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旱改水用土层回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084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旱改水用土层回填结构,涉及农田改造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土层回填结构在旱改水后期注水的时候,水流到农田中浸入土壤中的速度较慢,需要多次进行水流的注入,操作时间较长的问题,包括:基土层,所述基土层的内侧底部安装有可降解底膜;可降解底膜,所述可降解底膜为可降解材质,且可降解底膜包括黏土层和营养层,且黏土层铺设在可降解底膜的顶部,且营养层位于可降解底膜的上方;翻种层,所述翻种层的底部铺设在营养层的顶部。通过使用导流件把流到的水流导流到土壤的内部,使水流从土层回填结构的内部与顶部进行水流的注入形成优质水田,使水流快速的注入农田中完成旱改水的改造,提高旱改水的改造进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旱改水用土层回填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农田改造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旱改水用土层回填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旱改水是指在农田建设时,将旱地改造为水田,对现有的高标准农田按照旱改水用土层回填结构改造,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提高农业效率促进农民增收。
[0003]现有的土层回填结构在旱改水后期注水的时候,不同的土层之间土壤厚度较厚,水流到农田中浸入土壤中的速度较慢,需要多次进行水流的注入,操作时间较长,导致旱改水的改造进度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旱改水用土层回填结构,以解决现有的土层回填结构在旱改水后期注水的时候,不同的土层之间土壤厚度较厚,水流到农田中浸入土壤中的速度较慢,需要多次进行水流的注入,操作时间较长的问题。
[0005]本实用旱改水用土层回填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6]一种旱改水用土层回填结构,包括:基土层,所述基土层为U形结构,且基土层的内侧底部安装有可降解底膜;可降解底膜,所述可降解底膜为可降解材质,且可降解底膜包括黏土层和营养层,且黏土层铺设在可降解底膜的顶部,且营养层位于可降解底膜的上方;翻种层,所述翻种层的底部铺设在营养层的顶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基土层包括:分隔田垄,所述分隔田垄为矩形结构,且分隔田垄的底部设在基土层的内侧底部;防护层,所述防护层为梯形结构,且防护层的底部与基土层的内侧底部相连接,且防护层的侧面设在分隔田垄的侧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基土层还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且导流管的底部贯穿分隔田垄和防护层的底部;竖管,所述竖管的外侧设有多处开孔,且竖管的底部安装在导流管的两端,且竖管贯穿可降解底膜与翻种层的顶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可降解底膜还包括:可降解顶膜,所述可降解顶膜为可降解材质,且可降解顶膜覆在黏土层的顶部;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内填充有沙砾,且支撑层设置在可降解顶膜的顶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可降解底膜还包括:固化层一,所述固化层一的顶部设有凸块,且固化层一设置在支撑层的顶部;固化层二,所述固化层二的底部设置在固化层一的顶部,且固化层二的顶部设有营养层。
[0011]进一步的,所述翻种层包括:载种层,所述载种层设置在翻种层的顶部;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为腰圆形结构,且分流管设在翻种层的内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翻种层还包括: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的顶部为喇叭形结构,且导流
件设置在载种层的内部,且导流件的底部与分流管的顶部相连接;导流孔,所述导流孔设在分流管的外侧。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一、在本装置中,设置了导流件,通过使用导流件把流到的水流导流到土壤的内部,在旱改水后期注水的时候,水流在土层回填结构上流动,使水流在载种层上流到导流件的内部,喇叭形的导流件使大流量的水流流到分流管的内部,分流管位于翻种层的内部,使水流快速的流到翻种层的内部,使水流通过导流孔进入到翻种层的内部,使水流渗入到翻种层的内,使水流从土层回填结构的内部与顶部进行水流的注入形成优质水田,使水流快速的注入农田中完成旱改水的改造,提高旱改水的改造进度;
