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冲击力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791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冲击力电池模组,包括模组下板,所述模组下板顶部等距均匀设置有电芯组,所述电芯组顶部设置有模组上板,所述模组下板顶部对应电芯组两端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模组端板,所述电芯组和模组端板外侧共同裹绕有限位箍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连接头将可将电池模组与外部元件相互连接,通过弹性间隔板对电芯组之间的间隙处进行填充,通过弹性间隔板有效分解了电池的膨胀力,同时还可避免电池模组受到外界冲击时电芯组发生窜动的情况,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电池模组使用的稳定性,缓解电池模组失效的情况,同时有效的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绝缘性,提高了能量密度、增强了结构强度、改善了电池模组的隔热效果。改善了电池模组的隔热效果。改善了电池模组的隔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冲击力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民用电芯模组
,具体为一种抗冲击力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其中电芯模组便是一直常见的电池;
[0003]但是目前电芯模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应的辅助填充定位结构,使得电芯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其中的电芯组受到碰撞后容易出现窜动而导致电芯模组失效的现象,进而降低了电芯模组的使用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抗冲击力电池模组,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目前电芯模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应的辅助填充定位结构,使得电芯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其中的电芯组受到碰撞后容易出现窜动而导致电芯模组失效的现象,进而降低了电芯模组的使用稳定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冲击力电池模组,包括模组下板,所述模组下板顶部等距均匀设置有电芯组,所述电芯组顶部设置有模组上板;
[0006]所述模组下板顶部设置有弹性填充防护机构;
[0007]所述弹性填充防护机构包括模组端板、限位箍环、电芯连接铝排、连接头和弹性间隔板;
[0008]所述模组下板顶部对应电芯组两端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模组端板,所述电芯组和模组端板外侧共同裹绕有限位箍环,所述电芯组顶部电极处焊接有电芯连接铝排,所述电芯组一侧通过线缆连接有连接头,所述电芯组内部间隙处填充有弹性间隔板。
[0009]优选的,所述电芯组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所述模组上板底部设置有用于采集每组电芯温度及其电压的采集线束,所述弹性间隔板外侧与电芯组之间紧密贴合。
[0010]优选的,所述电芯组外侧设置有端部缓冲夹持机构;
[0011]所述端部缓冲夹持机构包括安装端槽、调节边盒、连接栓、双向调节杆、驱动滑板和支持弹性囊;
[0012]所述模组端板两侧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安装端槽,所述模组端板侧面设置有调节边盒,所述调节边盒四角处对应安装端槽内部位置处通过螺纹连接有连接栓,所述调节边盒内侧中部转动安装有双向调节杆,所述双向调节杆外侧对应调节边盒内部两端位置处通过螺纹连接有驱动滑板,所述调节边盒一侧对应两个驱动滑板之间位置处粘接有支持弹性囊。
[0013]优选的,所述连接栓端部与模组端板之间紧密贴合,所述驱动滑板外侧与调节边
盒内壁之间紧密滑动贴合,所述支持弹性囊外侧等距开设有伸缩槽。
[0014]优选的,所述模组下板底部设置有支撑辅助提拉机构;
[0015]所述支撑辅助提拉机构包括支持底盒、支持垫片、弹性圆片、连接中杆、弹性连接索和提拉把;
[0016]所述模组下板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持底盒,所述支持底盒底面四角处均粘接有支持垫片,所述支持底盒底面中部粘接有弹性圆片,所述支持底盒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中杆,所述连接中杆两侧面两端均粘接有弹性连接索,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弹性连接索端部共同连接有提拉把。
[0017]优选的,所述支持垫片和弹性圆片底面保持齐平,所述提拉把侧面与模组下板底面之间紧密滑动贴合。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0019]1.设置了弹性填充防护机构,通过模组下板和模组上板对电芯组顶部和底部进行限位,并通过模组端板对电芯组侧面进行限位,并通过限位箍环对电芯组外侧进行捆束,通过电芯连接铝排将各电芯组连接到一起,确保了电芯组内部电能的正常输出和输入,通过连接头将可将电池模组与外部元件相互连接,通过弹性间隔板对电芯组之间的间隙处进行填充,通过弹性间隔板有效分解了电池的膨胀力,同时还可避免电池模组受到外界冲击时电芯组发生窜动的情况,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电池模组使用的稳定性,缓解电池模组失效的情况,同时有效的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绝缘性,提高了能量密度、增强了结构强度、改善了电池模组的隔热效果。
