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冷却车辆的电部件的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6093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冷却车辆的电部件的系统和方法。一种用于电容器的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可以包括用于电容器的壳体,壳体包括底表面、顶表面以及连接底表面和顶表面的至少一个侧表面,壳体还包括:底入口歧管和底出口歧管,底入口歧管和底出口歧管沿底表面延伸;入口侧通道,入口侧通道沿侧表面延伸,入口侧通道与底入口歧管流体连通;出口侧通道,出口侧通道沿侧表面延伸,出口侧通道与底出口歧管流体连通;顶入口歧管,顶入口歧管沿顶表面延伸,顶入口歧管与入口侧通道流体连通;以及顶出口歧管,顶出口歧管沿顶表面延伸,顶出口歧管与出口侧通道流体连通。口侧通道流体连通。口侧通道流体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冷却车辆的电部件的系统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总体上涉及用于冷却车辆的电部件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源逆变器利用DC母线(DC

Link)电容器,DC母线电容器用于确保DC电压稳定性并限制逆变器零星地需要大电流时的波动。为了操作和寿命的目的,DC母线电容器必须被冷却。
[0003]可使用热传导性来冷却DC母线电容器。DC母线电容器通常位于电源模块的顶部并被附接到逆变器壳体。电源控制板通常位于电源模块和逆变器壳体之间。所有安装点都包含在逆变器壳体中,并且必须在压力压铸工艺之后进行机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种用于电容器的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可以包括用于该电容器的壳体,该壳体包括底表面、顶表面以及连接该底表面和该顶表面的至少一个侧表面,该壳体还包括:沿所述底表面延伸的底入口歧管和底出口歧管;沿所述侧表面延伸的入口侧通道,所述入口侧通道与所述底入口歧管流体连通;沿所述侧表面延伸的出口侧通道,所述出口侧通道与所述底出口歧管流体连通;沿所述顶表面延伸的顶入口歧管,所述顶入口歧管与所述入口侧通道流体连通;以及沿所述顶表面延伸的顶出口歧管,所述顶出口歧管与所述出口侧通道流体连通。
[0005]该顶入口歧管包括开口,并且该顶出口歧管包括开口,其中,该顶入口歧管的开口和该顶出口歧管的开口在没有中间管道的情况下是流体分离的。所述底入口歧管包括:腔;围绕该腔周向地延伸的凸缘;以及从所述凸缘延伸的突起,所述突起也围绕所述腔周向地延伸。壳体的底表面包括入口歧管凹部,所述入口歧管凹部的形状与突起的形状相对应,其中,当底入口歧管联接到底表面时,入口歧管凹部容纳底入口歧管的突起。在第一平面中,突起围绕腔的第一圆周完全且不间断地延伸。在基本平行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中,凸缘围绕腔的第二圆周完全连续地延伸。所述底孔歧管包括:腔;围绕该腔周向地延伸的凸缘;以及从所述凸缘延伸的突起,所述突起也围绕所述腔周向地延伸,其中:该壳体的底表面包括出口歧管凹部,该出口歧管凹部的形状与该底出口歧管的突起的形状相对应,其中,当该底出口歧管联接到该底表面上时,该出口歧管凹部容纳该底出口歧管的突起;在该第一平面中,该底出口歧管的突起围绕该底出口歧管的腔的第一圆周完全且不间断地延伸;并且在第二平面中,底出口歧管的凸缘围绕底出口歧管的腔的第二圆周完全且不间断地延伸。当底入口歧管联接到壳体的底表面时,底入口歧管的腔形成入口冷却回路的一部分,并且当底出口歧管联接到壳体的底表面时,底出口歧管的腔形成出口冷却回路的一部分。冷却系统还可包括被配置成至少部分地容纳用于电容器的壳体的铸件壳体。该铸件壳体被配置成直接附接到车辆的车架。铸件壳体基本上由金属形成,电容器的壳体基本上由塑料形成。该铸件壳体包括入口开口和出口开口,其中,该底入口歧管的一部分延伸穿过该入口开口,
并且该底出口歧管的一部分延伸穿过该出口开口。入口开口和出口开口是铸件壳体的供冷却剂被配置成流过的仅有部分。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电容器,其中,所述电容器被所述壳体包围。一种包括冷却系统的电动车辆。
[0006]一种用于电容器的冷却系统可包括用于所述电容器的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基本上由塑料形成;以及铸件,所述铸件被配置成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壳体,所述铸件基本上由金属形成,其中,所述壳体和铸件一起形成被配置成向所述电容器输送冷却剂的入口冷却剂回路,以及被配置成从所述电容器输送冷却剂的出口冷却剂回路,其中,所述入口冷却剂回路和所述出口冷却剂回路被配置成使得所述铸件的表面不与任何冷却剂直接接触。
[0007]该铸件壳体包括入口开口和出口开口,其中,该入口冷却剂回路的一部分延伸穿过该入口开口并且该出口冷却剂回路的一部分延伸穿过该出口开口。该铸件壳体被配置成直接附接到车辆的车架。铸件壳体基本上由金属形成,电容器的壳体基本上由塑料形成。
[0008]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所述电容器,其中,所述电容器被所述壳体包围。
[0009]一种冷却车辆的电部件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引导冷却剂通过电容器壳体进入包含一个或更多个逆变器的电源模块。
