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浇注工艺的聚氨酯树脂、聚氨酯鞋底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738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浇注工艺的聚氨酯树脂、聚氨酯鞋底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氨酯树脂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B组分包括粘度为1500~3500mP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浇注工艺的聚氨酯树脂、聚氨酯鞋底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聚氨酯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浇注工艺的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聚氨酯(PU)是一类含有氨基甲酸酯重复结构单元的高分子材料,其具有高耐磨、耐曲折、高拉伸强度以及高透明等优点,是做大底鞋材的理想材料,但是传统不发泡透明PU浇注工艺生产出来的底片在纹路中通常存在较多气孔、裹泡,影响产品外观,因此大大限制了浇注型PU在大底上的应用。传统不发泡透明PU浇注工艺产生气孔裹泡的主要原因在于聚氨酯树脂浇注时初始粘度过低,进而导致树脂浇注在模具内会快速向低处流动,因此在模具合模时整个模具内无法均匀填满聚氨酯原液从而产生裹泡和缺料。这就是目前的浇注型PU做透明大底的一大致命短板,因此限制了浇注型透明PU在大底鞋材上的应用。
[0003]因此,开发一种从根本上不会产生裹泡现象的适用于浇注工艺的聚氨酯树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浇注工艺的聚氨酯树脂、聚氨酯鞋底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氨酯树脂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B组分包括聚氨酯预聚体,且所述聚氨酯预聚体的粘度为1500~3500mPa
·
s/75℃,所述A组分包括聚合物多元醇和固化剂的组合;通过限定所述B组分中聚氨酯预聚体的粘度为1500~3500mPa
·
s/75℃,避免了在浇注过程中由于聚氨酯原液粘度过低而产生无法均匀填满模具的现象,进而避免了在制品内部和表面出现裹泡和缺料的问题。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浇注工艺的聚氨酯树脂,所述聚氨酯树脂包括A组分和B组分;
[0007]所述B组分包括粘度为1500~3500mPa
·
s/75℃(例如1500mPa
·
s/75℃、2000mPa
·
s/75℃、2500mPa
·
s/75℃、3000mPa
·
s/75℃或3500mPa
·
s/75℃等)的聚氨酯预聚体;所述A组分包括聚合物多元醇和固化剂的组合。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浇注工艺的聚氨酯树脂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B组分包括粘度为1500~3500mPa
·
s/75℃的聚氨酯预聚体,所述A组分包括聚合物多元醇和固化剂的组合,在使用时A组分和B组分搭配使用。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氨酯树脂通过限定所述B组分中聚氨酯预聚体的粘度为1500~3500mPa
·
s/75℃,避免了所述聚氨酯树脂在浇注工艺中因初始粘度过低,进而在模具内会快速向低处流动而导致合模时整个模具内无法均匀填满聚氨酯原液的问题,进而避免了浇注制备得到的聚氨酯制品存在裹泡和缺料的现象,使得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氨酯树脂制备
得到的聚氨酯制品表面和内部均不存在裹泡,且色泽光亮,从根本上解决了浇注型聚氨酯制品存在裹泡的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氨酯树脂限定所述B组分中聚氨酯预聚体的粘度最高为3500mPa
·
s/75℃,避免了聚氨酯预聚体粘度过高,导致原料流动性差,合模困难,以及制备得到的制品的飞边过厚等问题。
[0010]优选地,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比为(12~70):100,例如15:100、20:100、25:100、30:100、35:100、40:100、45:100、50:100、55:100、60:100或65:100等。
[0011]优选地,所述B组分中聚氨酯预聚体通过聚合物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反应得到。
[0012]优选地,所述反应的时间为1~3h,例如1.2h、1.4h、1.6h、1.8h、2h、2.2h、2.4h、2.6h或2.8h等。
[0013]优选地,所述反应的温度为70~100℃,例如73℃、76℃、79℃、82℃、84℃、86℃、89℃、92℃、95℃或98℃等。
[0014]优选地,所述反应在抽真空条件下进行。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将聚合物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在70~100℃以及真空条件下反应1~3h可以得到色泽更为清透且无气泡的聚氨酯树脂。
