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对管道形状适应性强的管内除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7994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除垢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对管道形状适应性强的管内除垢装置,包括除垢组件,所述除垢组件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支撑除垢组件的支撑组件;所述除垢组件包括内管体、外壳体、喷头和刷杆,所述内管体转动设置在外壳体内,所述喷头和刷杆设置在外壳体上,所述刷杆远离外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除垢的毛刷,所述外壳体与刷杆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毛刷始终与管道内壁贴合的控制机构,外壳体上的刷杆能适应更多形状的管道壁面,如变径管、内肋管、波纹管等;刷杆可在外壳体上摆动,使得除垢装置可清除的管道半径范围更广;内管体之间采用可弯曲管道连接,对弯曲管也能做到有效垢。对弯曲管也能做到有效垢。对弯曲管也能做到有效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管道形状适应性强的管内除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除垢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对管道形状适应性强的管内除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长期使用的管道表面会因管内流体的不纯净而结垢,若不清洗污垢层将会影响传热效率和流动特性,从而影响生产效率。目前的清洗装置主要利用刮削等手段清除圆管壁面的污垢,但不能有效贴合弯管、变径管及内肋管特殊管型壁面,另外除下的污垢会在毛刷附近堆积,影响后续除垢效果。因此设计一种能适应各种形状管道且能清洗毛刷附近污垢的除垢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目前的清洗装置不能有效贴合弯管、变径管及内肋管特殊管型壁面,另外除下的污垢会在毛刷附近堆积,影响后续除垢效果的问题,现提供了一种对管道形状适应性强的管内除垢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对管道形状适应性强的管内除垢装置,包括除垢组件,所述除垢组件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支撑除垢组件的支撑组件;
[0005]所述除垢组件包括内管体、外壳体、喷头和刷杆,所述内管体转动设置在外壳体内,所述喷头和刷杆设置在外壳体上,所述刷杆远离外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除垢的毛刷,所述外壳体与刷杆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毛刷始终与管道内壁贴合的控制机构,所述喷头和刷杆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用于控制喷头始终朝向毛刷喷射,所述内管体与喷头之间旋转密封连通。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方案通过旋转设在内管体的外壳体上设置喷头和刷杆,可在喷头和刷杆的作用下带动外壳体在内管体上旋转,提高除垢装置的清洁范围,同时喷头和刷杆通过联动机构,保证毛刷清洁,并且喷头也可以软化污垢,提高除垢效果,同时在控制机构的作用下能够适应于不同管道形状,提高除垢装置的适用性。
[0006]优选地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连杆,所述刷杆和喷头均铰接在外壳体上,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喷头上,所述刷杆上开设有与连杆相匹配的滑槽,所述连杆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滑槽内。
[0007]优选地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拉力弹簧,所述拉力弹簧的一端设置在外壳体上,所述拉力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刷杆上。
[0008]优选地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除垢组件还包括转动设置在内管体内的偏心叶轮,所述偏心叶轮偏心设置在内管体内。
[0009]优选地一些实施方式,两端所述支撑组件之间串联有若干除垢组件,相邻两所述除垢组件之间的内管体通过可弯曲的软管相互连通,相邻两所述除垢组件之间通过波纹管连接,所述软管设置在波纹管内,相邻两所述除垢组件之间的喷头的喷射方向相反。
[0010]优选地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基座、可抵设在管道内壁上的从动轮和
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设置在基座上,所述支撑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从动轮上。
[0011]优选地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从动轮上设置有防止污垢阻碍从动轮前进的轮前刷座。
[0012]优选地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基座和除垢组件的外壳体之间通过波纹管连接。
[0013]优选地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喷头内设置有文丘里管。
[0014]优选地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喷头内设置有旋流叶片,所述旋流叶片位于文丘里管和喷头喷射口之间。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外壳体上的刷杆能适应更多形状的管道壁面,也能够适用于不同管道形状的管道,如变径管、内肋管、波纹管、方管、椭圆管等;刷杆可在外壳体上摆动,使得除垢装置可清除的管道半径范围更广;内管体之间采用可弯曲管道连接,对弯曲管也能做到有效垢;
[0017]2、喷头内部设置文丘里管使水流携带气泡,利用气泡破碎冲击力去除一部分污垢,同时采用联动机构并使喷头始终指向毛刷,软化并去除一部分污垢,同时能清除毛刷座表面积累的污垢,利用偏心叶轮产生震动,增强除垢效果;
[0018]3、喷头使用射流,节省水资源,射出水流产生的反冲力作为装置前进和旋转的动力,无需使用电机等动力,结构简单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半剖图;
[0023]图4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除垢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喷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

1、基座,1

2、支撑弹簧,1

3、轮前刷座,1

4、从动轮,2

1、外壳体,2

2、销轴,2

3、软管,2

4、波纹管,2

6、内管体,2

7、隔套,2

8、支水管,2

9、偏心叶轮,2

10、叶轮支架,3

1、喷头座,3

2、喷头,3

3、刷杆,3

4、毛刷,3

5、拉力弹簧,3

6、连杆,3

7、文丘里管,3

8、旋流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0028]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下列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内容,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或者凡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结构和思路,做简单变化或更改的,都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
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管道形状适应性强的管内除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垢组件,所述除垢组件的两端均设置有用于支撑除垢组件的支撑组件;所述除垢组件包括内管体(2

5)、外壳体(2

1)、喷头(3

2)和刷杆(3

3),所述内管体(2

5)转动设置在外壳体(2

1)内,所述喷头(3

2)和刷杆(3

3)设置在外壳体(2

1)上,所述刷杆(3

3)远离外壳体(2

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除垢的毛刷(3

4),所述外壳体(2

1)与刷杆(3

3)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毛刷(3

4)始终与管道内壁贴合的控制机构,所述喷头(3

2)和刷杆(3

3)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用于控制喷头(3

2)始终朝向毛刷(3

4)喷射,所述内管体(2

5)与喷头(3

2)之间旋转密封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管道形状适应性强的管内除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连杆(3

6),所述刷杆(3

3)和喷头(3

2)均铰接在外壳体(2

1)上,所述连杆(3

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喷头(3

2)上,所述刷杆(3

3)上开设有与连杆(3

6)相匹配的滑槽,所述连杆(3

6)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滑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管道形状适应性强的管内除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拉力弹簧(3

5),所述拉力弹簧(3

5)的一端设置在外壳体(2

1)上,所述拉力弹簧(3

5)的另一端设置在刷杆(3

3)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管道形状适应性强的管内除垢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伟刚杨泉葛崇胜罗飞卜诗张琳柳林王傲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