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箱式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6971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箱式充电装置。该技术方案改进了柜体内部的空间布局,并优化了设备的散热结构。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柜体内部空间划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上部分安装电气元件,下部分设置若干插槽,电源模块插接至插槽中形成阵列结构,并利用插槽内部的锁具对电源模块予以固定;在此基础上,在电源模块前后构建对流通道,并利用风扇主动散热,充分保证了散热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柜体上部保留了第二散热孔,可为电气元件提供独立的散热通道;在柜体外部设置了凹槽,并将充电枪枪座内置于凹槽中,凹槽端口处加装盖板,可对充电枪枪座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结构合理,散热效果良好,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箱式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插箱式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范围普及,对充电设施的布点密度和充电性能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插箱式充电装置,是指电源模块以抽拉结构安装于充电机柜中的充电装置,此类充电装置实现了电源组件的模块化,不仅便于安装和维护,而且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充电桩的便携化。
[0003]为了提高电源模块的装载密度,目前大部分插箱式充电装置均采用了阵列排布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最大化利用了内部空间,但也相应带来了散热问题。而且,阵列化排布的电源模块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继电器、互感器等电气元件的安装空间,同时,因散热不畅也影响电气元件长期运行的稳定性。综上所述,如何优化插箱式充电装置中电源模块及电气元件的安装结构、改善其散热性能,是本领域中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优化插箱式充电装置中电源模块及电气元件的安装结构,并改善其散热性能。
[0005]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插箱式充电装置,包括柜体,内腔,门体,第一散热孔,风扇,凹槽,充电枪枪座,盖板,顶盖,第二散热孔,立柱,安装板,支架,插槽,电源模块,锁具,其中,在柜体中具有内腔,在内腔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门体,在门体上具有第一散热孔,在至少一个门体上安装有若干风扇,在柜体上的外壁上具有凹槽,该充电装置的充电枪枪座内置于凹槽中,在凹槽的端口处铰接有盖板,在柜体的顶端具有顶盖,在顶盖的侧端具有第二散热孔,在内腔中固定连接有若干立柱,在若干立柱中部水平连接有横截板,所述横截板将若干立柱所围成的空间分隔为上部分和下部分,在相邻的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安装板和若干支架,若干安装板和若干支架均位于所述上部分中,在所述下部分中设置有若干插槽,电源模块插接在插槽中,在插槽内设置有锁具,锁具对电源模块予以固定。
[0007]作为优选,在柜体上的外壁上安装有触摸屏,在柜体上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凹槽,该充电装置的断电开关内置于所述第二凹槽中。
[0008]作为优选,顶盖的顶面为前高后低的倾斜面,第二散热孔位于顶盖的前侧。
[0009]作为优选,两个门体分别位于若干插槽的前侧和后侧。
[0010]作为优选,在立柱上以及支架上均设置有若干安装孔。
[0011]作为优选,在柜体中、位于若干插槽下方的位置留有空腔,在所述空腔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散热孔。
[0012]作为优选,立柱有四根,四根立柱分别位于柜体内部的四角位置。
[0013]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柜体用于起到容纳、保护等作用;内腔用于容纳电气元件、电
源模块等结构;门体开设于插槽前后两侧,便于装卸电源模块并对其进行锁固;第一散热孔用于在插槽前后两侧形成对流;风扇用于驱动气流流动,对电源模块起到风冷散热作用;凹槽用于容纳充电枪枪座,凹槽和盖板均对充电枪枪座起到保护作用;顶盖用于设置第二散热孔;第二散热孔从柜体上部提供散热通道;立柱用于承载安装板、支架、横截板等部件;所述横截板用于将各立柱所围成的空间分隔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上部分用于安装接线端子、互感器、继电器、绝缘子等电气元件,下部分用于安装电源模块,从而使电气元件和电源模块在空间上加以隔离,缓解电源模块发热对电气元件的硬性;安装板和支架用于安装上述电气元件;插槽用于插接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模块化的电源组件,其本身可以为常规结构;锁具用于对电源模块予以锁固。
