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槽溢洪道分段消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8075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槽溢洪道分段消能结构,涉及消能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消能工的使用置于洪道内部进行使用,由于洪道的宽度并不同一,因此在消能工建设阶段,无法根据不同宽度的洪道进行架设使用,进而影响洪道消能的建设效率的技术问题;包括消能底座,消能底座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消能底座的顶部均设有消能挡板,每个消能挡板的底部均开设有三个定位插槽,三个定位插槽均等距离分布在消能底座的底部,每个消能底座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三个定位插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快速组装消能工,以及快速便捷的对多个消能底座进行组装,使得消能工的宽度适用于不同的洪道使用。能工的宽度适用于不同的洪道使用。能工的宽度适用于不同的洪道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槽溢洪道分段消能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消能工
,尤其涉及一种正槽溢洪道分段消能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过堰水流方向与泄槽轴线方向一致的开敞式溢洪道。开敞式溢洪道通常主要是指正槽式溢洪道由进水渠、控制端、泄槽、消能工和泄水渠组成;根据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7678934U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多泥沙河流引水枢纽闸后的新型消能工”,通过混凝土四面体群单个自重大,能起到防冲效果,同时每个四面体通过插筋固定于下部混凝土软排底板上呈整体结构,进一步提高整体抗冲能力,消能工体型新颖,其四面体群特有的结构布置,在非洪水期将泥沙淤积于四面体块间隙内,汛期过洪时,间隙上宽下窄形状有利于在小流量时快速排沙,随着过闸流量的逐渐增大,四面体间淤积的泥沙逐渐被冲开,四面体逐步显露于水流中,随着流量的增大,四面体显露的愈来愈多,消能率也随之增大,根据来洪量大小实现动态的“适度”消能作用;但是消能工的使用置于洪道内部进行使用,由于洪道的宽度并不同一,因此在消能工建设阶段,无法根据不同宽度的洪道进行架设使用,进而影响洪道消能的建设效率;
[0003]为此,设计一种正槽溢洪道分段消能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正槽溢洪道分段消能结构,解决了消能工的使用置于洪道内部进行使用,由于洪道的宽度并不同一,因此在消能工建设阶段,无法根据不同宽度的洪道进行架设使用,进而影响洪道消能的建设效率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正槽溢洪道分段消能结构,包括消能底座,所述消能底座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消能底座的顶部均设有消能挡板,每个所述消能挡板的底部均开设有三个定位插槽,三个所述定位插槽均等距离分布在消能底座的底部,每个所述消能底座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三个定位插板,每个所述定位插板分别与相对应的定位插槽相插接,每个所述消能底座的内部均开设有四个套接孔,每两个相对应的所述套接孔为一组,每两个相对应的所述套接孔的顶部设有套接板,每个所述套接板的内部均开设有两个套接槽,两个所述套接槽之间均固定套接有转轴套筒,每个所述转轴套筒的内部均转动套接有双向螺杆,每个所述双向螺杆的外部均螺纹套接有两个螺纹套筒,每个所述螺纹套筒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套接插杆,每个所述套接插杆分别与相对应的套接孔相插接,每个所述套接插杆的外部均固定套接有填充胶套,每个所述填充胶套的外壁均与套接孔的内壁相接触。
[0006]优选的,每个所述定位插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每个所述定位插板均通过连接板与消能底座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每个所述套接槽的内部均固定套接有转接套筒,每个所述双向螺杆的两端均通过转接套筒与相对应的套接槽转动套接。
[0008]优选的,每个所述双向螺杆的两端均贯穿套接槽,且双向螺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
[0009]优选的,每个所述消能挡板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消能墩,每个所述消能墩的内部均固定套接有排水管。
[0010]优选的,每个所述套接板的内部均设有两个固定螺丝,每个所述转轴套筒均通过两个固定螺丝与套接板固定连接。