[0016]优选地,所述B组分中聚氨酯预聚体通过聚醚型二元醇和双官异氰酸酯反应得到,所述聚氨酯预聚体中异氰酸酯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2.5%,例如2.05%、2.1%、2.15%、2.2%、2.25%、2.3%、2.35%、2.4%或2.45%等。
[0017]优选地,所述聚醚型二元醇的分子量为1000~2000,例如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或1900等。
[0018]优选地,所述双官异氰酸酯包括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或甲苯二异氰酸酯。
[0019]优选地,所述B组分中聚氨酯预聚体通过聚醚型二元醇、大于二官能度的聚醚型多元醇和双官异氰酸酯反应得到,所述聚氨酯预聚体中异氰酸酯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5~3%,例如2.55%、2.6%、2.65%、2.7%、2.75%、2.8%、2.85%、2.9%或2.95%等。
[0020]优选地,所述聚醚型二元醇的分子量为1000~2000,例如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或1900等。
[0021]优选地,所述大于二官能度的聚醚型多元醇的分子量为3000~6000,例如3300、3600、3900、4200、4500、4800、5100、5400或5700等。
[0022]优选地,所述双官异氰酸酯包括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或甲苯二异氰酸酯。
[0023]优选地,所述B组分中聚氨酯预聚体通过聚醚型二元醇和大于二官能度的异氰酸酯反应得到,所述聚氨酯预聚体中异氰酸酯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2.5%,例如2.05%、2.1%、2.15%、2.2%、2.25%、2.3%、2.35%、2.4%或2.45%等。
[0024]优选地,所述聚醚型二元醇的分子量为1000~6000,例如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或5000等。
[0025]优选地,所述大于二官的异氰酸酯包括异氰酸酯PM

200、TDI三聚体或HDI三聚体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26]优选地,所述B组分中聚氨酯预聚体通过聚酯型二元醇和双官异氰酸酯反应得到,所述聚氨酯预聚体中异氰酸酯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6.5%,例如5.1%、5.2%、5.4%、5.6%、5.8%、6%、6.2%或6.4%等。
[0027]优选地,所述聚酯型二元醇的分子量为1000~3000,例如1200、1400、1600、1800、
2000、2200、24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浇注工艺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树脂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B组分包括粘度为1500~3500mPa
·
s/75℃的聚氨酯预聚体;所述A组分包括聚合物多元醇和固化剂的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比为(12~70):100。优选地,所述B组分中聚氨酯预聚体通过聚合物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反应得到;优选地,所述反应的时间为1~3h;优选地,所述反应的温度为70~100℃;优选地,所述反应在抽真空条件下进行;优选地,所述B组分中聚氨酯预聚体通过聚醚型二元醇和双官异氰酸酯反应得到,所述聚氨酯预聚体中异氰酸酯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2.5%;优选地,所述聚醚型二元醇的分子量为1000~2000;优选地,所述双官异氰酸酯包括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或甲苯二异氰酸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B组分中聚氨酯预聚体通过聚醚型二元醇、大于二官能度的聚醚型多元醇和双官异氰酸酯反应得到,所述聚氨酯预聚体中异氰酸酯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5~3%;优选地,所述聚醚型二元醇的分子量为1000~2000;优选地,所述大于二官能度的聚醚型多元醇的分子量为3000~6000;优选地,所述双官异氰酸酯包括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或甲苯二异氰酸酯。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B组分中聚氨酯预聚体通过聚醚型二元醇和大于二官能度的异氰酸酯反应得到,所述聚氨酯预聚体中异氰酸酯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2.5%;优选地,所述聚醚型二元醇的分子量为1000~6000;优选地,所述大于二官的异氰酸酯包括异氰酸酯PM

200、TDI三聚体或HDI三聚体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地,所述B组分中聚氨酯预聚体通过聚酯型二元醇和双官异氰酸酯反应得到,所述聚氨酯预聚体中异氰酸酯基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超凡赵叶宝夏月长蔡万东赵清白岑小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