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8003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反应釜本体,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底部设置有排料口;搅拌组件,设置在反应釜本体的顶部,且一端伸入至反应釜本体的腔体内,用于对反应釜本体的腔体内的物质进行搅拌;循环管路,设置在反应釜本体的外壁,循环管路的一端与反应釜本体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反应釜本体的侧壁连接,且循环管路与反应釜本体的侧壁连接处的高度低于反应釜本体的腔体内的液位高度,循环管路和反应釜本体的腔体形成回路,且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管道泵。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反应釜本体内的上下层介质进行快速交换循环,介质流入能够形成射流,可以产生湍流,有利于介质均部快速均匀混合或分散。介质均部快速均匀混合或分散。介质均部快速均匀混合或分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的反应釜通过在反应釜内设置搅拌桨,通过搅拌桨的旋转使介质流动达到混合或分散的目的,包括液液混合(浓度变化均匀)、液液分散(不相溶两种或多种介质)、气液分散和固液悬浮等,对于低黏性介质,搅拌多为湍流态,通过主体对流作用,实现物质大尺度空间输送,通过涡流扩散作用,在局部使介质快速均匀混合或分散,在此过程中,在局部产生死区,或上下层介质不易完成快速交换,且混合或分散不均的现象。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提升介质循环量和改变死区的反应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釜,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提升反应釜的腔体内上下层介质的快速交换,循环管路的设置能够提升介质循环量、改变死区,有利于介质局部快速均匀混合或分散。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反应釜,包括:
[0007]反应釜本体,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底部设置有排料口;
[0008]搅拌组件,设置在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且一端伸入至所述反应釜本体的腔体内,用于对所述反应釜本体的腔体内的物质进行搅拌;
[0009]循环管路,设置在反应釜本体的外壁,所述循环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侧壁连接,且所述循环管路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侧壁连接处的高度低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腔体内的液位高度,所述循环管路和反应釜本体的腔体形成回路,且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管道泵。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应釜,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电机、搅拌轴和搅拌桨,所述电机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并伸入至所述反应釜本体的腔体内,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所述搅拌桨。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应釜,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挡板均为竖向布设且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壁上。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应釜,所述循环管路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循环管路以反应釜本体的轴线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外部。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应釜,所述循环管路的数量与所述挡板的数量相等,每个所述循环管路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侧壁连接处均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挡板之间。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应釜,还包括温度计套管,所述温度计套管的一端贯穿所述
反应釜本体的顶部并伸入至所述反应釜本体的腔体内。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应釜,所述反应釜本体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盖体和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0016]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反应釜,通过在反应釜外设置循环管路,通过循环管路上的管道泵能够将反应釜本体内的上下层介质进行快速交换循环,并且在循环管路进入反应釜的入口处,介质流入能够形成射流,并产生湍流,有利于介质局部快速均匀混合或分散。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0020]其中:1为反应釜本体;11为壳体;12为盖体;2为搅拌组件;21为电机;22为搅拌轴;23为搅拌桨;3为循环管路;4为管道泵;5为进料管;6为排料管;7为放料阀;8为挡板;9为温度计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参见图1和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包括:
[0023]反应釜本体1,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底部设置有排料口;
[0024]搅拌组件2,设置在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且一端伸入至反应釜本体1的腔体内,用于对反应釜本体1的腔体内的物质进行搅拌;
[0025]循环管路3,设置在反应釜本体1的外壁,循环管路3的一端与反应釜本体1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反应釜本体1的侧壁连接,且循环管路3与反应釜本体1的侧壁连接处的高度低于反应釜本体1的腔体内的液位高度,循环管路3和反应釜本体1的腔体形成回路,且循环管路3上设置有管道泵4。
[0026]需要说明的是:进料口处设置有进料管5,进料管5的一端位于反应釜本体1的外部,另一端贯穿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伸入至反应釜本体1的内部,优选地,进料管5的下端低于循环管路3与反应釜本体1侧壁连接处的高度,排料口上连接有排料管6,排料管6上设置有放料阀7,放料阀7用于控制反应釜本体1内的介质排出。其中,当循环管路3与反应釜本体1的侧壁连接处为出口,循环管路3与反应釜本体1的底部连接处为进口时,通过循环管路3上管道泵4的作用,在反应釜本体1底部的入口能够形成射流,进而产生湍流,有利于介质局部快速均匀混合或分散,同时能够防止在反应釜本体1的底部产生死区,如此设置,能够使
得反应釜本体1内的上下层介质完成快速交换;也可以将循环管路3与反应釜本体1的侧壁连接处为进口,循环管路3与反应釜本体1的底部连接处为出口时,循环管路3内介质能够提升反应釜本体1内介质的循环量,有利于反应釜本体1内介质的均匀混合。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循环管路3的管径较大时,也可以在反应釜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小孔,且小孔位于循环管路3的内部,通过多个小孔的设置,能够形成多股射流,以此提升局部均匀混合或分散速率。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应釜,搅拌组件2包括电机21、搅拌轴22和搅拌桨23,电机21通过支架固定在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搅拌轴22的一端与电机2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另一端贯穿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并伸入至反应釜本体1的腔体内,搅拌轴22上设置有搅拌桨23。其中,在搅拌轴22与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轴封,以实现反应釜本体1的密封,搅拌轴22和搅拌桨23的设置能够加快反应釜本体1内介质的流动,便于多种介质的混合。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应釜,还包括挡板8,挡板8设有多个,多个挡板8均为竖向布设且间隔的设置在反应釜本体1的内壁上。通过挡板8的设置,在搅拌桨23搅拌的过程中,能够对介质的流动能够起到干扰作用,促进介质的搅拌效果,有助于介质的混合。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应釜,循环管路3设置有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本体,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底部设置有排料口;搅拌组件,设置在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且一端伸入至所述反应釜本体的腔体内,用于对所述反应釜本体的腔体内的物质进行搅拌;循环管路,设置在反应釜本体的外壁,所述循环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侧壁连接,且所述循环管路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侧壁连接处的高度低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腔体内的液位高度,所述循环管路和反应釜本体的腔体形成回路,且所述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管道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电机、搅拌轴和搅拌桨,所述电机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并伸入至所述反应釜本体的腔体内,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洁范赢韩建军卜少阳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