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全站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264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全站仪,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全站仪技术领域,包括全站仪,所述全站仪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侧铰接有铰接块,所述铰接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插筒,所述插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插筒的侧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插杆的内部设置有稳定机构,所述插筒的内部设置有破坑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实用性强和通过设置有破坑机构,使本装置可快速在地面进行破坑,使本装置的下侧可与地面接触的更加牢固的特点。的特点。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全站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全站仪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全站仪。

技术介绍

[0002]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测距仪,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全站仪在使用的过程中,一般包括有全站仪的测绘主体以及用于将测绘主体支撑在地面上的三脚架,且全站仪一般是在户外使用,在进行测量之前,需要将三脚架的支腿展开一定的角度,然后将三脚架支撑在地面上,之后将测绘主体安装在三脚架的顶端,之后进行测绘;
[0003]在此使用方式下,若地面坚硬且湿滑,全站仪的支脚下端与地面接触不牢,很容易产生位移,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误差,因此需要一种装置避免上述情况;
[0004]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增强全站仪稳定性的一种多功能全站仪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全站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全站仪,包括全站仪,所述全站仪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侧铰接有铰接块,所述铰接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插筒,所述插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插筒的侧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插杆的内部设置有稳定机构,所述插筒的内部设置有破坑机构;
[0007]所述稳定机构包括连接组件以及连接组件上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可相对于连接组件进行上下移动,且所述配重块为金属结构;
[0008]所述破坑机构包括固定组件以及固定组件上的撞击块,所述撞击块可在插筒的内部进行上下滑动,且所述撞击块为金属结构。
[000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桩,所述固定桩的上表面与连接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桩的内壁与配重块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桩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缠绕在转杆上,所述拉绳的下端与配重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一端延伸至连接板的外侧,所述转杆位于固定桩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握把。
[00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插杆、插筒上开设有贯穿插筒外侧与插杆内部的移动窗,所述插杆上移动窗的长度小于插筒上移动窗的长度,所述破坑机构设置在插杆的内部。
[00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插杆的内壁上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撞击块,所述撞击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拨块,所述拨块的一端通过移动窗延伸至插筒的外侧,所述撞击块的下表面接触有承重块,所述承重块的外壁与插杆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承重块的下侧设置有排气机构。
[00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排气机构包括顶杆,所述顶杆的上端与撞击块的下表面接触,所述顶杆的下端贯穿承重块并延伸至插杆的内部下侧,所述顶杆的外壁与承重块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顶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封板,所述封板的外壁与插杆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封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插杆的内壁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排气机构还包括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为连通支撑块的下侧、插杆内部的圆孔。
[00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顶杆的上端与撞击块的下表面接触时第二弹簧为压缩状态且所述第一弹簧为放松状态。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连接板、铰接块、插筒、插杆、支撑块使其对全站仪形成稳定的支撑,进而使螺栓可以稳定测量;
[0015]通过设置有稳定机构可将本装置的重心下移,减小本装置使用时晃动的概率;
[0016]通过设置有破坑机构,使本装置可快速在地面进行破坑,使本装置的下侧可与地面接触的更加牢固;
[0017]通过设置有排气机构,使本装置可向下侧吹出极速气流,使气流将支撑块下侧的水分向四周吹动,进而使本装置固定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铰接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插筒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插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5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图5中B的放大示意图;
[0026]图中:1全站仪、2连接板、3铰接块、4插筒、5插杆、6支撑块、7螺栓、8稳定机构、9破坑机构、801固定桩、802配重块、803转杆、804拉绳、805连接杆、806握把、901第一弹簧、902撞击块、903拨块、904承重块、905排气机构、501顶杆、502封板、503第二弹簧、504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7,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全站仪,包括全站仪1,全站仪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连接板2的下侧铰接有铰接块3,铰接块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插筒4,插筒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插杆5,插杆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6,插筒4的侧壁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栓7,插杆5的内部设置有稳定机构8,插筒4的内部设置有破坑机构9,插杆5、插筒4上开设有贯穿插筒4外侧与插杆5内部的移动窗,插杆5上移动
窗的长度小于插筒4上移动窗的长度,破坑机构9设置在插杆5的内部,稳定机构8包括连接组件以及连接组件上的配重块802,配重块802可相对于连接组件进行上下移动,且配重块802为金属结构,破坑机构9包括固定组件以及固定组件上的撞击块902,撞击块902可在插筒4的内部进行上下滑动,且撞击块902为金属结构;
[0029]使用时将全站仪1、连接板2安装在301的上侧,且将铰接块3上表面的位于连接板2外侧的部分设计为平直结构,限制铰接块3的偏转角度,将铰接块3、插筒4、插杆5、支撑块6撑开,使支撑块6的下端支撑在地面,需要调节插杆5、支撑块6的长短时,只需要将螺栓7向外扭出,随后将插杆5移动后将螺栓7扭回限位,达到稳定测量的目的。
[0030]连接组件包括固定桩801,固定桩801的上表面与连接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桩801的内壁与配重块802的外壁滑动连接,固定桩801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803,转杆80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拉绳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全站仪,包括全站仪(1),所述全站仪(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的下侧铰接有铰接块(3),所述铰接块(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插筒(4),所述插筒(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插杆(5),所述插杆(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6),所述插筒(4)的侧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栓(7),所述插杆(5)的内部设置有稳定机构(8),所述插筒(4)的内部设置有破坑机构(9);所述稳定机构(8)包括连接组件以及连接组件上的配重块(802),所述配重块(802)可相对于连接组件进行上下移动,且所述配重块(802)为金属结构;所述破坑机构(9)包括固定组件以及固定组件上的撞击块(902),所述撞击块(902)可在插筒(4)的内部进行上下滑动,且所述撞击块(902)为金属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全站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桩(801),所述固定桩(801)的上表面与连接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桩(801)的内壁与配重块(802)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桩(801)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803),所述转杆(80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拉绳(804),所述拉绳(804)缠绕在转杆(803)上,所述拉绳(804)的下端与配重块(8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杆(803)的一端延伸至连接板(2)的外侧,所述转杆(803)位于固定桩(801)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05),所述连接杆(805)的下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握把(80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全站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5)、插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小兰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亚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