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基坑雨水处理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2642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施工基坑雨水处理施工方法,基于施工基坑雨水收集系统完成,包括排泥的步骤如下:在收集池底部的淤泥干燥变浓或结块时,清洁水通过补水管连通通过出水井向收集池补充与干燥变浓或结块的淤泥混合,再经排污泵和排污管排出,便于收集池补水进行清洁。在出水井贯穿安装在收集池上时,需要对出水井与收集池安装节点处进行防水处理,同时也要保证出水井稳定在收集池上,采用防水土工布直接包裹出水井与收集池贯穿安装节点,虽然,能起到防水作用,但是,防水土工布存在不能抵抗冲击物在表面冲击而容易损坏的问题。击物在表面冲击而容易损坏的问题。击物在表面冲击而容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施工基坑雨水处理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施工基坑雨水处理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水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深坑基础开挖时,雨水会在基坑内汇集形成大体量的污水,通过管泵直接抽排至市政管网虽然能实现对污水的抽排,但会增加市政管网中的污泥沉积量,同时还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因此,需对雨水汇集构成的污水进行存储处理再利用。
[0003]现有存储处理雨水汇集构成的污水技术,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794186U的一种雨水蓄水池系统,公开技术为:所述雨水收集池与雨水收集管通过雨水检查井连通,雨水收集池的底面上靠近雨水收集管一侧开设有集泥坑,集泥坑中设有用于排除泥沙的排泥泵;虽然,雨水收集池内的淤泥在池内有水时,集泥坑内的排泥泵将水和泥一同混合抽出,但是,在无雨水时,雨水收集池底部的淤泥干燥变浓或结块时,存在不便对雨水收集池补水进行清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施工基坑雨水处理施工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施工基坑雨水处理施工方法,基于施工基坑雨水收集系统完成,包括排泥的步骤如下:
[0007]在收集池底部的淤泥干燥变浓或结块时,清洁水通过补水管连通通过出水井向收集池补充与干燥变浓或结块的淤泥混合,再经排污泵和排污管排出,便于收集池补水进行清洁。
[0008]所述施工基坑雨水收集系统,包括:
[0009]分流井;
[0010]收集池,收集池通过分流管与分流井连通;
[0011]安装在远离分流井的收集池端部内的出水井,出水井内安装有排污泵和回用泵;
[0012]所述排污泵出口有连通到市政雨水井中的排污管;
[0013]所述出水井上安装有补充清洁水的补水管。
[0014]有清洁水的市政管道与补水管连通通过出水井向收集池补充与干燥变浓或结块的淤泥混合,再经排污泵和排污管排出,便于收集池补水进行清洁,解决了现有技术不便对雨水收集池补水进行清洁的问题。
[0015]所述收集池内设有连通市政雨水管网的排口。
[0016]所述排口高于分流管。
[0017]所述回用泵通过回用管道A依次连通有自清洗过滤器、紫外消毒器。
[0018]所述紫外消毒器出口经回用管道B与自清洗过滤器入口处的回用管道A连通。
[0019]所述回用管道B上设有阀门。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出水井贯穿安装在收集池上时,需要对出水井与收集池安装节点处进行防水处理,同时也要保证出水井稳定在收集池上,采用防水土工布直接包裹出水井与收集池贯穿安装节点,虽然,能起到防水作用,但是,防水土工布存在不能抵抗冲击物在表面冲击而容易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处理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收集系统的分布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收集系统出水井贯穿收集池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0024]图中:1

分流井;11

分流管;12

地面;2

收集池;21

排口;3

出水井;31

排污泵;32

回用泵;33

排污管;34

回用管道A;35

补水管;4

自清洗过滤器;5

紫外消毒器;51

回用管道B;61

焊接层;62

下层防水板;63

上部防水包裹层;64

上层防水板;65

中砂层65。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26]如图1至图2所示。
[0027]本申请的一种施工基坑雨水收集系统,包括:
[0028]供地面12雨水汇集构成污水进行分流的分流井1;
[0029]对水体进行存储的收集池2,收集池2通过分流管11与分流井1连通,收集池2采用PP模块池体构建;所述收集池2内设有连通市政雨水管网的排口21,排口21高于分流管11,当雨水汇集过大时,可在分流井1上分流分别向排口21弃流(溢流)和分流管11排放水体。
[0030]安装在远离分流井1的收集池2端部内的出水井3,出水井3内安装有排污泵31和回用泵32;
[0031]所述排污泵31出口经过排污管33连通到市政雨水井中,对收集池2进行清理时,通过排污泵31抽排通过排污管33排出到市政雨水管网中,实现对收集池2内部淤泥进行清洗;
[0032]回用泵32通过回用管道A34依次连通有自清洗过滤器4、紫外消毒器5,收集池2存储的水体通过回用泵32泵起经回用管道A34输送到自清洗过滤器4过滤,而后再输送到紫外消毒器5进行紫外消毒输送到用水点;所述紫外消毒器5出口通过设有阀门与回用管道B51连通,回用管道B51上设有阀门,回用管道B51与自清洗过滤器4入口处的回用管道A34连通,在水体较为浓稠时,通过处理好的水体混合提升在自清洗过滤器4过滤速率。
[0033]所述自清洗过滤器4排泥口连通市政雨水管网进行排泥。
[0034]所述出水井3上安装有补水管35,补水管35上设有阀门和流量表,在收集池2底部的淤泥干燥变浓或结块时,市政管道与补水管35连通通过出水井3向收集池2补充清洁水与干燥变浓或结块的淤泥混合,再经排污泵31和排污管33排出,便于收集池2补水进行清洁,解决了现有技术不便对雨水收集池补水进行清洁的问题。
[0035]本申请的一种依据施工基坑雨水收集系统完成的施工基坑雨水处理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0036]雨水处理:地面12的场地雨水通过雨水收集管网汇集到分流井1中存储于收集池2中进行雨水存储处理,收集池2内的水体通过回用泵32泵出经回用管道A34排到自清洗过滤
器4过滤,过滤后的水体在清洗过滤器4出口经回用管道A34排至紫外消毒器5进行消毒输送到用水点供绿化用水或道路冲洗;
[0037]排泥:在收集池2底部的淤泥干燥变浓或结块时,市政的清洁水通过补水管35连通通过出水井3向收集池2补充与干燥变浓或结块的淤泥混合,再经排污泵31和排污管33排出,便于收集池2补水进行清洁。
[0038]收集池2底部的淤泥干燥变浓或结块时,解决了不便对雨水收集池补水进行清洁的问题。
[0039]在出水井3贯穿安装在收集池2上时,需要对出水井3与收集池2安装节点处进行防水处理,同时也要保证出水井3稳定在收集池2上,采用防水土工布直接包裹出水井3与收集池2贯穿安装节点,虽然,能起到防水作用,但是,防水土工布存在不能抵抗冲击物在表面冲击而容易损坏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基坑雨水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施工基坑雨水收集系统完成,包括排泥的步骤如下:在收集池2底部的淤泥干燥变浓或结块时,清洁水通过补水管35连通通过出水井3向收集池2补充与干燥变浓或结块的淤泥混合,再经排污泵31和排污管33排出,便于收集池2补水进行清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基坑雨水处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基坑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分流井1;收集池2,收集池2通过分流管11与分流井1连通;安装在远离分流井1的收集池2端部内的出水井3,出水井3内安装有排污泵31和回用泵32;所述排污泵31出口有连通到市政雨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冲左海宏覃鹤令狐昌举黄定华赵红进陆永志吴帅肖明明曹羽蒋禹禹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