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浇筑用可旋转溜管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250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浇筑用可旋转溜管及其施工工艺,包括:第一溜管段,所述第一溜管段用于混凝土的输送;第二溜管段,所述第二溜管段的上部端口与所述第一溜管段的下部端头构成间隙配合,其中,所述第二溜管段的下部呈现弯曲构造,所述第二溜管段能够旋转以使得混凝土从不同角度由弯曲构造流出;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部形成装配口,所述第二溜管段置于所述装配口,且周向壁面搭接至所述支撑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可旋转溜管,通过第二溜管段发生与第一溜管段的相对转动,能够实现3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浇筑用可旋转溜管及其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溜管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用可旋转溜管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大面积深基坑底板混凝土浇筑中采用传统溜槽、溜管施工时,溜槽或溜管接长都是采用钢管固定连接,要么采用焊接、要么采用法兰连接,而这两种连接方式均无法满足下部溜槽出料口自由平转,导致布料时混凝土无法均匀撒布四周,因而传统的溜槽或溜管为了能将混凝土撒布到四周,需要布设多跟溜管或溜槽,且需要搭设多个支架,十分不方便,更不经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浇筑用可旋转溜管。
[0005]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浇筑用可旋转溜管的施工工艺。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浇筑用可旋转溜管,包括:
[0007]第一溜管段,所述第一溜管段用于混凝土的输送;
[0008]第二溜管段,所述第二溜管段的上部端口与所述第一溜管段的下部端头构成间隙配合,其中,所述第二溜管段的下部呈现弯曲构造,所述第二溜管段能够旋转以使得混凝土从不同角度由弯曲构造流出;
[0009]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部形成装配口,所述第二溜管段置于所述装配口,且周向壁面搭接至所述支撑架。
[0010]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混凝土浇筑用可旋转溜管,第一溜管段和第二溜管段共同形成混凝土的输送通道,以使得混凝土被输送至浇筑工位,此外,第一溜管段和第二溜管段采用间隙配合,即第二溜管段能够转动360
°
,这就使得其弯曲构造的同步转动,从而使得混凝土的出料口位置变化,能够避免混凝土在同一浇筑位置堆积,加快混凝土浇筑的进度以及保证混凝土的成型质量。在上述基础上,为了保证第二溜管段的位置固定,即不会与第一溜管段脱落,本技术方案新增了支撑架,第二溜管段的周向壁面与支撑架构成搭接的结构,能够保证的第二溜管段不会因为受到混凝土的撞击而脱落,从而保持第二溜管段的稳定。
[0011]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可旋转溜管,通过第二溜管段发生与第一溜管段的相对转动,能够实现360
°
的旋转,从而改变了混凝土的出料位置,保证混凝土能够均匀的撒布到施工部位的四周,进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成型质量。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施工成本低廉,节省了工程成本,适用大面积推广使用。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混凝土浇筑用可旋转溜管,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溜管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溜管段的直径,以使得
所述第二溜管段能够套接至所述第一溜管段。
[0014]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溜管段的直径大于第一溜管段的直径,以保证两者能够形成间隙配合,进而保证第二溜管段能够相对于第一溜管段转动360
°
,实现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混凝土散布过程。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溜管段的周向壁面设置有搭接件,所述搭接件搭接至所述支撑架。
[0016]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溜管段通过搭接件搭接在支撑架。搭接件一方面能够固定第二溜管段的位置,避免其受到混凝土的冲击而脱落,另一方面还能够驱动第二溜管段转动,具体地,施工人员通过把持搭接件,来转动第二溜管段,操作过程更加方便且快捷。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搭接件由多根搭接杆构成,所述搭接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溜管段的周向壁面,以及所述搭接杆的杆身搭接在所述支撑架。
[0018]在本技术方案中,对搭接件进行了具体限定。其中,搭接件为搭接杆的结构,四根搭接杆均布在第二溜管段的周向壁面,其杆身搭接在支撑架上,一方面对第二溜管段提供支撑力,另一方面施工人员可通过把持搭接件转动第二溜管段,保证同一结构实现两个功能。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一对所述第一支撑杆平行设置,一对所述第二支撑杆呈垂直状态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围合成所述装配口。
[0020]在本技术方案中,支撑架由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构成。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构成井字形构造,此外,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可连接在溜管的支架上,以保证自身的稳定。两者可以采用可拆卸的连接形式,例如螺栓连接,以方便支撑架的拆卸和安装。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搭接杆呈可伸缩结构。
[0022]在本技术方案中,搭接杆可为伸缩结构,当支撑架的整体的尺寸较大时,通过伸长来实现搭接过程。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设置于所述第一溜管段和所述第二溜管段的连接处。
[0024]在本技术方案中,为了避免混凝土的溢出,在第一溜管段和第二溜管段的连接处增加了套筒的结构,套筒转动连接在连接处,避免对第二溜管段的转动产生影响。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装配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溜管段的直径尺寸。
[0026]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二溜管段会发生转动,因此为了避免装配口由于尺寸过小而对第二溜管段的转动造成影响,对两者的尺寸进行了限定,以保证第二溜管段转动的正常发生。
[00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溜管段包括呈直线构造的直筒和呈弯曲构造的折弯筒,所述直筒和所述折弯筒一体成型。
[0028]在本技术方案中,直筒和折弯筒构成120
°
的倾斜角度,当混凝土进入到折弯筒时,弯曲构造能够保证对混凝土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混凝土过快的流出。此外,弯曲构造的折弯筒能够保证出料口跟随第二溜管段的转动而发生周向的位置变化,从而引导混凝土从不同的位置流出,进而避免混凝土在同一位置的堆积,提高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002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浇筑用可旋转溜管
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30]将第二溜管段装配至所述第一溜管段;
[0031]使得搭接杆搭接在支撑架上,以固定所述第二溜管段的位置;
[0032]混凝土由第一溜管段进入第二溜管段,并且从第二溜管段的折弯筒流出;
[0033]转动搭接杆,同步带动第二溜管段转动,使得第二溜管段的折弯筒的出口朝向不同的位置,使得混凝土的流出位置变化。
[003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浇筑用可旋转溜管的施工工艺,具有上述全部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施工工艺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快速准确的改变混凝土的出料位置,进而提高了混凝土浇筑成型的质量和效率。
[0035]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浇筑用可旋转溜管的主视图;
[003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浇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浇筑用可旋转溜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溜管段(1),所述第一溜管段(1)用于混凝土的输送;第二溜管段(2),所述第二溜管段(2)的上部端口与所述第一溜管段(1)的下部端头构成间隙配合,其中,所述第二溜管段(2)的下部呈现弯曲构造,所述第二溜管段(2)能够旋转以使得混凝土从不同角度由弯曲构造流出;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的中部形成装配口(301),所述第二溜管段(2)置于所述装配口(301),且周向壁面搭接至所述支撑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浇筑用可旋转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溜管段(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溜管段(1)的直径,以使得所述第二溜管段(2)能够套接至所述第一溜管段(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浇筑用可旋转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溜管段(2)的周向壁面设置有搭接件(4),所述搭接件(4)搭接至所述支撑架(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浇筑用可旋转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件(4)由多根搭接杆构成,所述搭接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溜管段(2)的周向壁面,以及所述搭接杆的杆身搭接在所述支撑架(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浇筑用可旋转溜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包括第一支撑杆(302)和第二支撑杆(303),一对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利兰浩王伟尹鸿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