[0015]二、在本装置中,设置了竖管,通过使用竖管平衡水田不同位置的水位,对高标准农田的旱地改造水田的时候,竖管分布在分隔田垄的两侧,竖管上的开孔进行水流的导向,使水流通过导流管进行水位的调节,使水田不同位置的水位平衡,保证水田中的水位平衡,使水田中的水稻处于相同的环境下进行生长,保证水稻生长均衡,提高水稻的产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竖管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可降解底膜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固化层一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的分流管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2]1、基土层;101、分隔田垄;102、防护层;103、导流管;104、竖管;2、可降解底膜;201、黏土层;202、可降解顶膜;203、支撑层;204、固化层一;205、固化层二;206、营养层;3、翻种层;301、载种层;302、分流管;303、导流件;304、导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实施例:
[0025]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0026]本技术提供一种旱改水用土层回填结构,包括:基土层1,基土层1为U形结构,且基土层1的内侧底部安装有可降解底膜2;可降解底膜2,可降解底膜2为可降解材质,且可降解底膜2包括黏土层201和营养层206,且黏土层201铺设在可降解底膜2的顶部,且营养层206位于可降解底膜2的上方;翻种层3,翻种层3的底部铺设在营养层206的顶部。
[0027]其中,基土层1包括:分隔田垄101,分隔田垄101为矩形结构,且分隔田垄101的底部设在基土层1的内侧底部;防护层102,防护层102为梯形结构,且防护层102的底部与基土层1的内侧底部相连接,且防护层102的侧面设在分隔田垄101的侧面;导流管103,导流管103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且导流管103的底部贯穿分隔田垄101和防护层102的底部;竖管104,竖管104的外侧设有多处开孔,且竖管104的底部安装在导流管103的两端,且竖管104贯穿可降解底膜2与翻种层3的顶部,对高标准农田的旱地改造水田,基土层1作为水田的基
层土,基土层1内侧的分隔田垄101使水田分隔成各个部分,防护层102处于分隔田垄101的侧面,使防护层102减少水流对分隔田垄101的影响,保证分隔田垄101的硬度,防止踩在分隔田垄101上比较泥泞的情况,同时减少分隔田垄101的两侧在水流的浸湿下落到水田中的情况,导流管103两端的竖管104插在土层回填结构中,使竖管104外侧的开孔对土壤中的水流进行导向,使水流沿着导流管103流动,使改造后的水田不同位置的水位平衡,使水田中载种的水稻浸在水中,保证不同位置的水稻生长均衡。
[0028]其中,可降解底膜2还包括:可降解顶膜202,可降解顶膜202为可降解材质,且可降解顶膜202覆在黏土层201的顶部;支撑层203,支撑层203内填充有沙砾,且支撑层203设置在可降解顶膜202的顶部;固化层一204,固化层一204的顶部设有凸块,且固化层一204设置在支撑层203的顶部;固化层二205,固化层二205的底部设置在固化层一204的顶部,且固化层二205的顶部设有营养层206,对高标准农田的旱地改造水田,可降解底膜2处于基土层1的内侧底部,使可降解底膜2与可降解顶膜202把黏土层201包裹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旱改水用土层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旱改水用土层回填结构包括:基土层(1),所述基土层(1)为U形结构,且基土层(1)的内侧底部安装有可降解底膜(2);可降解底膜(2),所述可降解底膜(2)包括黏土层(201)和营养层(206),且黏土层(201)铺设在可降解底膜(2)的顶部,且营养层(206)位于可降解底膜(2)的上方;翻种层(3),所述翻种层(3)的底部铺设在营养层(206)的顶部;所述翻种层(3)包括:载种层(301),所述载种层(301)设置在翻种层(3)的顶部;分流管(302),所述分流管(302)为腰圆形结构,且分流管(302)设在翻种层(3)的内部;导流件(303),所述导流件(303)设置在载种层(301)的内部,且导流件(303)的底部与分流管(302)的顶部相连接;导流孔(304),所述导流孔(304)设在分流管(302)的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旱改水用土层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土层(1)包括:分隔田垄(101),所述分隔田垄(101)为矩形结构,且分隔田垄(101)的底部设在基土层(1)的内侧底部;防护层(102),所述防护层(102)为梯形结构,且防护层(102)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征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大禹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