[0020]2.设置了端部缓冲夹持机构,通过安装端槽和连接栓将调节边盒固定到电芯组两侧,通过扭动端部旋钮带动双向调节杆进行转动,并在双向调节杆转动的过程中带动两个驱动滑板之间相互靠近,并在驱动滑板靠近的过程中对支持弹性囊进行夹持,并在支持弹性囊变形后向调节边盒外侧凸起,通过凸起的支持弹性囊对电池模组进行柔性夹持限位,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电池模组安装的稳定性。
[0021]3.设置了支撑辅助提拉机构,通过支持底盒将支持垫片和弹性圆片固定到模组下板底面,通过支持垫片和弹性圆片对电池模组底部进行辅助支持,通过连接中杆将弹性连接索和提拉把固定到模组下板底部,通过提拉把和弹性连接索对支持底盒底部进行牵引提拉,进而通过提拉把对电池模组进行搬运,进而有效的提高电池模组搬运起来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2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在附图中:
[002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弹性填充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端部缓冲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支撑辅助提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标号:1、模组下板;2、电芯组;3、模组上板;
[0029]4、弹性填充防护机构;401、模组端板;402、限位箍环;403、电芯连接铝排;404、连接头;405、弹性间隔板;
[0030]5、端部缓冲夹持机构;501、安装端槽;502、调节边盒;503、连接栓;504、双向调节杆;505、驱动滑板;506、支持弹性囊;
[0031]6、支撑辅助提拉机构;601、支持底盒;602、支持垫片;603、弹性圆片;604、连接中杆;605、弹性连接索;606、提拉把。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3]实施例: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抗冲击力电池模组,包括模组下板1,模组下板1顶部等距均匀设置有电芯组2,电芯组2顶部设置有模组上板3;
[0034]模组下板1顶部设置有弹性填充防护机构4;
[0035]弹性填充防护机构4包括模组端板401、限位箍环402、电芯连接铝排403、连接头404和弹性间隔板405;
[0036]模组下板1顶部对应电芯组2两端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模组端板401,电芯组2和模组端板401外侧共同裹绕有限位箍环402,电芯组2顶部电极处焊接有电芯连接铝排403,电芯组2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冲击力电池模组,包括模组下板(1),所述模组下板(1)顶部等距均匀设置有电芯组(2),所述电芯组(2)顶部设置有模组上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下板(1)顶部设置有弹性填充防护机构(4);所述弹性填充防护机构(4)包括模组端板(401)、限位箍环(402)、电芯连接铝排(403)、连接头(404)和弹性间隔板(405);所述模组下板(1)顶部对应电芯组(2)两端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模组端板(401),所述电芯组(2)和模组端板(401)外侧共同裹绕有限位箍环(402),所述电芯组(2)顶部电极处焊接有电芯连接铝排(403),所述电芯组(2)一侧通过线缆连接有连接头(404),所述电芯组(2)内部间隙处填充有弹性间隔板(4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冲击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2)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所述模组上板(3)底部设置有用于采集每组电芯温度及其电压的采集线束,所述弹性间隔板(405)外侧与电芯组(2)之间紧密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冲击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2)外侧设置有端部缓冲夹持机构(5);所述端部缓冲夹持机构(5)包括安装端槽(501)、调节边盒(502)、连接栓(503)、双向调节杆(504)、驱动滑板(505)和支持弹性囊(506);所述模组端板(401)两侧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安装端槽(501),所述模组端板(401)侧面设置有调节边盒(502),所述调节边盒(502)四角处对应安装端槽(501)内部位置处通过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伟汤献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金邦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