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IPV建筑屋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732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BIPV建筑屋面,包括间隔设置在檀条上的若干个彩钢条,所述彩钢条上方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两侧向内设有卡接部;架设在相邻的所述彩钢条之间的光伏板;锁接件,所述锁接件包括扣接在所述光伏板一侧的扣件,以及装置在所述扣件中部的锁件,所述锁件底部插入所述开口槽,且所述锁件底部两侧抵接在所述卡接部上,锁件与所述卡接部配合,对下方弹力球进行施压,弹力球内部压力增加,进而产生形变,令第二插杆侧向伸出插入内槽中,继而,当锁片上升至预设的锁紧位置时,第一插杆也能完成与内槽的配合固定,实现安装过程的精简化,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光伏板安装的稳定性,其安装方式较为简单,可令光伏屋面进行铺设时,需要节约大量时间。需要节约大量时间。需要节约大量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IPV建筑屋面


[0001]本技术是一种BIPV建筑屋面,属于BIPV建筑


技术介绍

[0002]BIPV即光伏建筑一体化,是一种太阳能发电的新概念,将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形成屋面,是将光伏发电系统与新建筑物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安装并与建筑相结合,做到光伏面板与建筑屋面墙面有机结合。
[0003]BIPV在应用时,对于具备钢结构厂房的企业来说,其与钢结构建筑相结合而产生的更环保更节能的绿色光伏建筑模式。
[0004]传统的屋面光伏系统需要在屋顶架设支架,用于安装光伏面板,支架之间的间距往往是固定的,而钢结构屋顶的彩钢瓦为瓦楞型,支架在进行布置过程中需要与彩钢瓦进行固定,完成定位后在进行光伏板的铺设,再进一步对光伏板与支架进行固定,从而形成完整的光伏建筑屋面,其间光伏板的铺设需要经过支架定位与固定、定位铺设与固定多个步骤才能最终完成安装,其安装方式较为繁琐,导致在进行光伏屋面铺设时,需要花费较多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BIPV建筑屋面,以解决的现有技术光伏板的铺设需要经过支架定位与固定、定位铺设与固定多个步骤才能最终完成安装,其安装方式较为繁琐,导致在进行光伏屋面铺设时,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BIPV建筑屋面,包括:间隔设置在檀条上的若干个彩钢条,所述彩钢条上方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两侧向内设有卡接部;架设在相邻的所述彩钢条之间的光伏板;锁接件,所述锁接件包括扣接在所述光伏板一侧的扣件,以及装置在所述扣件中部的锁件,所述锁件底部插入所述开口槽,且所述锁件底部两侧抵接在所述卡接部上,通过所述扣件、锁件与所述卡接部配合,将所述光伏板固装在所述彩钢条上。
[0008]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扣件包含一组扣片,以及连接两个所述扣片的横板,所述扣片上方朝向外侧弯折形成扣接部,所述扣接部扣接在所述光伏板侧边。
[0009]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扣片下方贴合所述开口槽。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锁件包含插装在所述横板上的螺栓杆,以及螺纹安装在所述螺栓杆下方的锁片,所述锁片宽度小于所述开口槽宽度,所述锁片长度大于所述开口槽宽度。
[0011]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锁片的一组对角设有C5