[0010]电容器壳体包围电容器。电容器壳体基本上由塑料形成。电源模块相对于车辆的底部安装在电容器壳体上方。没有单独的散热器或热垫直接联接到电源模块。该车辆还包括安装到该车辆的车架的基本上金属的铸件,其中,该金属铸件至少部分地包围该电容器壳体。该方法还包括引导来自热交换器的冷却剂通过金属铸件的入口开口,然后通过电容器壳体。该方法还包括引导由电源模块加热的冷却剂通过电容器壳体离开电源模块。该方法还包括将由电源模块加热的冷却剂从电容器壳体通过金属铸件的出口开口引导到热交换器。铸件的入口开口和出口开口是铸件的供冷却剂延伸通过的仅有部分。没有冷却剂直接接触金属铸件的任何表面。
[0011]一种冷却车辆的电部件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将冷却剂从冷却剂回路引导到包含一个或更多个逆变器的电源模块中,其中(1)所述电源模块联接到安装到所述车辆的车架的基本上为金属的铸件,并且(2)来自所述冷却剂回路的冷却剂均不直接接触所述金属铸件的任何表面。
[0012]没有单独的散热器或热垫直接联接到电源模块。金属铸件至少部分地包围电容器壳体。该方法还包括引导来自热交换器的冷却剂通过金属铸件的入口开口,然后通过电容器壳体。该方法还包括引导由电源模块加热的冷却剂通过电容器壳体离开电源模块。该方法还包括将由电源模块加热的冷却剂从电容器壳体通过金属铸件的出口开口引导到热交换器。铸件的入口开口和出口开口是铸件的供冷却剂延伸通过的仅有部分。没有冷却剂直接接触金属铸件的任何表面。
[0013]一种冷却车辆的电部件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引导冷却剂通过冷却剂回路以冷却所述电部件,其中,所述电部件通过安装到所述车辆的车架的金属铸件固定到所述车辆,其中,所述冷却剂仅在两个开口处延伸通过所述金属铸件。
[0014]一种用于车辆的电组件,所述电组件可包括:铸件,该铸件被配置成直接安装到该车辆的车架;电容器壳体,该电容器壳体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该铸件内;布置在所述电容器壳体内的电容器;以及包括一个或更多个逆变器的电源模块,该电源模块被布置在该电容器壳体的顶表面上方。
[0015]电容器壳体基本上由塑料形成。铸件基本上由金属形成。电源模块不直接联接到铸件上。电源模块直接联接到电容器壳体。用于冷却电源模块的冷却剂回路包括电容器壳体的部分、铸件和电源模块。该铸件包括入口开口和出口开口,其中,该冷却剂回路延伸穿过该入口开口和该出口开口两者。
[0016]布置在冷却剂回路内的冷却剂不直接接触铸件的任何表面。入口开口和出口开口是铸件的供来自冷却剂回路的冷却剂延伸通过的仅有部分。所述电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电源模块上方的印刷电路板,其中,所述冷却剂回路不延伸穿过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任何部分。该电源模块包括彼此平行的两个内部冷却剂通道,其中,来自该冷却剂回路的冷却剂被配置成流动穿过这两个内部冷却剂通道中的每一个。所述电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电源模块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车辆的电部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引导冷却剂通过电容器壳体进入包含一个或更多个逆变器的电源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电容器壳体包围电容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电容器壳体基本上由塑料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电源模块相对于所述车辆的底部安装在所述电容器壳体的上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不存在直接联接到所述电源模块的单独的散热器或热垫。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车辆还包括安装到所述车辆的车架的基本为金属的金属铸件,其中,所述金属铸件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电容器壳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引导来自热交换器的冷却剂通过所述金属铸件的入口开口,然后通过所述电容器壳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远离所述电源模块引导由所述电源模块加热的冷却剂通过所述电容器壳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由所述电源模块加热的冷却剂从所述电容器壳体通过所述金属铸件的出口开口引导到所述热交换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金属铸件的入口开口和出口开口是所述金属铸件的供冷却剂延伸通过的仅有部分。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没有冷却剂直接接触所述金属铸件的任何表面。12.一种冷却车辆的电部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
申请(专利权)人:博格华纳卢森堡汽车系统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