[001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正槽溢洪道分段消能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正槽溢洪道分段消能结构,通过在消能底座的顶部经连接板固定安装有三个定位插板,其次将消能挡板置于消能底座的顶部,使得每个定位插板与消能挡板底部的定位插槽相插接,由此使得洪水冲击时反向定位支撑,避免出现消能挡板脱离的现象,配合在消能挡板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消能墩,由此使得经过的洪水进行二次消能的作用;通过在每个消能底座的内部均开设有四个套接孔,其次在每个套接孔的顶部均设有套接板,在其内部开设有两个套接槽,进而对两个双向螺杆进行转动支撑,配合在每个双向螺杆的外部均螺纹套接有螺纹套筒,使得每个螺纹套筒外部的套接插杆与相对应的套接孔相套接,由此通过旋转双向螺杆,使得两个套接插杆相向平移,进而得以快速便捷的对消能底座进行套接连接,由此得以快速便捷的对多个消能底座进行组装,使得消能工的宽度适用于不同的洪道使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局部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局部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标号:1、消能底座;2、消能挡板;3、定位插板;4、定位插槽;5、消能墩;6、套接孔;7、套接板;8、连接板;9、填充胶套;10、套接插杆;11、转轴套筒;12、螺纹套筒;13、转接套筒;14、转动把手;15、双向螺杆;16、套接槽;17、固定螺丝;18、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一,由图1

4给出,本技术包括消能底座1,消能底座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消能底座1的顶部均设有消能挡板2,每个消能挡板2的底部均开设有三个定位插槽4,三个定位插槽4均等距离分布在消能底座1的底部,每个消能底座1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三个定位插板3,每个定位插板3分别与相对应的定位插槽4相插接,每个消能底座1的内部均开设有四个套接孔6,每两个相对应的套接孔6为一组,每两个相对应的套接孔6的顶部设有套接板7,每个套接板7的内部均开设有两个套接槽16,两个套接槽16之间均固定套接有转轴
套筒11,每个转轴套筒11的内部均转动套接有双向螺杆15,每个双向螺杆15的外部均螺纹套接有两个螺纹套筒12,每个螺纹套筒12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套接插杆10,每个套接插杆10分别与相对应的套接孔6相插接,每个套接插杆10的外部均固定套接有填充胶套9,每个填充胶套9的外壁均与套接孔6的内壁相接触。
[0020]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每个定位插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每个定位插板3均通过连接板8与消能底座1固定连接,由此使得定位插板3得以与消能底座1进行固定。
[0021]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每个套接槽16的内部均固定套接有转接套筒13,每个双向螺杆15的两端均通过转接套筒13与相对应的套接槽16转动套接。
[0022]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每个双向螺杆15的两端均贯穿套接槽16,且双向螺杆1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14,由此便于带动双向螺杆15进行旋转。
[0023]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每个消能挡板2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消能墩5,每个消能墩5的内部均固定套接有排水管18,由此得以对经过的洪水进行首次消能处理。
[0024]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槽溢洪道分段消能结构,包括消能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底座(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消能底座(1)的顶部均设有消能挡板(2),每个所述消能挡板(2)的底部均开设有三个定位插槽(4),三个所述定位插槽(4)均等距离分布在消能底座(1)的底部,每个所述消能底座(1)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三个定位插板(3),每个所述定位插板(3)分别与相对应的定位插槽(4)相插接,每个所述消能底座(1)的内部均开设有四个套接孔(6),每两个相对应的所述套接孔(6)为一组,每两个相对应的所述套接孔(6)的顶部设有套接板(7),每个所述套接板(7)的内部均开设有两个套接槽(16),两个所述套接槽(16)之间均固定套接有转轴套筒(11),每个所述转轴套筒(11)的内部均转动套接有双向螺杆(15),每个所述双向螺杆(15)的外部均螺纹套接有两个螺纹套筒(12),每个所述螺纹套筒(12)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套接插杆(10),每个所述套接插杆(10)分别与相对应的套接孔(6)相插接,每个所述套接插杆(10)的外部均固定套接有填充胶套(9),每个所述填充胶套(9)的外壁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太龙陈志杭周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江川水利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