[001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插箱式充电装置。该技术方案改进了柜体内部的空间布局,并优化了设备的散热结构。具体来看,本技术将柜体内部空间划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上部分安装电气元件,下部分设置若干插槽,电源模块插接至插槽中形成阵列结构,并利用插槽内部的锁具对电源模块予以固定;在此基础上,在电源模块前后构建对流通道,并利用风扇主动散热,充分保证了散热效果。此外,本技术在柜体上部保留了第二散热孔,可为电气元件提供独立的散热通道;在柜体外部设置了凹槽,并将充电枪枪座内置于凹槽中,凹槽端口处加装盖板,可对充电枪枪座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本技术安装结构合理,散热效果良好,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整体从一个视角观察的立体图;
[0016]图2是本技术整体从另一个视角观察的立体图;
[0017]图3是将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予以拆分时的立体图;
[0018]图4是将本技术的内部结构进一步拆分时的立体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从一个视角观察的立体图;
[0020]图6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从另一个视角观察的立体图;
[0021]图7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从再一个视角观察的立体图;
[0022]图中:
[0023]1、柜体
ꢀꢀꢀꢀꢀꢀꢀꢀ
2、内腔
ꢀꢀꢀꢀꢀꢀꢀꢀ
3、门体
ꢀꢀꢀꢀꢀꢀꢀꢀ
4、第一散热孔
[0024]5、风扇
ꢀꢀꢀꢀꢀꢀꢀꢀ
6、凹槽
ꢀꢀꢀꢀꢀꢀꢀꢀ
7、充电枪枪座8、盖板
[0025]9、顶盖
ꢀꢀꢀꢀꢀꢀꢀꢀ
10、第二散热孔11、立柱
ꢀꢀꢀꢀꢀꢀꢀ
12、安装板
[0026]13、支架
ꢀꢀꢀꢀꢀꢀꢀ
14、插槽
ꢀꢀꢀꢀꢀꢀꢀ
15、电源模块16、锁具
[0027]17、触摸屏
ꢀꢀꢀꢀꢀ
18、断电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9]实施例1
[0030]插箱式充电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柜体1,内腔2,门体3,第一散热孔4,风扇5,凹槽6,充电枪枪座7,盖板8,顶盖9,第二散热孔10,立柱11,安装板12,支架13,插槽14,电源模块15,锁具16,其中,在柜体1中具有内腔2,在内腔2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门体3,在门体3上具有第一散热孔4,在至少一个门体3上安装有若干风扇5,在柜体1上的外壁上具有凹槽6,该充电装置的充电枪枪座7内置于凹槽6中,在凹槽6的端口处铰接有盖板8,在柜体1的顶端具有顶盖9,在顶盖9的侧端具有第二散热孔10,在内腔2中固定连接有若干立柱11,在若干立柱11中部水平连接有横截板,所述横截板将若干立柱11所围成的空间分隔为上部分和下部分,在相邻的立柱11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安装板12和若干支架13,若干安装板12和若干支架13均位于所述上部分中,在所述下部分中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插箱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内腔(2),门体(3),第一散热孔(4),风扇(5),凹槽(6),充电枪枪座(7),盖板(8),顶盖(9),第二散热孔(10),立柱(11),安装板(12),支架(13),插槽(14),电源模块(15),锁具(16),其中,在柜体(1)中具有内腔(2),在内腔(2)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门体(3),在门体(3)上具有第一散热孔(4),在至少一个门体(3)上安装有若干风扇(5),在柜体(1)上的外壁上具有凹槽(6),该充电装置的充电枪枪座(7)内置于凹槽(6)中,在凹槽(6)的端口处铰接有盖板(8),在柜体(1)的顶端具有顶盖(9),在顶盖(9)的侧端具有第二散热孔(10),在内腔(2)中固定连接有若干立柱(11),在若干立柱(11)中部水平连接有横截板,所述横截板将若干立柱(11)所围成的空间分隔为上部分和下部分,在相邻的立柱(11)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安装板(12)和若干支架(13),若干安装板(12)和若干支架(13)均位于所述上部分中,在所述下部分中设置有若干插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思宇张俊吴龙张良武郭登科赵理威赵兴董龙李科张锋王旭刁惠源宋国栋赵伟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昌吉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