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健康监测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7447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7
本申请提供了智能健康监测平台,生物雷达,生物雷达用于对患者身体健康进行无接触式监测;控制器,控制器与生物雷达连接;报警器,报警器与控制器连接,报警器用于患者健康异常时提醒医护人员或陪护家属。本申请通过设置的生物雷达,生物雷达可以进行无接触监测,在使用过程由于不与患者直接接触,因此不会引起患者的不适,而且也不存在因脱落而导致监测中断的情况,进而利于使用。进而利于使用。进而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健康监测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健康监测
,具体而言,涉及智能健康监测平台。

技术介绍

[0002]病人在病情恶化或者手术后需要住院治疗,住院过程中为了监测病人健康情况,通常会使用仪器,但传统的监测仪器需要与病人进行肢体接触,如心电监护仪,与患者肢体接触一方面长期使用会给患者造成不适,另外也容易脱离,不利于使用。
[0003]例如:中国技术专利:CN216628559U,所公开的“小儿麻醉复苏用无线心电监护仪背心”,其说明书公开:现有部分的心电监护仪用在儿童身上时,存在诸多的不便,需要定期查看电极片是否发生脱落的现象
……
;上述专利可以佐证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0004]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智能健康监测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监测与患者接触,容易脱落以及引起患者不适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智能健康监测平台,以改善上述问题。
[0008]本申请具体是这样的:
[0009]包括:
[0010]生物雷达,所述生物雷达用于对患者身体健康进行无接触式监测;
[0011]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生物雷达连接;
[0012]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控制器连接,报警器用于患者健康异常时提醒医护人员或陪护家属。
[0013]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数据存储模块,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与控制器连接,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生物雷达的监测数据。
[0014]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智能终端。
[0015]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承载板,所述控制器、生物雷达以及数据存储模块均设置在承载板上,所述报警器设置在承载板的一侧;
[0016]所述承载板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将承载板安装于病床底部。
[0017]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限位部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设置在限位部远离承载板一侧上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悬挂握把部。
[0018]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承载板端部处的夹座,所述夹座与承载板之间设置有限位件。
[0019]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件包括开设在承载板内的腔室,所述腔室内穿插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穿出腔室且与夹座固定连接。
[0020]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套设有位于腔室内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腔室以及支撑杆固定连接。
[0021]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部包括开设在夹座远离承载板一面上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安装有支撑轴。
[0022]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悬挂握把部包括两个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撑轴外表面的连接座,两个所述连接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的底部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L形杆,两个所述L形杆上均开设有卡槽。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4]在本申请的方案中:
[0025]1.通过设置的生物雷达,生物雷达可以进行无接触监测,在使用过程由于不与患者直接接触,因此不会引起患者的不适,而且也不存在因脱落而导致监测中断的情况,进而利于使用;
[0026]2.通过设置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中的承载板能够通过两个限位部安装在病床底部,方便使用,无需对现有病床进行改进,节约成本;
[0027]3.通过设置的辅助机构,辅助机构中的悬挂握把部通过连接部与夹座连接,悬挂握把部的设置一方面方便拉动夹座,利于固定机构的拆装,另一方面悬挂握把部可以经旋转后用于悬挂引流袋,提高了辅助机构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智能健康监测平台的系统图;
[0029]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图2中承载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承载板的俯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L形杆悬挂引流袋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图5中承载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标示:
[0035]100、控制器;
[0036]200、生物雷达;
[0037]300、数据存储模块;
[0038]400、报警器;
[0039]5、固定机构;501、承载板;502、夹座;503、腔室;504、支撑杆;
[0040]6、辅助机构;601、凹槽;602、支撑轴;603、连接座;604、L形杆;605、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42]因此,以下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004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4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6]实施例1:
[0047]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提出智能健康监测平台,包括:
[0048]生物雷达200,生物雷达200用于对患者身体健康进行无接触式监测,在使用过程由于不与患者直接接触,因此不会引起患者的不适,而且也不存在因脱落而导致监测中断的情况,进而利于使用;
[0049]控制器100,控制器100与生物雷达200连接;
[0050]报警器400,报警器400与控制器100连接,报警器400用于患者健康异常时提醒医护人员或陪护家属。
[0051]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还包括数据存储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健康监测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雷达(200),所述生物雷达(200)用于对患者身体健康进行无接触式监测;控制器(100),所述控制器(100)与生物雷达(200)连接;报警器(400),所述报警器(400)与控制器(100)连接,报警器(400)用于患者健康异常时提醒医护人员或陪护家属;还包括数据存储模块(300),所述数据存储模块(300)与控制器(100)连接,数据存储模块(300)用于存储生物雷达(200)的监测数据;还包括固定机构(5),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承载板(501),所述控制器(100)、生物雷达(200)以及数据存储模块(300)均设置在承载板(501)上,所述报警器(400)设置在承载板(501)的一侧;所述承载板(501)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将承载板(501)安装于病床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健康监测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控制器(100)连接的智能终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健康监测平台,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部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辅助机构(6),所述辅助机构(6)包括设置在限位部远离承载板(501)一侧上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悬挂握把部。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国亮覃一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