C10的倒角。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锁件还包括一组齿片,所述齿片下方两侧贴装在所述锁片长端一侧上表面。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锁件长端两侧装置有侧锁组件,所述彩钢条还包括内槽,
所述内槽位于开口槽内侧,所述侧锁组件插入内槽。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侧锁组件包括垂直插装在所述锁片长端侧的第一推杆,以及侧向插装在所述锁片长端侧的第一插杆,所述第一插杆插入所述锁片一端设有斜面,所述第一推杆下端抵接在所述斜面上。
[0015]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推杆外部套装有一弹簧,所述弹簧嵌装在锁片内部,所述第一插杆斜面贴装有一磁片,所述磁片与所述第一推杆下端抵接。
[0016]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侧锁组件包括垂直插装在所述锁片长端侧的第二推杆,侧向插装在所述锁片长端侧的第二插杆,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推杆与所述第二插杆之间的弹力球,所述第二推杆底部呈弧形抵接在所述弹力球上方,所述第二插杆插入所述锁片一端呈弧形抵接在所述弹力球侧面,且所述第二插杆插入所述锁片一端固装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固接在所述弹力球侧面。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术通过设置锁接件,锁接件包括扣接在光伏板一侧的扣件,以及装置在扣件中部的锁件,锁件底部插入开口槽,且锁件底部两侧抵接在卡接部上,通过扣件、锁件与卡接部配合,将光伏板固装在彩钢条上。在使用时,首先,通过等距铺设彩钢条,可通过将光伏板铺设在开口槽两侧面,尔后,将带有锁件的扣件插入开口槽用作定位,通过将光伏板贴合扣件实现精准光伏板的精准放置,最后,通过将锁件令锁件与下方卡接部锁紧,形成与锁件对扣件下压的对向作用力,进而通过锁件与扣件配合卡接部将光伏板固装在彩钢条上。
[0019]2)本技术为避免锁件锁紧时,锁紧压力对卡接部造成损伤,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其锁紧时的防滑性能,故锁件还包括一组齿片,齿片下方两侧贴装在锁片长端一侧上表面,能够在锁片与卡接部锁紧接触时齿片可作为缓冲层。
[0020]3)本技术为能够进一步简化安装步骤,加快安装效率,故而扣件包含一组扣片,以及连接两个扣片的横板,扣片上方朝向外侧弯折形成扣接部,扣接部扣接在光伏板侧边,扣片下方贴合开口槽。在使用时,由于横板略小于开口槽宽度,令两个扣片可卡接在开口槽上,但不完全落下,进而即可形成预装槽,令光伏板在铺设时,可清晰的辨别开口槽位置,并且在铺设时,可之间将光伏板推压贴合在扣片外侧,当两侧的扣片均与光伏板贴合时,可支架下压扣件,令扣接部精准稳定且最大程度的扣装在光伏板边缘
[0021]4)本技术为进一步强化锁紧力,并对锁件纵向约束,令彩钢条、锁件、光伏板三者锁紧更加紧密、稳定,故,锁件长端两侧装置有侧锁组件,彩钢条还包括内槽,内槽位于开口槽内侧,侧锁组件插入内槽。侧锁组件包括垂直插装在锁片长端侧的第一推杆,以及侧向插装在锁片长端侧的第一插杆,第一插杆插入锁片一端设有斜面,第一推杆下端抵接在斜面上,在使用时,当锁片逐渐上升时,由于第一推杆位于齿片下方,并且由于齿片下方中部没有进行粘连,故而第一推杆能够将齿片中部顶起,当齿片与卡紧部接触时,卡紧部逐渐对第一推杆施加压力,将其朝向下压,故而令第一推杆通过第一插杆的斜面将第一插杆朝向侧面推送,令第一插杆插入内槽中,继而,当锁片上升至预设的锁紧位置时,第一插杆也能完成与内槽的配合固定,实现安装过程的精简化,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光伏板安装的稳定性,
[0022]5)本技术通过设置侧锁组件包括垂直插装在锁片长端侧的第二推杆,侧向插
装在锁片长端侧的第二插杆,以及位于第二推杆与第二插杆之间的弹力球,第二推杆底部呈弧形抵接在弹力球上方,第二插杆插入锁片一端呈弧形抵接在弹力球侧面,在使用时,当锁片逐渐上升时,由于第二推杆位于齿片下方,并且由于齿片下方中部没有进行粘连,故而第二推杆能够将齿片中部顶起,当齿片与卡紧部接触时,卡紧部逐渐对第二推杆施加压力,第二推杆在下移的过程中,对下方弹力球进行施压,弹力球内部压力增加,进而产生形变,通过形变的推力侧向推动第二插杆,令第二插杆侧向伸出插入内槽中,继而,当锁片上升至预设的锁紧位置时,第一插杆也能完成与内槽的配合固定,实现安装过程的精简化,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光伏板安装的稳定性,其安装方式较为简单,可令光伏屋面进行铺设时,需要节约大量时间。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IPV建筑屋面,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在檀条上的若干个彩钢条(1),所述彩钢条(1)上方设有开口槽(11),所述开口槽(11)两侧向内设有卡接部(111);架设在相邻的所述彩钢条(1)之间的光伏板(2);锁接件(3),所述锁接件(3)包括扣接在所述光伏板(2)一侧的扣件(31),以及装置在所述扣件(31)中部的锁件(32),所述锁件(32)底部插入所述开口槽(11),且所述锁件(32)底部两侧抵接在所述卡接部(111)上,通过所述扣件(31)、锁件(32)与所述卡接部(111)配合,将所述光伏板(2)固装在所述彩钢条(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IPV建筑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31)包含一组扣片(311),以及连接两个所述扣片(311)的横板(312),所述扣片(311)上方朝向外侧弯折形成扣接部(3111),所述扣接部扣接在所述光伏板(2)侧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BIPV建筑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片(311)下方贴合所述开口槽(1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BIPV建筑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件(32)包含插装在所述横板(312)上的螺栓杆(321),以及螺纹安装在所述螺栓杆(321)下方的锁片(322),所述锁片(322)宽度小于所述开口槽(11)宽度,所述锁片(322)长度大于所述开口槽(11)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BIPV建筑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片(322)的一组对角设有C5

C10的倒角。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BIPV建筑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件(32)还包括一组齿片(32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娟肖巧鹏王大志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晟乾钢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