测井井口收集出现的示踪剂溶液;
[0016]步骤S23、在洗井结束后,在压裂井井口设置排量不小于压裂泵的抽吸泵,将注入到压裂井井内的示踪剂溶液抽吸返排到井口并收集示踪剂溶液;
[0017]步骤S24、分别计量返回到压裂井中的示踪剂量J0和进入相邻监测井中的示踪剂量J1;
[0018]步骤S25、根据返回到压裂井中的示踪剂量J0和进入相邻监测井中的示踪剂量J1评价水力波及裂缝井间干扰程度。
[001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有色示踪剂为红墨水。
[002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S24中在计量前将监测井和压裂井中的示踪剂溶液均静置至常温。
[002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S25中根据返回到压裂井中的示踪剂量J0和进入相邻监测井中的示踪剂量J1计算得到水力波及裂缝井间干扰程度评价指数J=J1/J0;并评价水力波及裂缝井间干扰程度;
[0022]其中当J=0时,则不存在水力波及裂缝井间干扰;
[0023]当0<J<0.1时,则确定为轻度水力波及裂缝井间干扰;
[0024]当0.1≤J<0.25时,则确定为中度水力波及裂缝井间干扰;
[0025]当J≥0.25时,则确定为重度水力波及裂缝井间干扰。
[002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S30的具体过程为:
[0027]步骤S31、选择现场压裂用的胶液作为溶液,将非溶性惰性示踪颗粒与溶液进行充分混相形成示踪颗粒两相液;
[0028]步骤S32、以低于地层破裂压力的泵压向地层中不断泵入示踪颗粒两相液,其中示踪颗粒两相液总液量大于压裂施工总液量,以确保示示踪颗粒两相液能够充分饱和改造后的储层,并在监测井井口收集出现的示踪颗粒两相液;
[0029]步骤S33、在洗井结束后,在压裂井井口设置排量不小于压裂泵的抽吸泵,将注入到压裂井井内的示踪颗粒两相液抽吸返排到井口并收集;
[0030]步骤S34、分别计量返回到压裂井中的示踪颗粒重量K0和进入相邻监测井中的示踪颗粒重量K1;
[0031]步骤S35、根据返回到压裂井中的示踪颗粒重量K0和进入相邻监测井中的示踪颗粒重量K1评价水力拉张裂缝井间干扰程度。
[003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S34中在计量前将监测井和压裂井中的示踪颗粒两相液均静置至常温。
[003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S35中根据返回到压裂井中的示踪颗粒重量K0和进入相邻监测井中的示踪颗粒重量K1计算水力拉张裂缝井间干扰程度评价指数K=K1/K0,并评价水力拉张裂缝井间干扰程度;
[0034]其中当K=0时,则不存在水力拉张裂缝井间干扰;
[0035]当0<K<0.1时,则确定为轻度水力拉张裂缝井间干扰;
[0036]当0.1≤K<0.25时,则确定为中度水力拉张裂缝井间干扰;
[0037]当K≥0.25时,则确定为重度水力拉张裂缝井间干扰。
[003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S40中的具体评价过程为:
[0039]当J>0且K=0时,为I级井间干扰,后续压裂时需要时刻关注两井的压力和流量变化;
[0040]当0<J<0.1且0<K<0.1时,为II级井间干扰,当前压裂应立即停止,后续压裂时应降低注液强度;
[0041]当0.1≤J<0.25且0<K<0.1时,为III级井间干扰,当前压裂应立即停止,且后续压裂时相邻生产井需要至少关井1个月恢复压力或增大50m井间距;
[0042]当0.1≤J<0.25且0.1≤K<0.25时,为IV级井间干扰,当前压裂应立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页岩气井组井间干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基于井内压力和流量的变化来识别井间干扰情况;步骤S20、在压裂施工结束后,向改造后的地层内注入示踪剂,待到充分洗井后返排,并根据示踪剂的返排与进入监测井中的计量结果评价水力波及裂缝井间干扰程度;步骤S30、在压裂施工结束后,向改造后的地层内注入示踪颗粒,待到充分洗井后返排,并根据示踪颗粒的返排与进入监测井中的计量结果评价水力拉张裂缝井间干扰程度;步骤S40、根据示踪剂和示踪颗粒的返排与进入监测井中的计量结果对页岩气井组井间干扰进行评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页岩气井组井间干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的具体过程为:步骤S11、在压裂井压裂施工过程中,实时获取压裂井的施工曲线,将相邻井视为监测井并同样获取监测井的压裂施工曲线;步骤S12、读取压裂井和监测井施工曲线上的压力和流量变化;当监测井中出现压力或流量任一数值出现波动,或压裂井中的压力或流量任一数值出现波动,则判断为出现井间干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页岩气井组井间干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的具体过程为:步骤S21、选择不与地层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的有色示踪剂作为溶剂,选择现场压裂用的胶液作为溶液,将两者进行充分混相形成示踪剂溶液;步骤S22、以低于地层破裂压力的泵压向地层中不断泵入示踪剂溶液,其中示踪剂溶液总液量大于压裂施工总液量,以确保示踪剂溶液能够充分饱和改造后的储层,并在监测井井口收集出现的示踪剂溶液;步骤S23、在洗井结束后,在压裂井井口设置排量不小于压裂泵的抽吸泵,将注入到压裂井井内的示踪剂溶液抽吸返排到井口并收集示踪剂溶液;步骤S24、分别计量返回到压裂井中的示踪剂量J0和进入相邻监测井中的示踪剂量J1;步骤S25、根据返回到压裂井中的示踪剂量J0和进入相邻监测井中的示踪剂量J1评价水力波及裂缝井间干扰程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页岩气井组井间干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色示踪剂为红墨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页岩气井组井间干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4中在计量前将监测井和压裂井中的示踪剂溶液均静置至常温。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页岩气井组井间干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5中根据返回到压裂井中的示踪剂量J0和进入相邻监测井中的示踪剂量J1计算得到水力波及裂缝井间干扰程度评价指数J=J1/J0;并评价水力波及裂缝井间干扰程度;其中当J=0时,则不存在水力波及裂缝井间干扰;当0<J<0.1时,则确定为轻度水力波及裂缝井间干扰;当0.1≤J<0.25时,则确定为中度水力波及裂缝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煊赫朱海燕陶雷赵鹏张兆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